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超  赵倩 《公路》1993,(8):41-44
本文提出了一个方法简便、精度高、适用于任何龄期的石灰上石灰剂量的测试方法,克服了现有规范不适于长龄期石灰土石灰剂量检测的弱点。  相似文献   

2.
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快速测定法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亚莉  刘连战 《公路》1999,(12):28-29
石灰土的强度随龄期而发展,石灰稳定土快速测定不根据同样湿度养生上强度与温度,时间的关系,用温度-时间可以互换的原理,建立温度与时间的换算公式。实际应用中利用提高养生温度在较短时间内测定石灰土稳定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石灰改良膨胀土石灰掺量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爱军  杨和平 《公路》2006,(10):149-152
针对国内外现有石灰改良膨胀土掺灰剂量确定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路堤膨胀土改良中石灰掺量的确定方法,明确提出确定掺灰剂量应遵循的原则,并据此原则提出以石灰土的加州承载比(CBR)值和CBR膨胀量作为确定最佳掺灰剂量的控制指标,为南友路石灰改良膨胀土提供依据,同时可用作其他地区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堤施工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前言 1976年交通部部颁《石灰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说明中指出:石灰剂量是否能达到和符合设计要求,是石灰土成败的关键。因此,为了确保石灰土的工程质量,必须在石灰土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的质量管理。而对于石灰剂量和灰土拌和均匀程度的检验工作,最好能在灰土拌和之后辗压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5.
《公路》1959,(15)
(一)关于设计方法、参数值与路面最小厚度及简易路面厚度的问题(1)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说明石灰土路面采用柔性路面设计方法设计是不大适宜的。这个问题有待今后研究解决。但是石灰土的刚柔性,随石灰用量配合比、龄期、湿度等的不同而变化。配合比小、龄期短、湿度大时则趋向于柔性。反之,则表现出有一定的刚性,这时容许形变小,但强度增大很多。根据石灰土的这些性质,在没有研究解决适合于石灰土路面的设计方法以前,作为过渡的办法,暂时仍采用柔性路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振东 《交通科技》2005,(4):98-100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松散石灰土在常温和低温开放状态、常温密封状态条件下石灰活性衰减的规律,推定出不同状态条件下石灰活性衰减率公式,以确定石灰土合理的闷料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石灰活性衰减和未消解石灰对路面基层的破坏,为石灰土路面基层质量问题的界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EDTA滴定石灰剂量原理—配位滴定反应,结合电镜下的石灰土微观结构变化,揭示了石灰在土中发生物理化学反应,逐步形成稳定的胶结结构,随时间的推移石灰土中钙离子因浓度减少,导致在EDTA配位滴定反应时,生成稳定的螯合物减少,消耗EDTA配位剂减少,在显色剂指示下到达滴定等量点的时间缩短,滴定试验完成后,在滴定曲线上由EDTA耗量查出的实测石灰剂量随时间增长呈衰减变化的规律。建议工程应用石灰土作路基填筑材料时,在质量控制与验收中,考虑石灰剂量衰减因素。  相似文献   

8.
《公路》1959,(15)
在不产砂石地区采用各种方法加固当地的土是解决路面材料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用石灰土修筑路面是比较成功的。由于石灰土是以当地土做为主要材料,修建这种路面时可以大量节约运输力,造价比较低廉。目前,沥青,水泥等材料的生产还不能满足需要,而石灰各地均有烧制,各地又多有使用石灰土的经验,更可以发动群众来搞,因此石灰土应予大量推广使用,同时,目前备地工业副产品及废品中甚多材料可以利用来加固土,今后应大力发掘,尽量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石灰稳定路面,几年来在我国已经有了成功的理论和经验,为我省无砂石地区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途。今年我们修筑了20公里的石灰土路面加渣油表面处治,有些问题经过施工和试验,认为是可以提出来研究的。一、石灰剂量的设计问题石灰土的质量和形变模量的大小,主要根据土壤和石灰剂量的大小。我国现行的有关石灰土路面的一些设计和施工规范上对剂量的规定和形变模量大小的关系是很明确的,但是对于石灰的品种、质量,尤其是合活性 CaO+MgO 的多少,对灰土形变模量的大小究竟能影响多大,还是应很好的明确下来的。否则  相似文献   

10.
合肥某高速公路主要通过的是膨胀土地区,路堤用石灰改良膨胀土填筑。为了指导施工控制填土质量,文章对膨胀土和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石灰能够很好的改善膨胀土的液塑限性质和降低粘粒的含量;同时降低膨胀土的膨胀性。但是灰剂量会随着掺灰龄期而逐渐降低,文章通过标准EDTA滴定试验研究了不同龄期的掺灰率;随着龄期增加灰剂量逐渐变小。掺灰率愈高的土EDTA耗量随龄期的变化与显著,反之亦然。可以通过EDTA标准滴定试验,建立了考虑灰剂量随龄期衰减标准线。  相似文献   

11.
曾宪煊  陈士力 《公路》1992,(3):43-47
石灰土再生是利用老路面已破坏的旧石灰土材料经加工粉碎后,掺入适量的石灰,重新进行拌和,再铺筑成路面,可以达到石灰土再生的路用性能。它适用于路面不需抬高标高的路段,修复后的路面能保持路线纵向顺适;并有不占土地,不需买土,节省石灰用量,缩短施工期,节约工程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王众  樊晓军  潘旋  章定文 《公路》2023,(6):171-176
提出了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的二次拌和工艺,研究了石灰对膨胀土的砂化效果、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的击实方法适用性以及灰剂量衰减规律。研究表明:石灰对膨胀土的砂化效果同时受灰剂量和砂化龄期的影响,提高灰剂量和延长砂化龄期均可降低膨胀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使其易于破碎,且适当提高灰剂量可缩短砂化所需时间,考虑砂化效果与经济时间成本的合理灰剂量为2%~3%,砂化龄期为1 d;现场试验段碾压前土样的击实曲线更贴近湿法和修正湿法所制备土样,推荐采用实操便捷性更高的修正湿法;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相比传统石灰改良土灰剂量衰减较慢,路基质量检测中应重视灰剂量衰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严格把控石灰的用量以确保砂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石灰稳定黄河冲积粉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室内黄河冲积粉土的矿物组成和物理特性的研究,以石灰土、水泥石灰土不同齿期的抗压强度、抗冻、抗弯拉试验和实际工程观察,分析了石灰、水泥和石灰稳定该为强度低、冻性能差的原因和道路病害;并针对性的从强度激发机理上提出外掺RC以提高石灰土强度和抗冻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影响石灰与二灰稳定细粒土强度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塑性指数、粘粒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不同的5种土石灰稳定强度试验,分析土的这些特征指标对石灰土强度的影响;通过室内二灰土的正交试验,分析土的塑性指数、二灰含量、二灰比对二灰土强度的影响。其研究结论对石灰、二灰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和不良路用土的改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灰土与石灰砂桩等改性方法成功整治湘黔线K115膨胀土堑坡滑坍病害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6.
杨兵 《交通科技》2011,(Z2):60-62
近年来,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石灰稳定土结构得到广泛的应用。文中就如何控制石灰土施工质量,从形成石灰土强度的内因和外因条件论述对石灰土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取石灰稳定土在极限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在榆佳高速公路佳县某路段采取扰动土样,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制作标准重塑试件,利用DDS-70循环三轴试验系统,测试了动应力幅值为100、150、190、200 kPa,围压为25、50、75 kPa,含水量为26.0%、21%、18%,循环次数为2 000、5 000次,固结比为2.0、振动频率为3 Hz、5 Hz的条件下石灰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试验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石灰土失稳破坏前的永久变形难以达到动强度判别标准所要求的应变值,采用临界动应力才能表征石灰土产生失稳变形的性状.石灰土的临界动应力范围值界定为190~200 kPa.含水量与振动频率对所研究的石灰土临界动应力影响较小,但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和振动频率的增加,石灰土的临界动应力总体上有减小的趋势,趋近于上述确定范围的下限值190 kPa.这些值可以作为榆佳高速公路石灰稳定土的动力设计参考值.  相似文献   

18.
石灰土基层材料的最大干密度,过去大多是由击实试验决定的.本文通过对大量重型击实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按绝对体积法计算石灰土及掺石料石灰土的最大干密度.此方法公式简单,计算方便,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可减轻试验工作量,省时省力.此法亦可用于其它基层材料,是一种既可保证工程质量,又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摘自《华东公路》1991年第2期快速确定石灰土最大干密度的新方法@金广谦$工程兵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9.
在盐渍化软土地区修筑道路路基,分析土壤固化剂固化石灰土修筑道路路基的可行性。以典型的盐渍化软土地区———轻纺经济区的道路工程为例,分析轻纺经济区的地质、含盐量;对土壤固化剂固化土(5%石灰+95%原土+固化剂)的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7d)、室内回弹模量以及CBR测试,得出土壤固化剂固化土(5%石灰+95%原土+固化剂)均能满足路基相关规范对路床范围内的要求;选取轻纺经济区内道路试验段,从试验路段的弯沉、室外回弹模量、CBR测试及造价上对比分析了石灰土(12%)和土壤固化剂固化土(5%石灰+95%原土+固化剂)修筑道路路基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杨先魁  孙国忠 《公路》1994,(2):50-53
沥青表处层与石灰土层二者间的搓动和龟裂破坏是沥青表处石灰土路面的一大病害。产生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冻融作用和石灰土早期强度低。为消除这一病害,衡水地区交通局在石灰土内掺入水泥进行了室内的冻融试验和试验路段上的路面早期强度测试及冻融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石灰土路面顶层一定厚度内掺入一定剂量的水泥,基本上可以达到提高耐冻融能力和路面整体强度,而且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