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砼抗折强度为设计目标,通过建立砼抗折强度多元线性关系直接评价不同品种及不同掺量活性混合材对路面砼抗折强度的影响,结论对掺活性混合材路面砼配合比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107国道湘潭两处工号砼路面工程的要求,针对使用粗骨料为卵石的砼,以抗折强度为指标,经过正交设计,优选出适用于该路面的砼配合比,并采用了砼中掺加减水剂及真空脱水成型工艺进行施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有关问题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砼配合比设计,各种原材料品种,质量,以及砼的搅拌,振Dao与的施工工艺等因素,提出了采用抗折强度作为砼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控制的设计,检验指标等看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羧基丁苯聚合物掺量为15%的水泥砼进行路面板厚度设计,发现羧基丁苯聚合物水泥砼路面相对于普通水泥砼路面至少能减薄8cm;然后对羧基丁苯聚合物改性水泥砼路面用ANSYS软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发现在减薄8cm的丁苯聚合物水泥砼路面在最不利荷载下相对于普通水泥砼路面的最大弯拉应力和最大应变要大,然而丁苯改性水泥砼的抗折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要大得多,故不影响其承载能力;最后结合工程铺筑试验路,发现使用一年后的丁苯聚合物改性砼试验路路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羧基丁苯聚合物改性水泥砼路面设计及试验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羧基丁苯聚合物掺量为15%的水泥砼进行路面板厚度设计,发现羧基丁苯聚合物水泥砼路面相对于普通水泥砼路面至少能减薄8cm;然后对羧基丁苯聚合物改性水泥砼路面用ANSYS软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发现在减薄8cm的丁苯聚合物水泥砼路面在最不利荷载下相对于普通水泥砼路面的最大弯拉应力和最大应变要大,然而丁苯改性水泥砼的抗折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要大得多,故不影响其承载能力;最后结合工程铺筑试验路,发现使用一年后的丁苯聚合物改性砼试验路路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界面剂对新老砼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承受剪力和拉力时,粘结面是新老砼粘结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使用合适的界面剂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本文采用新老砼粘结抗剪和粘结抗折试件,对几种界面剂的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使用不同界面剂时新老砼抗剪粘结强度和抗折粘结强度,分析了不同界面剂对新老砼粘结强度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承受剪力和拉力时,粘结面是新老砼粘结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使用合适的界面剂可以提高其粘结强度.本文采用新老砼粘结抗剪和粘结抗折试件,对几种界面剂的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使用不同界面剂时新老砼抗剪粘结强度和抗折粘结强度,分析了不同界面剂对新老砼粘结强度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掺硅灰对中等强度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灰作为一种活性粉末,掺入混凝土中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弯拉强度、耐磨性和抗渗性等.因而被大量应用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中。通过试验研究硅灰不同掺量对中等强度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强度、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等的影响,初步得到中等强度混凝土中硅灰的合理掺量,有助于提升硅灰在路面混凝土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硅灰作为一种活性粉末.掺入混凝土中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弯拉强度、耐磨性和抗渗性等,因而被大量应用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中.通过试验研究硅灰不同掺量对中等强度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强度、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等的影响,初步得到中等强度混凝土中硅灰的合理掺量,有助于提升硅灰在路面混凝土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部分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从0增大到40%,路面混凝土28 d弯拉强度降低了15%;28 d抗折强度降低了7%;28 d抗压强度的最佳掺量是30%;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减小了12%;满足相关规范对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针对中国提速铁路采用的 CH1 60 - 0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及 SS7受电弓 ,建立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 ,计算得出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模态振型 ,导出其振动方程 ,并推导出受电弓非线性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 ,得到受电弓框架的等效参数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受电弓 /接触网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受电弓的线性模型及非线性模型 ,而且考虑机车、轨道激扰因素影响下 ,对接触网 /受电弓系统的动态进行了运行模拟计算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2.
国外摆式列车发展和运用概况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国外摆式列车的特点、运用和发展概况,与航空、公路运输相比 ,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是世界各国铁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速列车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但修建高速铁路不仅投资高,而且工种周期长,作为一种在既有线路上提高运行速度的补充措施,摆式列车近20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运用摆式列车提高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的方式是一种在保持原有运输方式的条件下投产少,见效快、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铁电铁弹单晶材料的内能密度函数是变形梯度张量和自极化电位移向量的非凸函数,在自然条件下(即无外力和无外加电场作用)的铁电铁弹多晶材料的自极化稳定构形,一般呈现出一种粗糙的混合构形,即每一晶粒不可能由单一电畴或有限的电畴组成。在这种混合结构中,各电畴的体积比受到位移和电位移场在晶界上必须满足的连续性条件约束。由于材料中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孪晶,变形体积比和电畴体积比取决于晶界的取向、两侧晶粒的取向以及孪晶的形式外,电畴体积比还与孪晶区域的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和载重量的增加使其主要承载部件转向架构架的运行环境变得恶劣。为减小轮轨间的作用力 ,要对构架进行轻量化设计 ,由此引起了构架疲劳强度问题。对某高速列车构架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 ,在给定的常规载荷作用下构架裂纹扩展速度出现延迟效应 ,最终减小到零。应用弹塑性裂纹扩展与闭合概念和残余应力松弛概念分析了构架裂纹扩展延迟效应 ,结果表明引起构架裂纹扩展速度减慢的主要因素是循环加载中残余应力的松弛 ,而裂纹的闭合对裂纹的延迟也有重要影响 ;计算了给定工艺构架状态和循环载荷下 ,不扩展裂纹初始长度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高速动车组模型,对其在不同横风工况下运行的外流场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动车组空调表面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空调机组所受阻力值由头车至尾车逐渐减小,横风等级增加,阻力值变化不大;空调机组进出口表面负压值及冷凝器进出口压差随横风等级的增加而增大,4、8、12级横风时,空调进出口表面负压总值较无横风时分别提高约30%、174%、561%;随横风等级增加,头车空调所受横向力并无显著变化,而中,尾车空调所受横向力急剧增加,且方向与头车所受横向力相反.4、8、12级横风时,三车空调及导流罩所受横向力总值分别为78、532、2 499 N.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观察了维拉帕米(Ver)和苯肾上腺素(PE)对离体人输卵管平滑肌的药理作用及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PE对人输卵管壶腹及峡部肌均产生收缩效应,酚妥拉明可对抗之,在峡部肌,其增生期的PD_2、PA_2值均大于分泌期,环、纵肌之间无差别。Ver抑制人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并可对抗PE的作用,其分泌期的PD’2值大于增生期。人输卵管的这种药理特性提示,峡部纵肌与环肌的α受体在调节卵运行上是同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当前我国危险品运输安全现状着手,着力分析影响我国危险品运输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解决对策,包括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管理部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实船测试的基础上,对测试船舶建立舱段有限元模型.按照实船测试时的海况对舱段模型施加相应波浪载荷.提出了用舱段两端独立点A、B支反力等效舱段两端的剪力的方法.将仿真结果与实船测试应力值进行比较,在4波谷工况下仿真结果与实船测试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舱段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支反力等效剪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法国南部阿尔卑也山脉区微构造(张节理、微断层、小型褶皱等)的系统测量,运用数值计算法、垂直两面角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图解和计算,获得了这个地区自早白垩世以来的七个构造变形期及其变形的性质和主应力轴的产状。研究结果表明,微观构造不仅反映了宏观构造所显示的构造变形期,而且还显示了宏观构造所不能反映的微弱构造变形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目前实行的完全依据管制员经验生成尾随间隔(MIT)的不足,在现行统计预测和流量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扇区边界尾随间隔管理的方法. 在流量与容量匹配的前提下,基于实际管制的规则和习惯并加以改进,以控制时段内的流量大小为性能指标,建立了以扇区边界尾随间隔的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尾随间隔算法,同时在模型中提出扇区接收能力等概念,最后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实用性验证. 结果表明:执行该尾随间隔管理方法生成的尾随间隔值后,在避免了可能会发生的扇区饱和的同时,最大程度利用了空域容量,并符合实际管制要求,证明该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