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水清 《铁道建筑》2012,(4):109-110
结合宁安铁路岩溶路基工程处理施工,分析了路基封闭型岩溶的发育特征,试验采用一孔注浆、一孔排除孔内杂质及密闭空腔的双孔注浆技术进行处理,并通过现场注浆试验,得到了施工工艺关键参数,通过多种检测手段综合评价注浆效果。检测效果表明,采用双孔注浆技术对宁安铁路岩溶路基的封闭型岩溶的溶洞和岩溶裂隙起到很好充填作用,加固效果明显,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也确保了注浆加固岩溶路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岩溶路基塌陷严重影响铁路行车的安全,钻孔注浆是岩溶路基加固处理的重要方法.以洛湛铁路邵永段岩溶路基注浆某工点为例,阐述了岩溶地质分析在路基注浆施工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对今后铁路路基、桥基注浆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岩溶处理是岩熔发育地区地铁施工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结合南宁地铁2号线暗挖隧道穿越岩溶地段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岩溶处理的原则和范围,分别采用溶洞注浆和洞内深层水平注浆进行岩溶地层加固处理,通过检测对注浆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岩溶处治方案及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法在云桂铁路路基岩溶注浆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铁路路基岩溶注浆检测方法的偶然性和局限性,结合云桂铁路珠琳段岩溶注浆检测,分析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及流程,通过研究注浆前后视电阻率变化对注浆效果进行判断,并采用质量自检孔方法验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能够全面、客观、快速可靠地检测路基岩溶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京沪高速铁路山东段岩溶区路基处理为依托,研究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和判识指标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研究确定试验段岩溶化岩体和覆盖土层探地雷达测试需求参数;确定针对具体试验点雷达频率选取。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典型溶洞和地层特征。选择典型岩溶进行现场模拟注浆试验,研究注浆前后典型岩溶雷达图像特征。在高速铁路注浆施工现场选择典型地段,结合钻孔勘查,分别应用不同频率雷达,以测线和测网方式,进行岩溶注浆效果雷达图像判识试验。综合试验和分析结果,给出岩溶注浆效果探地雷达无损检测判识特征指标表。  相似文献   

6.
钻孔注浆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本文结合白沙洲大道高架桥建设中遇见的路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在分析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引入钻孔注浆法进行处理;施工中采用套管注浆法和埋管注浆法两种施工工艺,通过对比两种工艺的整治效果,指出埋管注浆法具有注浆效率高、成本低、治理效果好等优势,是防治岩溶塌陷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随着客运专线规划与建设在全国展开,客专桥梁穿越岩溶区现象比较常见,如何分析岩溶区注浆加固对桩基沉降的控制效果,并确定合理的注浆加固方案是岩溶区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桩基设计面临的问题。以某岩溶区铁路客运专线桩基为依托工程,利用基于规范的理正软件,分析不同注浆方案对桩基沉降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岩溶区地基注浆加固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只对溶洞注浆可以较好地控制桩基倾斜,但不能有效控制桩基竖向沉降量;(2)只对桩尖土层注浆可以有效控制桩基竖向沉降,但不能有效控制桩基倾斜;(3)同时对溶洞和桩尖土层注浆既可以控制竖向沉降,又可以控制倾斜,是为较合理的加固方案;(4)以上结论可为岩溶区桩基注浆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岩溶发育的城市地区,通常采用注浆充填的方法填补空洞,但注浆时所使用的普通水泥浆液重度大,稳定性差,凝结时间长。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在原普通水泥浆液的基础上加入硅灰、铝粉膏等新材料进行多次试验调整,获得改良岩溶注浆材料,将浆液的性能测试分析与高密度电法检测注浆情况的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分析岩溶注浆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水泥浆液相比,改良岩溶注浆材料析水率更低,凝结时间更早,浆液的膨胀性显著,所形成的结石体密度与强度均得到有效提高,整体注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高密度电法室内模型试验能够很好地反映注浆效果,对注浆效果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岩溶路基注浆处理施工工艺比较原始,且材料损耗量大导致成本加大。为积极响应原铁道部标准化工艺的要求,以宁安铁路岩溶路基注浆处理为依托,特改进岩溶路基注浆浆液配比,供今后岩溶路基注浆处理浆液选取参考。  相似文献   

10.
董森 《铁道勘察》2011,37(2):63-65
结合兖石线K169处岩溶路基塌陷工程实例,分析了岩溶路基塌陷原因。采用压力注浆方案对塌陷区域进行工程整治,重点介绍了压力注浆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