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凌 《水运工程》2014,(12):116-121
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一直是制约长江黄金水道的"瓶颈",随着三峡工程航运效益的发挥以及"十二五"长江干线航道建设的全面加快,其航道水深将提前实现规划目标,但通航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沿江经济对水运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基于宜昌至武汉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效果、航道变化特点以及航道条件分析,探讨航道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三峡成库后典型支流航运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以梅溪河为例,深入探讨了三峡工程蓄水后支流航道的航运形势,包括航道尺度、航运规划以及通航保障措施等问题。相关成果可为有关部门决策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航道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和内陆河水系,航道总里程1306km,通航里程873.77km,除黄河兰州段西沙大桥至包兰铁路桥38.40km经过整治外,其余均为自然航道。甘肃省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例很小,以短途客运、旅游运输、渡运为主,货物运输主要是零担货物,没有形成大宗货物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交通基础设施1.公路2.内河航道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继续增加,等级航道所占比重提高。2007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495km,比上年末增加107km。其中,等级航道61197km,占总里程的49.6%,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三级及以上航道8822km,占总里程的7.1%,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五级及以上航  相似文献   

5.
《水道港口》2017,(1):49-53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长江航道系统整治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依据历史水文资料和水库设计运行方式,推算了三峡单库运行、三峡与上游控制性水库联合运行两种情况下,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流量,采用一维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两种情况下长江中游主要水文站的水位变化趋势,结合近期三峡电站日调节对下游各站的影响情况,预报了三峡蓄水后20 a、30 a宜昌至武汉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6.
《珠江水运》2008,(6):67-68
从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内河航道分会获悉,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经达到13.3万公里,位居世界内河第一。据介绍,2007年,我国继续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全年共整治内河航道建筑物3296座,主要过船建筑物(含上行、下行)过货量达19亿吨,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19座和1.72亿吨(不含三峡船闸)。目前,长江、珠江、淮河水系河段均可通航,  相似文献   

7.
三峡施工期葛洲坝通航水位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葛洲坝下游宜昌河段的水文资料分析 ,提出了三峡工程施工期间 ,葛洲坝三江航道将面临断航的威胁 ;在定床实体模型上 ,进行了整治工程方案试验研究 ,提出的潜坝整治方案可基本解决三峡施工期的通航水深问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长江航道部门获悉,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将全面推进。2010年前,12.5深水航道将延伸至太仓港,可通航5万吨级海轮。据悉,为改善长江南京以下航道的通航条件,去年底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水深达到10.5米,可满足2.5万吨级海轮全天候通航,以及5万吨级海轮乘潮通过的要求。按照交通部门“十一五”规划,为给长江南京以下港口发展提供直接支撑,有关部门将进行巩固现有的10.5米深水航道成果,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宜宾至宜昌河段山区航道干支流汇合口部位航道条件复杂。选取川江控制流域规模较大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支流与长江汇合部位为研究对象,对干支流汇合口的航道特征、航道现状、碍航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分析成果提出初步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辉  郭予军 《中国水运》2012,(12):28-29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已实施航路改革河段通航宽设置情况,对长江中下游安庆至宜昌未实施船舶定线制河段将来实施船舶定线制的航道宽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提出了所需的航道宽度,以期能为有组织地延伸船舶定线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经达到13.3万km,位居世界内河第一。  相似文献   

12.
敬勇 《中国船检》2002,(6):10-12
举世闻名长江三峡工程已经进入明渠截流的时间,对航运业更为严峻的考验即将来临.到2003年6月水库蓄水至坝前水位135米且永久船闸通航,长江航道将经历明渠和临时船闸同时通航、明渠截流而临时船闸单独通航、临时船闸封堵和水库蓄水断航、永久船闸初期通航的变迁过程.三峡水库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可大半年直通重庆,宜昌以上航道将大大改善,促进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对外交流,使长江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抚今追昔,从长江三峡的一期工程开始至二期工程收尾,中国船级社(CCS)作为内河航运权威技术部门之一,为三峡工程建设对航运的影响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在规范科研、明渠通航检验、防范船舶污染环境、跟踪库区水域变化对船型变化的要求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面对航运检验市场变化带来新的思路,新的领域开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谭朝阳  王萍 《中国水运》2006,3(2):50-51
至2005年底,上海市境内共有内河航道200条(含黄埔江下游段及支流小港),航道总里程2138.77公里,一级航道53.64公里,三级航道43.03公里,四级航道123.45公里,五级航道63.84公里。其中,一级航道占2.5%,三级航道占2%,四级航道占5.8%,五级航道占3%。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07,28(2):107-107
本刊从长江航道局获悉,长江干线宜宾合江门至泸州纳溪段航道(简称叙泸段)建设工程于2006年3月18日正式开工。据悉,该工程全部完工后,这段长江干线上游的97km航道将从目前的四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1000t级船舶和3000t级船队可以常年昼夜通航。叙泸段航道建设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将系统整治杨柳碛等6处重点碍航滩险,按内河一类航标标准建设航标345座、助航设施13处以及GPSD级测量控制网等。到2008年汛前,6处滩险可全部整治完毕。据介绍,叙泸段航道建设工程是长江黄金水道“延上游”战略的重点工程,是目前交通部在长江上游投资规模最大的航道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整个工程完工后,与目前即将完工的泸渝段工程一起,将使宜宾至重庆300多公里航道全部达到三级标准,航道维护水深从原来的1.8m提高到2.7m,航宽达到50m,并且从原来只能日间通航变成昼夜可通航,成为真正的水上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横贯东西,与南北辐射的六大支流嘉陵江、涪江、渠江、岷江、沱江、金沙江和上千个水库、湖泊构成水运网络,具有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80年代以前四川地方运输主要以水运为主,至今在大宗长途货物、旅游客运、特重大件物资运输上具有绝对优势,水运在四川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行政区划调整后,我省仍拥有通航河流62条,通航里程6089公里,港口88个。1996年完成货运量1144万吨、货运周转量18.3亿吨公里、客运量20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亿人公里。目前,嘉陵江正进行逐级渠化开发;岷江正加紧整治,将成为四川运输三峡电站水轮机组和核电站设备的大件运输通道;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上的宝珠寺电站建成后形成了100公里深水航道;即将蓄水的二滩库区300公里深水航道将会对四川攀西的航运发展提供良好的航道条件。  相似文献   

16.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4):320-320
本刊长江航道局获悉,《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2年7月26日在武汉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荆江航道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湖北宜昌枝城,下至湖南城陵矶,全长347.2km。由于河床性质特殊,航道变化剧烈,存在10余处碍航滩段,荆江航道历来是长江航运的“瓶颈”河段。据介绍,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将遵循统筹兼顾、系统整治、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有通航河流1335条,内河航道里程13596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10%,仅次于江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四级及以上航道1035公里,仅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7.6%.广东省内河航道还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峡和葛洲坝枢纽通航能力的提升,两坝间航道仍是制约长江干线航运发展的瓶颈,其中石牌弯段则是主要碍航段之一。针对石牌弯段采用原型观测和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开展隧洞引流和通航隧洞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水库区弯曲航道因分流隧洞进出口水面比降小、流速低,分流量极其有限,无法达到预期分流效果和改善急弯段通航条件的目的;采用隧洞通航方式,水力指标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可有效提升通航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深水库区急弯航道通航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渝怀铁路长寿长江大桥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长江扇沱水道跨越长江,水道被长寿桥主跨桥分为左右两孔,该桥梁不满足I级航道单孔双向或双孔单向通航净空尺度要求。从通航安全角度出发,结合代表船型及航道特点,以《航道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I级航道宽度作为跨河建筑物的最小跨度,结合河道条件在高水位期开通右孔为辅助通航孔,通过合理设置浮标界定桥区通航水域,并采取加装桥梁防撞主动预警系统等措施保障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 1 前言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通航里程928km,河道水量充沛,含沙很少,是一条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平原冲积性河流。地处松花江中游的三姓浅滩是松花江水深最小、航行最困难并闻名于国内外的碍航浅滩群。 三姓浅滩的治理始于1899年,长达百年的整治均因受种种条件所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983—1985年航道整治工程是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治理,浅滩航道有明显改善。然而整治标准尚低,且一些整治技术亟需研究与深化。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千吨级驳船船队的通航要求,三姓浅滩航道整治工程被列入“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