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补偿谐波的有效装置,而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谐波检测环节,它决定着谐波补偿效果的好坏。对一种改进的ip-iq谐波电流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其检测总谐波电流基础上将其推广到了检测特定整数次谐波电流。此方法省去了传统ip-iq变换中两相与三相之间的互相转换,使计算过程大大简化,且不需要锁相环就可以获得同步旋转角,消除了锁相环调试困难、有延时等不足。根据该方法还建立了Simulink仿真模型,在检测总谐波电流和检测特定整数次谐波电流两种情况下进行了仿真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一种改进的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的ip-iq算法检测谐波电流,采用比较瞬时值的方法产生控制逆变器中开关通断的PWM信号,采用一种直接的方法获得直流侧电压,并通过一个PI调节器控制直流侧电压,最后利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的动态仿真工具包SIMULINK进行了建模与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电力有源滤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有源滤波器与无源滤波器相比具有较好的滤波性能,能实现在大功率场合下的谐波抑制。根据主电路拓扑结构,设计了其控制电路,包括触发电路、同步信号电路和缺相电路检测的设计。在成熟的p-q和ip-iq两种瞬时无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三相四线制谐波检测新方法,此方法能将三相电流中的零序电流剔除。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400V/100A并联有源滤波器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和试验波形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比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的优缺点后,确定了车载谐波治理装置的设计方案。分析车载谐波治理装置的工作原理,从理论上推导电流无功分量和谐波分量的检测方法,并介绍了三态滞环调制策略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MATLAB仿真和地面试验结果表明,共一个牵引绕组的有源+无源车载谐波治理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机车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提升电流品质。  相似文献   

5.
有源滤波器是对于非线性负荷电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重要装置,其中关键的环节就在于其能实时准确地检测谐波和无功电流。本文结合单相负荷谐波、无功电流检测与平衡变压器能够抑制负序条件,提出了2种能够不受左右供电臂负荷限制,能完全动态检测电气化铁道负序、无功与谐波的检测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下仿真证明该方法可以动态、准确地检测出牵引供电系统负序、谐波及无功电流,并实现三相平衡。  相似文献   

6.
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中逆变器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中逆变器输出滤波器进行了分析,得出逆变器输出滤波电感上流过大量的谐波电流,导致滤波电感上的压降较大,从而输出滤波器造成的逆变器的容量损失不可忽略的结论,并根据这个结论得出了并联混合电力滤波器中逆变器输出滤波器设计原则,给出了输出滤波器参数优化设计的步骤,结合某工程实例设计了逆变器的输出滤波器。  相似文献   

7.
有源滤波器能否按工作原理实现预期的谐波抑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开关谐波的有效抑制程度.本文以一种新型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三重开关谐波抑制技术:采取复合型电流跟踪控制算法、选用基于随机脉冲位置的SVPWM调制策略、安装优化设计得到的输出滤波器,实现了工程应用项目所提出的开关谐波抑制目标.其分析方法及结论可为其他类型混合有源滤波器的开关谐波抑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有源滤波器容量,采用了一种新的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拓扑结构。新拓扑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增加了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并联的LC基波谐振支路,并将APF控制成受控谐波电流源。LC基波谐波支路使得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大大降低。分析了新型单相谐振阻抗型混合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滤波特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新型单相谐振阻抗型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滤波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混合电力滤波器具有优良的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9.
谐波的存在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现在轨道交通普遍采用24脉波整流机组,介绍24脉波整流机组的原理及变压器连接方式,分析其谐波特点。对有源滤波器的原理和谐波电流检测方法、控制算法进行说明。最后建立仿真模型,研究有源滤波器对24脉波整流机组非特征次谐波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电力电子系统的无功功率与谐波抑制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谐波的产生、谐波和无功功率的危害、谐波分析的理论基础、非正弦电路的功率,并对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对系统加入有源电力滤波器前后利用Matlab/Simulink分别进行仿真研究,比较功率因数和总谐波畸变率,最终满足加入有源电力滤波器后的功率因数接近1,交流侧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小于5%。负载不对称时,加入有源电力滤波器后三相电流完全平衡。仿真结果表明,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在抑制谐波、补偿无功功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直接功率控制(DPC)以其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动静态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固定开关频率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网侧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M),简化了滤波器的设计,实现了动态过程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同时在直流电压控制环中设计了一个模糊PI控制器。最后利用软件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PC策略能够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电流谐波小,具有良好的动静态和鲁棒性能;所设计的模糊PI控制器能够抑制启动时直流电压、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波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传统基于Sigmoid函数变步长最小均方(Sigmoid Variable Step-size Least Mean Square,SVSLMS)谐波电流检测方法产生稳态误差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VSLMS谐波电流检测方法。该方法重新定义和选择反馈误差系数,通过采用一种选频滤波器对原始反馈误差进行滤波处理,减小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谐波检测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如何寻求一种能够适合数字对讲机调制速率的声码器问题,本文提出了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算法.MELP语音编码算法对传统二元激励线性预测声码器做了改进,通过分析其关键技术,并与其它通信系统的声码器进行对比,对MELP应用于数字对讲机平台的可能性做了详细的论证,实验结果表明MELP算法在数字对讲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为数字对讲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谐波治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谐波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方法是采用基于谐振原理的无源滤波器,但这样只能滤除设定次数的谐波,且易与电网产生串、并联谐振.而有源滤波器由于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能对频率和幅值都变化的谐波进行跟踪补偿,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目前国内外供电系统谐波抑制研究的热点.探讨了谐波治理的主要措施,介绍了有源滤波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最后展望了有源滤波器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地铁全自动驾驶系统中人因可靠性分析的应用,选取适于全自动驾驶(FAO)系统人因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应用THERP+HCR方法分析人因失误概率.针对人误数据来源不足的问题,应用模拟机实验的方法,通过建立人误分析系统模拟运营场景中人员的行为,获取事故场景中人误数据.分析全自动驾驶人误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描述各组成模块功能需求,结合典型的英国地铁事故实例,分析事故中的人误率.针对人的失误,提出改进措施,降低事故的人误率,提高控制中心人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了适用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控制策略与子模块储能电容预充电策略,并进行了SVG样机研制。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输出电压电平数较高,电压谐波含量小,工程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压型谐波源,采用串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来进行谐波补偿。建立了混合系统的单相等效电路图,分析了串联混合型电力滤波器的补偿特性,并且给出了参数设计及主电路的选择思路。Matlab仿真结果证明了串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牵引供电网存在的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高、网压不足、电能损耗大等能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压直流输电的新型电气化铁道供电方法。在对传统牵引网能效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高压直流输电的交流牵引供电网和直流牵引供电网两种系统拓扑。利用最近电平逼近技术对牵引网谐波含量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功率控制解耦技术的动态调节原理,研究了直流环节对牵引网的谐波含量和能量损耗的改善,比较了两种新型牵引网系统拓扑的优势和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不同联结形式的牵引变压器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负序电流特性;指出在同时具有牵引负荷和回馈负荷的工况下,三相电流不对称程度的严重性;介绍了采用铁路静止电能调节器(RPC)对负序、无功、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重点讨论了利用RPC消除三相-两相牵引变压器负序电流所需的装置容量问题,为RPC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