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解决好三峡船闸的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借鉴葛州坝船闸的实践经验,在重点调研葛洲坝船闸运行管理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三峡船闸的引航道口门位置,引航道尺度,船闸水力学,船闸联动运行、船闸维修和保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红 《中国水运》2010,(9):26-27
文中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对三峡船闸试运行与正式运行期间上下引航道水流条件及泥沙淤积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三峡船闸引航道水流运行及泥沙淤积规律,并根据规律制定航道维护措施,保障安全、高效通航。  相似文献   

3.
船闸引航道内水面波动的二维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陈阳  李焱 《水道港口》1998,(3):21-27
提出船闸引航道内水面波动的二维数学模型,采用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和船闸灌泄水一维数学模型联解.这一模型考虑了船闸灌泄时水流惯性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三峡工程上引航道船闸灌水产生的水面波动,同时,给出了水面波动周期和波长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船闸灌水上引航道内水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船闸灌水上引航道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了全包方案非通航区不同高程对引航道内水力要素变化的影响 ,同时对水库运行中期上引航道内通航条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谭志荣  黄立文 《中国水运》2004,2(4):175-176
本文根据三峡永久船闸航段实际运行状况,通过分析上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航行条件,结合三峡船闸围堰发电期试航情况,从船舶驾驶员过闸操纵的角度探讨了过闸操纵技术,进而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多级船闸船舶过闸操纵的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峡船闸和升船机上游引航道通航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引航道设计中方案论证的需要,建立安全通航专家知识系统,以研究三峡船闸和升船机上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条件,本文介绍了在计算机上建立专家知识系统的过程及研究方法,给出了基于该系统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做好极端天气通航条件研究,是保障三峡枢纽通航及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通过观测大风气象条件下船舶通航原型,归纳了6级以上大风条件下近坝水域的航道适航性能,即不同航段风力场、风速、风向与避风区分布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耐波性关键指标,即船舶遇风风压倾侧力矩与风压复原力矩对比值,归纳了不同类型船舶的适航性能及抗风能力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三峡船闸上引航道在其连接段水域出现6级以上大风时,船闸及引航道水域风力可能小于6级;因风向与引航道轴线夹角小,进出闸船舶受大风影响也较小;在近坝其他水域因大风禁航时,船闸及引航道封闭式、控制性通航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为三峡通航机构积极解决大风气象条件下应急通航难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三峡工程下引航道1998~2004年碍航淤积情况,证明了三峡船闸永久通航期内采用机械疏浚清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布置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焱  孟祥玮  李金合 《水道港口》2002,23(4):281-287
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布置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试验研究 ,通过 1:10 0的物理模型 ,从河势演变、枢纽泄洪、船闸灌水等方面对各方案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和引航道内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全包开山开口方案最佳 ,但综合考虑工程和清淤量等因素 ,目前选择了全包方案。  相似文献   

10.
程龙  李云  安建峰 《水运工程》2016,(12):158-163
通过1:80的三峡枢纽及下游引航道整体物理模型研究了典型的大坝泄洪、电站调峰、船闸泄水及其叠加工况下的升船机下游引航道非恒定流波动特性。结果表明:三峡枢纽下游引航道内的水位波动是引航道波流运动和两坝间流量差引起的河道涨、落水长波耦合叠加的结果。枢纽进行百年一遇洪水调节时升船机下闸首水位波动最大小时变幅061 m/h。当大坝泄洪单次调节流量小于2 000 m3/s时,升船机下闸首水位波动小时变幅小于042 m/h。电站调峰运行时,升船机引航道水位波动首波幅值随流量变幅和变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小时变幅则取决于流量变幅和两坝间净流量大小。船闸双线同时泄水时升船机下闸首水位最大小时变幅018 m/h,基本不影响升船机运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峡枢纽因能见度不良严重影响过闸效率的难题,通过实船测试等原型观测手段,分析阵雾条件下过闸船舶单向控制性通航操纵特点,并实测制动冲程数据,借鉴同类船舶测试应用的经验公式,计算代表性船舶的制动冲程。从偏安全角度,分析三峡枢纽船闸水域规定的安全航速对应的最小能见度。结果表明,阵雾条件下200 m的能见度,能够满足船闸水域控制性通航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谢凯 《水运工程》2011,(6):126-130
三峡船闸为连续5级船闸,工作水头高,同时两线船闸相邻,船闸与升船机共用下游引航道,使船闸水力学问题的难度超过了已建的世界船闸工程,是船闸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根据合理布置船闸输水系统方式的条件,通过在运行实践中不断优化阀门运行参数,成功地解决了4级运行下行船舶一闸室待闸等问题,而且具备了阀门工作水头从45.2 m提高到47 m的工作条件,实现了5级运行改4级运行,有效提高了船闸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摘要:总结三峡船闸近五年的运行情况及运行数据指标,对进一步提升船闸通过能力和船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航设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过闸船舶类型复杂多样以及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影响三峡船闸效率及其通过能力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设置待闸闸室、船型标准化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丽媛  汤建宏 《水运工程》2016,(10):146-151
长江上游地区水头高、流速快、水位变幅大,对通航建筑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采用升船机形式较难解决运量小、高地震烈度对塔柱的横向位移要求等问题;多级船闸形式又面临耗水量巨大、下游引航道流态不佳等问题。省水船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结构形式,但在我国的应用经验较为有限。以三峡新通道工程为依托,从省水船闸的工作原理出发,分别对结构选型、省水池布置、结构高程及尺度确定、输水系统的计算流程和参数确定方法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结构核算、输水效率、省水量3个方面说明省水船闸方案的可行性及其相对于梯级船闸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推进船型标准化是提高三峡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定量研究船型标准化程度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效果,在研究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仿真方法构建三峡库区船舶过闸仿真模型,模拟不同船型标准化率下三峡船闸的实际通过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情况;船型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时,标准船型对提升船闸运行效率的优势凸显。相比于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船型标准化率的提高对船舶过闸服务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银婷  彭享文  陈新 《水运工程》2020,(12):131-135
三峡升船机布置在三峡枢纽左岸,北侧与三峡船闸相邻,右侧与三峡电厂毗邻。与国外升船机布置在人工运河上相比,三峡升船机布置在天然航道上,且地处三峡船闸和三峡电厂中间。受枢纽防洪调度、发电调度及三峡船闸运行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水情变化对三峡升船机的运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三峡升船机全年不同时期的上下游水情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水位变化对上下闸首工作门门位调整的影响及水位波动导致的水位变幅超限及调整船厢水深次数增加的规律。最后,从运行管理的角度提出加强与调度部门的联系、加强水位数据的运用分析及进一步探索运行操作技巧3个运行应对建议,以期提高运行人员对水位变动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8.
船闸灌泄水引航道内波幅与比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船闸灌泄水非恒定流在引航道内长波运动的水力特性,分析了船舶(队)在引航道中航行、停泊及船闸运转的影响。从而得出,引航道允许比降应按控制船型确定,引航道断面设计应顾及闸室宽度的流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三峡船闸通过系统是一个以时间为基准轴的伺服过闸时间过程系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探讨三峡船闸过闸作业过程,分析三峡船闸通过系统智能化的核心需求,提出该系统的智能运行平台的技术框架与主要功能,为三峡船闸及类似船闸的智能运行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