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公交专用道是实现公交优先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会对公交车产生正面效益,但也会对其他社会车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交专用道设置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交通流的运行状况。文中采用相应的延误模型,通过交叉口的交通延误研究来分析专用道设置的效益。运用该方法对重庆市某一道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公交专用道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途径,确保了公共汽车的真正优先。该文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与设置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且着重从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服务水平两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道路的等级和服务水平指标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无锡市为解决对公交出行市民满意度不高问题,在主城区范围内进行若干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并从公交专用道的设置需求、设置形式、设置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公交专用道系统.通过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保障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并采取"软硬结合"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骨架路网条件,积极改善运能结构,有效利用道路空间资源,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对常规地面公共汽车交通进行分析,旨在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道路交叉口公交优先设计方案,分析了公交车运量大、投资成本相对较小的优点,以公交专用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和交通条件基础上,对交叉口进出口公交专用道设置进行分析,以及交叉口公交优先配套设施的设计分析,研究了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的空间结构布置和信号配时方法;最后,以一个交叉口进行公交信号优先仿真设计及延误分析:结果显示:公交优先的信号相位和配时设计方法可以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分析公交专用道规划实施流程,依托实测数据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上海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和公交专用道类型及服务水平,针对城市道路网络改扩建计划和交通需求,提出公交专用道的建设策略和道路条件限制时公交专用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系统优先的交通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交专用道设置的道路交通条件及设置前后各交通参数进行了分析,分类探讨了公交专用道站点的设置。建立了单点交叉口被动公交优先的信号周期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验证。给出了公交专用道的交通设置依据及公交站点的设计方法,证明了公交优先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及先进性,系统地提供了公交优先的交通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重庆市常规公交客运的发展水平,把握当前及今后重庆市公交客运量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的研究方法,清晰直观地得到了反映重庆市常规公交客运量影响因素与客运量之间的关联度,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利用传统灰色预测模型在进行重庆市常规公交客运量预测时,其拟合精度不够.研究发现需要对模型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做出改进,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要比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更高,说明改进后的灰色预测模型更适用于重庆市的常规公交客运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徐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98-100,142,19
从新大连站规划及周边路网规划与建设状况着手,对新大连站枢纽客运量、最高聚集人数以及各种交通方式分担的旅客集散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站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与周边道路的衔接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方式分担的客运量,以及采用地下、地面、地上组成的多元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来进行站内及其周边的交通集散。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规划城市新建区公交专用道,提高区域公交运行水平,从规划层面,根据区域公交客流的现状走向及未来客流分布,结合区域道路网络特征,规划新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形成"面";根据各条公交专用道沿线用地及交通特征,合理确定公交专用道的站点位置及形式,完成"点"的分布再串联成"线";通过专用道站点的分布形成公交服务"面"的覆盖。从设计层面,以区域路网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发展等为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公交专用道的专用程度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非封闭式"进行多等级设置,保证公交专用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王进  魏星  高彦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2-14,33,M0005
对公交专用道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交通工程学分析,确定各因素基本阈值。以设置规模为约束条件.建立南昌市交通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组合分析,以此确定各类组合条件阈值.形成南昌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  相似文献   

11.
李淑庆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5):43-45,49
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是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十分重要;公交线网优化标准是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的前提和基础。基于重庆主城区公交汽车线网资源优化研究成果,针对重庆市主城区公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重庆主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促使城市交通结构日趋合理化。然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在考虑公交车交通效益的同时,还应兼顾小汽车的权益。现实中公交车道利用率低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利于城市整体交通系统的发展。从交叉口人均延误、路段人均行程时间、无效交通量、车道均衡系数和公交停靠站对其他车流干扰强度五个方面构建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评价体系,确定合理权重,进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设置公交专用道的交通效益进行评价,以此提出对现有公交专用道进行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重庆作为“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基于公交都市建设要求,为打造“公益公交、便捷公交、安全公交、智能公交、绿色公交”新局面,对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成为公交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运用TOPSIS方法设计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评价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目前主城区公共交通服务仍然存在不均等的现象,尤其是内环至绕城高速公路之间的区域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确定的城市规划范围涉及的二环以外的3 216 km2形成的公共交通“真空地带”,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微聚焦     
<正>2015年9月越用越短的桂林公交专用道据了解,桂林市在十多年前就建了公交专用道,在广西各市的公交专用道建设上可谓走在前列。但十几年过去,桂林市的公交专用道却越"走"越短,从最初的4条线路7.8公里缩短到了现在的1条线路3.5公里,而仅存的这一条公交专用道在公交驾驶员看来也如同鸡肋,有时候甚至比在非公交专用道上行驶还慢。@桂林市规划局:在2000年左右,伴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越来越不顺畅,桂林市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保障市民交通。在这种背景下,公交专用道应运而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公交分担率的宏观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交通政策)及微观影响因素(出行者特性、出行特性、交通方式特性)入手,通过分析研究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利用南京市现状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Trans CAD软件构建了多项Logit(MNL)模型,并对模型计算出的参数结果进行分析,求出样本中各居民所选择常规公交、地铁、出租车这些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概率,并与实际公交分担率进行对比,根据绝对误差来评价了模型精度。最后结合交通需求管理的原理以及模型变量提出了提高公交分担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均延误是评价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信控交叉口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更准确地量化该项指标,在分析信控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条件和方式的基础上,基于HCM2010交通延误模型,提出了设有公交专用进口道的信控交叉口人均延误模型。并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标定了相关参数,得到了符合该地区道路交叉口的人均延误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快速充电站     
<正>公交专用道是指在城市道路路段上通过特定的交通标志、标线或隔离设施等手段,限定路段上的某一条或几条行车道,只允许公共汽车以及部分特殊车辆在规定时间段内使用,而其他车辆禁止通行,以此提供给公交车辆的道路优先通行权。当一条路段所有车道都为公交车专用时,该路段就成为公交专用路。公交专用道  相似文献   

18.
公交专用道是公交优先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单线公交专用道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公交优先的问题。为能更好地发挥公交专用道作用,提出了在大城市或特大型城市设置双线公交专用道,以及双线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并对双线公交专用道和单线公交专用道的效益进行对比,运用模型计算后得出了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群体公平差异的公交网络双层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刻画公交网络优化对不同居民群体的公平性影响,建立了考虑不同群体的人均道路占有面积、出行成本差异等因素的公交网络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出行成本剥夺系数与道路面积基尼系数最小化为目标,用于求解考虑交通公平约束的公交网络优化方案;下层模型为多模式多用户随机均衡交通分配模型,用于描述上层给出的公交优化方案中不同群体对于不同交通方式的复杂选择行为。采用非劣排序遗传算法-Ⅱ求解模型,并以一个简单网络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公交网络优化前,小汽车、公交车与自行车的出行分担率分别为42%,47%,11%;优化后,各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分别为7%,82%,11%,部分拥有小汽车的高、中收入用户改用公交出行,3类群体的出行成本剥夺系数下降了20.68%,道路面积基尼系数下降了87.76%,低收入群体的交通公平感受与客观资源分配均显著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公交网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模型基础,是改善交通规划方案公平性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20.
公交路权优先是提升地面公交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公交都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北京市公交专用道进入大规模建设期。本研究基于目前公交专用道建设缺少科学决策方法的现状,通过分析专用道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专用道建设时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用道建设重要度排序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