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LNG加注船作为一种为LNG燃料动力船提供加注的新型加注基础设施船舶,在国内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基于已有事故案例的危险性,并结合《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作业指南(2017)》的相关要求,开展加注船加注过程的泄漏火灾事故定量风险分析。通过简化加注过程泄漏火灾事故树,求取顶上事件的概率和个人风险值,并以失效概率为判断标准,选取加注软管为泄漏对象,通过10 mm(易发生状况)和50 mm(最危险状况)两种孔径工况的泄漏,针对5 000 m~3加注船运用PHAST软件进行泄漏扩散和火灾后果模拟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建议,这对LNG加注船加注过程泄漏火灾事故发生可能性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船舶压载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国内外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从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压载水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各自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处理技术,建立了臭氧联合过氧化氢(O3/H2O2)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体系(AOP),以单类藻种(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和混合藻种(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1∶1)为目标微藻,通过改变藻的种类、初始藻密度,氧化剂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来探究此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中微藻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在高剂量的TRO(>2 mg/L)浓度下,反应时间在20 s的时候就能达到D-2的要求,在面对复杂的混合藻种时,臭氧的生物杀灭功效比起处理单种藻类时更高也更快见效,当达到一定的臭氧浓度后,再继续通入臭氧也只会保持原有的生物杀灭速度。杀灭时间较短时(<10s),不同藻种中杀灭难度最大的是青岛大扁藻,最易杀灭的是混合藻;杀灭时间为20 s~40 s时,最易杀灭的藻是混合藻,单一藻种的杀灭效果相差不大;反应时间在40 s~60 s时,各种藻种的杀灭速度均小于前40 s的杀灭速度;杀灭时间大于60 s时,最难杀灭的是新月菱形藻,最易杀灭的是混合藻。该实验结果对探究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本文对照IMO组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淀物控制与管理公约》,通过对当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找出船厂及营运船公司近期及远期适应压载水公约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对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提出的压载水置换、压载水处理要求及其实施时间进行分析,介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产业现状.通过分析船舶压载水领域国际和国内标准现状,对我国船舶压载水领域标准化发展提出建议,为我国船舶压载水领域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无压载水舱船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船舶空载时的平衡和稳性,船舶需要装载压载水航行,以达到降低船舶重心的目的.但是,压载水舱的海水排放出去,会造成海洋生态污染.为了彻底解决压载水带来非本土水生物种的问题,最近几年国外科研人员提出了具有创新思想的无压载水舱船舶概念.本文介绍了这一新技术的研究概况,希望有助于国内无压载水舱船舶的研究以及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结合船舶水泵的工作原理,对船舶水泵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钻杆冲洗水泵随机启动器系统的设计.同时通过搭建Proteus仿真模型,针对钻杆附着淤泥的不同程度对船舶水泵进行动态模拟.本文将着重介绍DCM钻杆冲洗中船舶多水泵随机启动器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压载水管理是船舶关键性操作之一,对船体结构强度和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散装船为例,着重介绍了卸货过程中压载作业的准备工作、预防措施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压载水管理是船舶环保要求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压载水管理方式对船体结构安全的影响不同,主要体现在压载舱的附加压头、最小砰击吃水等。基于协调版共同结构规范对压载水交换工况的新要求,论述在CSR-H规范框架体系下,压载水交换工况下的静水弯矩和设计载荷组对船体结构构件的影响,并提出基于结果评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