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以不同水灰比、不同含气量、不同掺合料及不同掺合比例、不同养护方式下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各配比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并采用电通量法及氯离子渗透深度研究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水灰比、适当引气、加掺合料及良好的养护方式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混凝土中掺硅粉比掺矿渣粉或粉煤灰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寒地区有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制方案:含气量宜3%~5%;掺20%~30%粉煤灰或矿渣,或掺5%~8%的硅粉,硅粉和矿渣粉或粉煤灰双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设计制作了3系列不同粗骨料含量的混凝土试块,利用NEL饱盐电导率法对试块进行了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测定,以探讨粗骨料含量对普通和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普通混凝土,粗骨料的稀释效应和曲折效应占主导地位,界面区效应处于次要地位,表现为随着粗骨料含量的增加,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增强,渗透系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对于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的界面区效应占主导地位,其稀释效应和曲折效应处于次要地位,表现为渗透系数随着粗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下降;对掺有8%硅灰的再生混凝土,随粗骨料含量的增加,渗透系数先增加后降低,降低趋势相对平缓,不如普通混凝土显著。  相似文献   

3.
周栋梁  周伟玲  林玮 《中外公路》2011,31(1):188-190
重点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等性能及其微观结构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碳化、抗冻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优于再生骨料混凝土;其中,再生混凝土的28 d氯离子渗透系数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差不大,但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其抗氯离子扩散性能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不同养护制度下混凝土试样的氯离子电通量,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水化产物形貌,研究不同的养护制度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前期蒸养后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会明显降低;经过蒸养后再水养条件下的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最低,水化产物分布更为均匀;前期蒸养+水养7d+自然养护至28d的养护方式最有利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李运华  李珍  原华 《公路工程》2020,(2):163-167
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单位体积的重度轻,在公路隧道渗漏水治理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从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和施工工艺出发,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轻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通过实验数据可得,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和抗压强度低,但其28d龄期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均大于普通混凝土,因此轻骨料混凝土在力学特性方面优于普通混凝土材料。对于隧道漏水病害而言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决定其工程应用的重要指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配合比下轻骨料混凝土的电通量,并得出当水灰比为0.47,粉煤灰含量为15%,硅灰含量为5%时其电通量最小,抗渗性能最佳。最后以某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研究了轻骨料喷射混凝土在隧道漏水病害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酸性腐蚀环境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氯离子渗透深度及孔隙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pH值越低,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越强,100~1000nm毛细孔含量越多,但越不利于Cl离子的渗透。在侵蚀后期,氯离子浓度越高,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用水量、砂率、矿渣掺量、沸石掺量、沸石比表面积五种因素对矿渣沸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掺矿渣沸石混凝土的最适宜配合比。采用电通量法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法研究了适宜配比条件下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较基准混凝土好。通过SEM照片对各龄期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密实程度明显高于基准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陶粒类型、陶粒预湿时间、砂率、粉煤灰和矿粉复掺比例及一些纤维类型掺入等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对于陶粒类型、陶粒预湿程度、砂率、粉煤灰与矿粉取代率等,均存在一个最优的类型、陶粒预湿时间、砂率和矿物掺和料复掺比例,从而使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发挥到最优。  相似文献   

9.
以橡胶颗粒取代细集料砂子的取代率及细度模数为变量,采用二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橡胶颗粒掺量和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渗及抗冻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掺入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和抗盐冻性能。橡胶颗粒的取代率和细度模数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影响显著,橡胶颗粒的取代率对混凝土抗盐冻性影响特别显著,细度模数对混凝土抗盐性影响显著。当混凝土中掺入细度模数为1.38的特细橡胶粉,且掺量为细集料的40%(体积比)时,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电通量为527 C,抗盐冻等级为F500。  相似文献   

10.
7智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在硬化早期阶段具有明显的自主收缩、孔隙率较高、易于开裂等缺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用掺量为25%的预湿轻骨料来替换骨料,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个“蓄水器”,使混凝土得到持续的潮湿养护。这种加入“预湿骨料”的方法,可使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1.
汪首元  闫金萍  李昊  王家栋 《公路》2023,(5):295-300
针对西北干旱地区混凝土外养护效果不佳,且养护试件极易开裂、耐久性较差的现状。采用自制高吸水树脂(SAP)作为内养护材料,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测试了不同掺量的SAP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并基于抗裂圆环试验评价不同掺量的SAP对混凝土试件抗裂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抗冻性能试验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探讨了不同掺量的SAP对混凝土试件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的SAP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的凝胶孔隙和毛细孔增多;掺加SAP并在内养护条件下可有效改善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能;SAP掺量越多,混凝土开裂现象改善效果越显著,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强;抗冻性指标不同,SAP最佳掺量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强页岩陶粒,加入I级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配制出了LC40轻质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同时研究了砂率、粉煤灰掺量和陶粒不同预湿时间对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能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砂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以及对轻骨料预湿,均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却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复掺矿物掺合料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先用不同比例的粉煤灰替代轻骨料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通过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水化热等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然后用不同比例的石灰石粉替代轻骨料混凝土中的部分细集料,分析了石灰石粉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粉煤灰能够增大轻骨料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和冻融后的抗压强度,降低水化热,但粉煤灰的加入会使抗折强度降低,综合考虑当粉煤灰掺量为25%时各指标都达到最佳值;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随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石灰石粉的加入使轻骨料混凝土冻融后的抗压强度明显提升,当石灰石粉替代量为24%时轻骨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轻骨料混凝土干密度不大于1 950 kg/m~3,大多数试件强度不小于40 MPa可被定义为高强度混凝土。除此之外,在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方面,轻骨料混凝土也比普通混凝土略高;轻骨料混凝土的轴压比、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均高于同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结合试验,对公路工程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砂率、水灰比、陶粒、筒压强度、是否预吸水是影响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适当降低水灰比能提高混凝土强度;适当提高体积砂率可将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提高;对陶粒进行预吸水处理后,在一定配合比下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将被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于等级相同的陶粒来说,最大粒径越大,其抗压强度越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机硅烷乳液对肯尼亚天然大吸水率骨料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其对骨料吸水性能及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浓度的硅烷乳液浸渍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肯尼亚当地天然骨料吸水率,采用12%浓度硅烷乳液浸渍处理后的骨料配制C35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普通骨料配制混凝土相当。  相似文献   

16.
废弃陶瓷经破碎、筛分加工成人工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砂、石配制成废弃陶瓷骨料混凝土.共设计13组混凝土,其中,基准混凝土1组,废弃陶瓷骨料取代天然粗骨料、取代天然细骨料及同时取代天然粗、细骨料的各4组,取代量分别为30%,50%,70%,100%.进行混凝土收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废弃陶瓷骨料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废弃陶瓷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收缩性能,或者与普通混凝土收缩性能相当;随着废弃陶瓷骨料对天然骨料取代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率呈下降趋势;就收缩性能而言,在混凝土中,废弃陶瓷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振军  何廷树 《公路》2008,(3):163-167
增粘剂的采用是保证大流动性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优良性能的关键。针对不同增粘剂掺量对大流动性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不同影响,采用改进L-800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测定仪和自行设计的圆筒法研究了不同增粘剂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增粘剂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干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0.02%~0.03%的增粘剂,在不减少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前提下,增大其塑性粘度,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保证拌和物匀质成型;掺量为0.02%~0.03%,所测混凝土力学指标值不同程度增大,掺量大于0.04%,各指标值下降;增粘剂用量为0.03%时,混凝土干缩值最小,相同增粘剂掺量的混凝土初期干缩先变小后变大,后期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沿海地区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能,本文对不同养护条件下河砂和机制砂配合比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自然条件养护混凝土均表现出比标准养护条件下更高的抗压强度。与河砂混凝土相比,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较高。自然条件养护钻芯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略高于标准养护,2种养护条件下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喜彬  张进  马志鸣  管庭 《隧道建设》2016,36(10):1216-1220
对表面防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加速冻融循环试验,在不同循环次数下测定试件的水和氯离子渗透性,旨在研究冻融损伤对表面防水混凝土渗透性影响,为实际工程中表面防水混凝土的结构和耐久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表面防水混凝土的水和氯离子渗透量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对比普通混凝土试件,在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下,表面防水混凝土仍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能,可以有效降低水和氯离子的侵入量;当冻融循环次数为100次时,水灰比为0.4的普通混凝土试件最大毛细吸水量和氯离子含量分别是表面防水混凝土试件的10.18倍和1.89倍。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整搅拌工艺,研究了其对大吸水率骨料混凝土性能的改善。结果表明:调整搅拌工艺后,大吸水率骨料混凝土混合料的初始坍落度略微有所增加,坍落度和扩展度经时损失显著得以改善,静置1小时后坍落度仅损失10 mm,各龄期强度相比于基准组均有提升,尤其是后期强度,90天时抗压强度提升7.1 MPa,密实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56天电通量调整搅拌工艺比基准组降低了163 C,56天氯离子扩散系数调整搅拌工艺比基准组降低了2.46×10-12 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