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静探是岩土工程勘察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测试结果精度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分析了贯入速率对密实状态砂土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现场原位试验验证,以期使静探测试结果在工程勘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静探是岩土工程勘察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其测试结果几乎与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建立了关系。但影响测试结果精度的因素很多,而且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分析了实际存在的贯入速率不达标的情况对淤泥质土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现场原位试验验证,以期使静探测试结果在工程勘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简单介绍先进的无绳孔压静力触探技术,并分别探讨由孔压静力触探试验估算软土层固结系数、不排水抗剪强度和侧向渗透系数的原理以及估算方法,并结合江苏淮盐高速公路试验段对地基土的土性参数进行估算。通过与其它常规原位测试试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由孔压静探资料对土层的以上参数进行估算是可行的,值得在公路建设的勘察及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是一种重要的浅层地球物理勘察工具,文中从探地雷达的地球物理应用前提出发,阐述了探地雷达实测中的测量方式、天线频率、采样率及时窗等工作参数的选取;总结了雷达波的反射规律;分析了可能导致雷达资料误解释的绕射波及解决方案;并以工程实例说明了探地雷达的勘察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原位十字板与静探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中,考虑研究范围内土体强度可分别由两种测试数据独立线性表达,找出两种试验指标的等式,将试验参数综合考虑,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大量试验数据并借助数学软件对回归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两种试验关系的准确性,为今后的勘察与研究提供参考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一维固结理论和孔穴扩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由孔压静探求解软粘土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并以在广东某高速公路软土深厚试验段所作的孔压静探试验为例,对地基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由孔压静探资料估算软粘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协同技术在交通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彩虹  陈以健 《公路工程》2008,33(2):107-110
工程勘察设计中传统的CAD技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内容,越来越受到空间限制,信息传递影响、专业标准接口不对称已经逐渐滞后,无法满足大规模、多专业、技术复杂、设计人员众多的大型勘察设计工作,影响大型勘察设计工作设计出图率。主要阐述了网络协同设计环境平台在目前大型勘察设计工作中的应用构想,发挥网络协同设计环境平台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型交通勘察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一维固结理论和孔穴扩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由孔压静探求解软粘土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并以在广东某高速公路软土深厚试验段所作的孔压静探试验为例,对地基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由孔压静探资料估算软粘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工程勘察设计中传统的CAD技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内容,越来越受到空间限制,信息传递影响、专业标准接口不对称已经逐渐滞后,无法满足大规模、多专业、技术复杂、设计人员众多的大型勘察设计工作,影响大型勘察设计工作设计出图率.主要阐述了网络协同设计环境平台在目前大型勘察设计工作中的应用构想,发挥网络协同设计环境平台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型交通勘察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工程勘察信息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信息的再利用率较低,难以适应现代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要求.建立交通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简要介绍交通工程勘察行业信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交通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包括技术路线、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  相似文献   

11.
按使用双钢轮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按碾压顺序和方式的不同制定了3种碾压工艺,并采用压实度、现场空隙率、渗水系数和平整度等指标对不同碾压工艺的压实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厚度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初压宜采用胶轮压路机静力碾压;复压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强振碾压;终压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强振碾压和静力碾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欧洲(法国)规范体系国家中进行桥梁勘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饱和砂(粉)土进行液化判别研究,与国内规范判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按欧(法)规范进行的液化判别结果更为可靠,可为同类型工程勘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土的物理指标与静力触探Ps值之间的关规律性,本文收集了上海滨海平原区的多条地铁隧道的土工热物理试验指标,通过研究发现: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随着土层静力触探Ps值的增大而增大,比热容随着土层静力触探Ps值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热物理指标和静力触探Ps值进行曲线拟合,发现热物理指标可以利用静力触探Ps值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换算。  相似文献   

14.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文内通过对粉喷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利用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地预测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但还需更多的工程实践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DSP硬件特点,针对DSP在视频交通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动静态结合的内存管理技术.论述了该内存管理技术的研究意义及原理,给出了该管理技术的一种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软土地区静压桩实测压桩力及静力触探资料为依据,结合MATLAB编制的计算可视化程序,分析了桩端以上、以下不同深度范围内土层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对沉桩阻力的影响;讨论了桩身侧摩阻力的沉桩特性;提出了用平均值ps预估压桩阻力的经验公式。实例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估算方法对采用静力压桩的设计施工、判断沉桩可能性及设备选型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确保隧道高精度贯通,避免因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过大而调整线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仿真数据试验验证后,建立了一个长约9 km的实地模拟网用于相关研究。在原GNSS网的基础上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研究隧道洞内导线边角控制网适用的网形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困难条件下连续短边方位传递的测量方法,并开发出能连接全站仪通讯接口的导线测量软件来提高作业效率。总结形成了一套10 km以内的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方案。经过多次实际应用,证明该关键技术方案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济发展中,地铁车站成为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其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直接影响着地铁车站的应用价值。BIM技术在地铁车站设备运维机制中的渗透,是为保障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性。因此,本文结合BIM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维修形状,对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借此延长地铁车站机电设备使用寿命,为我国地铁车站的可靠运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鑫  王晨涛 《路基工程》2019,(1):106-109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原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方法来计算软土固结系数的主要过程。以大连湾跨海工程为研究实例,结合工程实际对其进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其结果为:实测数据远高于室内试验所得数据。所以对现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得到大量数据,通过对照分析两组数据,发现有所关联且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回归分析,给出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Handoff-based cellular probe technologie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a cost-effective solution for traffic surveillance due to their low cost, large sample size, and intensive spatial cover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reliable simulation tools that can be used to conduct a feasibility stud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stimation model testing for cellular probe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in the arterial environment, is still limited. In this study, by simulating the real-world signal delaying and wireless sign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we establish a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evaluating cellular probe system.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eliminates unrealistic assumption on static and regular cell boundaries in the existing simulation tools and can provide simulation results similar to field observations. Based on the platform, we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cellular probe system under both freeway and arterial environment. W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raffic conditions, the duration of cellphone calls, and penetration rate on the handoff efficiency, handoff link speed error, and information-disseminating link speed estimation error. In addition, we also provide a detailed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the intersection delay estimation and the potential error sources and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ndoff-based cellular probe technologies attain good performance in traffic monitoring and the proposed simulation platform can reflect the real-world condition on an acceptable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