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由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引发的"路怒症"现象备受关注。记者从公安部交管局了解到,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俗称"开斗气车",又被国外称为"攻击性驾驶",在交通违法行为上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强行违法占道行驶和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2012年以来,这类行为的发生率及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带着愤怒的心情驾车、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正>何为"路怒症"路怒症,就是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因开车压力大而引发攻击性行为或愤怒,包括使用粗鄙手势、侮辱性言语、不停地鸣喇叭和打闪灯等。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车技永远不如自己的其他驾驶人、动作永远缓慢的行人,不少人一开车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容忍度直线下降,脾气变得暴躁,会因为前车行驶稍慢就开始骂骂咧咧,不停地鸣喇叭或者打闪光灯催促,甚至有下车打人的冲动,除此之外,处于这种  相似文献   

3.
<正>欧洲国家"路怒症"较普遍英国居首2014年,英国汽车杂志Auto ExpreSs报道,英国是世界上有路怒症最严重的国家,驾车时注意力分散问题同样也是一大交通安全隐患。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英国驾车者比其他国家的驾驶人更容易暴怒,他们经常会受到别人恶语相向或者被超车。在这几个方面,英国的发生率是调查的20个国家中最高的,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和捷克。英国驾驶人总会忽  相似文献   

4.
“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开车。随着私家车快速增多,因驾车、停放引发的情绪冲突、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54.50%的消费者认为“路怒症”不仅有害身体和心理健康,更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摊上大事”。下面案例足以给“路怒症”者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关于成都女司机变道后遭殴打事件在各大媒体上都上了头条。我们在纽约,有不少华人华侨,也都在议论这件事。其中的一个话题就是,如果这类事情发生在美国,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美国人的"路怒症"记得刚到美国拿到驾照时,就被人告诫过:在美国千万不能带着愤怒开车。"路怒症"在美国是让交警头疼多年的现象。拥堵、嘈杂、尾气、不知尽头的等待,都容易让人抓狂的。假如此时再有一句寻衅的口角,或者一个侮辱性的手势,后果可能无法想象。为什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15,(6)
<正>近日,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签署的10项法案中,也将攻击性驾驶的相关法规列入了驾驶培训和考试课程。据南泽西新闻网报道,攻击性驾驶是指驾驶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包括粗鄙的手势、言语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实施威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高级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的检测方法,形成将网络安全模型与车辆仿真测试模型相结合的测试框架。仿真测试综合汽车动力学模型、路况、天气、感知等多种模型,能够全面系统地测试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通过分析得到的针对自动驾驶的网络安全威胁模型与仿真模型相结合,可以体系化地验证自动驾驶系统对抗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是推动自动驾驶网络安全检测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8.
刘玉顺 《驾驶园》2007,(5):54-55
涉水驾驶汽车与道路驾驶有很大区别.一是由于水流冲力对汽车的作用,会增加车辆的前进阻力,易发生车辆侧滑;二是轮胎与水下的路压力减小,驱动力受到限制,使行驶受阻,极易发生险情或交通事故.因此,我们给司机朋友提个醒:驾车涉水须"三知"而行!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运动》2010,(2):8-8
<正>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在Google上输入"路怒症"三个字,找到了181万个相关网页,换成"驾趣"二字,相关的网页数变成了325万。如此结果,让我长舒了一口气。还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乐趣还是多于愤怒。  相似文献   

10.
探讨驾驶人内源性心理因素(人格、认知胶情绪)及外源性心理因素(压力与职业倦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以为促进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干预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对214例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一般信息,研究对象的冲动性人格,愤怒认知、焦虑抑郁情绪及压力和职业倦怠等心理学变量对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冲动性人格,愤怒认知,抑郁、焦虑情绪及压力和职业倦怠等变量均与风险驾驶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运动冲动人格,躯体攻击想法,焦虑,压力及职业倦怠为等因素可显著预测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驾驶人培训与交通安全教育应包括提升驾驶员对自我与驾驶行为相关性的认知,并加强认知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有超过3 000万名卡车驾驶员,他们承担着我国物流75%的运输量。除了驾驶技能上的严苛要求,他们还要面对驾驶途中随时可能发生的恶劣天气、突发灾害,承受身心双重压力。"2017年3月24日,在第7届壳牌"寻找最劲霸卡车司机"活动启动仪式上,壳牌润滑油业务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市场部总经理萧丽明说出了上述一番话。作为  相似文献   

12.
有时我们因为行程所迫,需要较长时间连续驾车,相比每日的城市内通勤,长途驾车不仅驾驶者的劳动强度更大,长时间的行驶也容易让车内空气变差。再加上久坐不动的姿势也容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威胁,因此长途驾车的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娱乐系统准备足 说到健康,其实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愉悦,否则心情不佳带来的路怒症不仅影响驾驶者自己的健康,也给行车带来危险隐患。  相似文献   

13.
<正>夏日来临,随着气温攀升,热门话题"男司机暴打女司机"阅读量也攀升为4000万。一种被称为"路怒"的病症,被更多的人知晓,一些不文明的行车习惯和行车方式遭到了社会大众的谴责。"路怒症",是一个诞生于汽车时代的词汇。因驾车引发情绪冲突、交通违法,甚至演变为刑事犯罪。"一遇堵车就抓狂,一见红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毫无疑问是汽车大国了,但交通事故率也是全球第一。当路上车辆愈来愈多,随处可见的错误驾驶习惯不断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在晋身有车族之前,攸关性命的驾驶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相似文献   

15.
"怒驾"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其主要表现为: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红灯、骂粗口、乱转乱停、滥用喇叭、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实施威胁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城市机动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城市的车流量越来越大,堵车已成为常态,在驻城市部队,频繁的堵车会对军车驾驶员心理带来较大的影响,极易产生"怒驾"行为,给军车运行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16.
刘勇 《驾驶园》2011,(6):66-67
在推行低碳驾驶和"绿色"环保理念的当前,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低碳驾驶的目的,是值得每位驾驶员去思考的问题。本期的安全驾驶经验谈就以"节油"和"安全"为关键词,共同探讨节油、安全驾驶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洪治平 《汽车知识》2012,(7):102-103
疲劳驾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统计显示,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60%是睡眠不足3.5小时引起的。有研究表明:"疲驾"危害堪比"醉驾",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清醒状态下的两倍。少睡4小时等于喝6罐啤酒。可见"疲驾"是十足的危险驾驶。因此,最近有识之士呼吁将"疲劳驾驶"等同"酒驾"纳入危险驾驶罪,认为进一步扩大危险驾驶罪的规范对象,促其实至名归已是客观需要。大众首创的FDS疲劳识别系统无疑对减少疲劳驾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希望酒后驾驶识别系统能尽早日普及推广,以便进一步减少酒驾肇事和醉驾肇事。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6月19日,福特汽车宣布将在北美市场推出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英文名:Active Drive Assist),该功能帮助驾驶者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特定高速公路路段(共计16万km)实现安全的"解放双手",缓解长途驾驶带来的压力和疲劳。作为福特Co-Pilot360智行驾驶辅助系统的最新功能之一,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将陆续在北美市场的部分2021款福特车型上搭载,并作为全新纯电动SUV Mustang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2.离合器压力控制(图10)PCM驱动换挡电磁阀A和B控制超速传动离合器压力。PCM接收来自各传感器、开关和控制单元的输入信号,然后处理数据,并确定驾驶模式。当驾驶模式从HV驾驶模式转移到发动机驾驶模式时,PCM驱动换挡电磁阀B,使超速传动离合器运作。为了减少在啮合过程中产生的冲击,PCM控制发动机和牵引电机的转速。  相似文献   

20.
正醉驾入刑以来,长沙交警持续加大涉酒驾驶行为查纠力度,通过城乡异地用警、警种联动及守点与流动相结合的模式,聚焦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保持常态高压打击态势。特别是2017年开发建设了"最严涉酒驾驶执法监督系统"以来,涉酒驾驶治理成为长沙众所周知的最"铁"执法。2011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全市共查处酒后驾驶61460起、醉酒驾驶12231起、再次酒驾2211起,其中驾驶营运车辆涉酒驾驶330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