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如果有人说,你的开车习惯正在加速"报废"你的车辆,你相信吗?其实,这时他说的可能是短途用车带来的不可逆伤害!以北京的数据为例,北京地区【每天在五公里内】开车的人占到44%,将近一半;在两公里之内开车的占到12%;另外,还有7%的人出门甚至去超市、买菜1公里内的出行也会选择开车。这就意味着,几乎一半的人都在  相似文献   

2.
肖楠  加拿大 《驾驶园》2013,(3):90-91
加拿大幅员辽阔,人口稀少,所以汽车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入乡随俗",到了加拿大,只会踩单车的我,不得不开始学习驾驭这四个轮子的"庞然大物",十几年来的开车经历,让我感受到加拿大人的温暖,也体会到他们的开车文化。  相似文献   

3.
学过开车的人都知道一句常说的话:起步停车,其实这是开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车开动只是开车的一个初始部分,停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很多司机出现小事故都是在停车这个环节中发生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停车呢?本期小编就为你解读有关刹车常用技巧及经验:希望对您以后停车有所帮助;让你的爱车"有始有终"。  相似文献   

4.
夜晚都曾经"摸黑"儿开车年轻的朋友可想象一下,夜晚开车不开大灯是什么感觉?可是就在1983年以前,在中国的大部分的城市,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对面有汽车,你就不能开大灯,只能开着小灯行驶。即使近光灯也不行,你要开,对方就会用大灯晃你。那时没有高速公路,但是只要对面来了汽车,你必须关上大灯换  相似文献   

5.
有老司机说:当你开车在路上看到前面挂着"实习"标识的车,你一定要躲它远点.有时你不"惹"他,他却会"惹"你.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14,(3):6-9
<正>小杨是一名华裔货车驾驶员,在频繁穿梭于美国和加拿大的途中,他所经历的和所感受到的使自己对美国人的印象发生了很大改变,下面让他自己来介绍在美国开车的有趣经历吧。专业驾驶员我是一名货车驾驶员,在美国和加拿大人们尊称我们为专业驾驶员。开始我不大明白,后来想通了,这里的人其实基本上都是驾驶员,所以就不叫驾驶员了,只有像我们这样,以开车为职业的,才能称为驾驶员。  相似文献   

7.
房佳昱 《驾驶园》2014,(12):95-96
<正>你知道开车也会成为潜伏在身边的健康威胁吗?医生指出,车内污染、长时间开车和不良的驾驶习惯都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车内空气污染——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很多车主在使用新车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一些不适症状,这绝大部分是新车里的空气污染惹的祸,新车的空气污染主要有化学性污染和人为性污染。现在很多汽车下了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驾驶证持有人数已达3.2亿,位居世界第一。每年新增3000多万驾驶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4.7亿。这其中,拿着驾驶证会开车的驾驶人当然是大多数,可拿着驾驶证不会开车的驾驶人也大有人在。另外,交警每年都会查获不少无证驾驶或拿着假驾驶证开车上路的"李鬼司机",让大家对交通安全着实捏着一把汗。驾驶人是道路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培训考试水平将直接决定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驾考改革涉及亿万群众切身利益。所以,不管你是"老司机"  相似文献   

9.
行车记     
陈欢 《汽车生活》2008,(1):164-164
真的不是我瞧不起人,也不是我脾气大,更不是我气量小,每天开车在路上常常就是那么一肚子火。我想过了,把路上碰到的让你没办法不生气的事情写在纸上往往是些不值—提的鸡毛蒜皮,可要不写下来呢,你就根本不知道像我这样一个和颜悦色、千古难求的儒雅男士,到底为什么一开车上了大马路就不那么绅士了。那我还是从众多鸡毛蒜皮里挑出一些"骨头"来供大家咀嚼吧,如果你看完发现也有同样的经历呢,我奉劝大家一句,千万不要动气,告诉你的朋友和你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开车人就是了。  相似文献   

10.
范围 《汽车与运动》2014,(2):132-137
<正>开车变成了一个越来越普及的事情,能够驾驶车辆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是,你真的会开车吗?你的驾驶姿势正确吗?在冰雪路面你能够控制住你的车吗?你会雪地漂移吗?这些问题,BMW的培训教练将会一一为你解答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之变     
孙鸿 《驾驶园》2014,(1):89-89
<正>也许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观看风景、享受快乐,但是不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回忆过去、品尝辛酸。2010年,汽车在国内的保有量超过2亿辆,生活中人们谈车、学车、买车,汽车已进入大众的家庭,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曾有一个学者问一个驾驶员,如果让你讲一堂课,你会讲什么,驾驶员沉默了一会,便回答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论后勤车辆保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导购》2006,(9):15
前些时间在加拿大工作了一段时间,同时也有机会感受当地人的开车、用车的风度习惯,可以说和国内的很多情况迥然不同,在温哥华开车的这一个月,可谓感受颇深。 感受一:随处体现行人至上 加拿大开车极其尊重行人,我想这是和国内最大的不同。以行人过马路为例,国内经常是看到行人准备过马路时,赶紧加油抢先冲过去,好像个个都很赶时间,情况经常十分危险。相比较而言,当加拿大的司机远远看到行人站在路边,就在起码隔着1m的距离等您,即便是您动作很慢,他也会等您过完马路再走。  相似文献   

13.
郭建强 《驾驶园》2009,(3):68-70
安全篇 平平安安、平平淡淡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学会了开车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开车扩展了我们的时空范围,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出门办事方便了;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开车使你不经意间就在冒险了,会开车了,也就多了一份不安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着急赶时间,你是不是常将钥匙一把就拧到底?冬天,你总喜欢启动座驾以后,原地待几分钟"热热身"?开车的时候,你习惯性的喜欢把右手搭在变速杆上?其实,你的这些小习惯对爱车是一种伤害。启动启动前检查电器设备:收音机、空调需要关闭。检查手刹:拧钥匙前,手刹需要在拉紧状态。  相似文献   

15.
当您手捧7期杂志,想必您稍一留心便看到该期刊从"卷首之页"到"本刊特稿"栏目版面,所登"反醉酒驾车专页"内容.虽然你我早已陆续从其它媒体耳闻目睹过有关牛振华等酒后驾车出祸的报道,而如此连篇累牍的反酒后开车内容刊载自本刊创刊来恐怕也极为罕见.这些文章内容生动、真实、立意深刻,值得一读,足可见<驾驶园>宣传、贯彻、落实交通法律法令法规是特别认真的;足可见杂志社宣传反酒后开车大大增强了力度与深度;亦足可见娘家人旨在杜绝酒后开车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4,(11):64-65
<正>不要单手操作方向盘问:我们常见不少驾车人有"单手开车"的习惯,请问这一习性的危害是什么?答:"单手开车"的最大危害在于无法处理驾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紧急状况。现在习惯单手开车(单手操作方向盘)的驾驶者较多,尤其是在出租车驾驶员中相当常见。  相似文献   

17.
<正>汽车与驾驶维修V近日,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将开车玩手机入刑。他的理由是:现在开车玩手机或手持终端的现象很严重,这样造成的"盲驾",比醉驾和毒驾更具危险性,危害程度更大,此前已发生多起司机玩手机造成伤亡事件,如果将此类行为入刑,会降低驾驶风险。对此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18.
<正>在欧洲,如果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那么毫无疑问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安装有自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十字路口,在你的前行方向上仅有你自己一辆车,这时交通灯显示为红色,但由于埋在沥青路面下的交通状况传感器探测不到你所骑自行车的存在,因而久久不能变绿。为了解决这个烦恼,Veloloop应运而生。其设计理念是让传感器将自行车误判为汽车从而触发交通信号灯的变换。嵌入式的"感应线圈"交通状况传感器通过在道路的表面层产生电磁场而工作。当一个足够大的金属物体——比如汽车,停在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1月14日的法规课是我学车的起点,2015年1月20日科目三结束拿到驾驶证却不意味着我学车的结束。有教练曾经说过,开车的人一辈子都在学车。有驾照的人不一定就会开车,在车屁股上贴上一张"新手,请多关照"也不算是会开车的人,车行走在道路上如果把安全交到其他驾驶人手里这是不会开车的。真正会开车的人除了能很好地驾驶自己的车辆,同时能与周围的  相似文献   

20.
《驾驶园》2015,(9)
<正>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并希望他们平安快乐,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当你开车上路的时候,你的孩子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坐在哪个位置?作为家长和监护人,你该如何照顾他们?该如何驾驶车辆?怎样才能在开车时真正的保护好孩子?如果你没有做到你本该做的,还能算作是真正爱孩子吗?一个说了很多年的话题——在我们驾驶的时候,小朋友应该坐在后排。同时,比较小的小朋友还要乘坐安全座椅。根据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