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北京市香山地区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明显不足,交通拥堵、停车不足等一系列矛盾显露出来。香山南路是该区域通往香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区域交通出行的主要道路,它起到分流五环路,汇集区域交通的作用,同时兼有旅游景观路的作用,因此香山南路的改扩建对改善香山南路周边环境的是非常必要的、紧迫的。该文介绍的设计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伊宁市喀赞其景区周边路网的现状服务水平为基础,以国内外相关城市的步行街交通组织的成功经验为参照,以使步行街改造方案与城市路网体系有机融合为目标,提出了伊宁市喀赞其景区胜利街南路步行街近期改造的2个规划方案,并制定出相应的交通组织方案;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方案的可实施性、路网承载力、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景区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给出了胜利街南路步行街改造的推荐方案。本文旨在通过对胜利街南路步行街改造的交通组织研究,促成步行街与城市道路系统和谐共生的多元道路系统,并为步行街建设的交通组织方案制定与评价构建相对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 1 概述交叉路口是道路系统中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道路与其它道路设施的交叉点。交叉口有利于道路,上的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的组织与转换。由于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均汇集于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它的道路,使得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相互干扰。这样,平而交叉路口是道路系  相似文献   

4.
介绍上海铁路南站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包括现状周边道路及规划 ,南站总体规划、交通量预测、交通组织原则和交通组织设计等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学校周边的交通问题具有时段性、集中性、交通安全性等典型特征。但是由于前期规划的前瞻性不足,学校往往坐落于城市社区内部,学校周边道路又以30 m以下次、支路为主,车行道宽度有限,学生上学路线的最后300 m往往因交通拥堵、秩序混乱变得异常困难。成熟社区用地控制严格,通过拓宽红线、设置专用通道的方案实施难度大。以大学南路小学周边道路为例,通过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等科学管理手段,对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在现状有限道路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时段单行、明确路权、典型时段禁停管理、鼓励步行等措施缓解典型时段内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矛盾,确保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性,为成熟社区内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优化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冰雪天气对道路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西虹西路与南昌南路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例,调查不同天气条件下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流特性,研究冰雪路面下道路交叉口的机动车速度、车头时距及延误状况;分析了冰雪条件下机动车在平面信号交叉口时的交通流特征,并与正常天气下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冰雪条件下机动车速度降低约30%,车头时距增加10%~20%,停驶延误增加4~8 s,引道延误增加2~5 s.  相似文献   

7.
以海口市龙昆南路-城西路交叉口为例,结合海口市实际交通发展情况,对该交叉口进行交通现状分析.提出了硬化安全岛、增设进口道、左转中置、优化相位配时等交通治堵设计方案,并借助交通仿真软件Synchro,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北广场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及关键交叉口渠化设计,从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并相当程度地缓解了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流线冲突,达到改善城际站及周边区域交通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娜  赵红茹 《公路交通科技》2013,(4):274-276,286
伴随唐延路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极大影响沿线正常生产生活。为了保障沿线交通运行的良好秩序,保障高新区向南扩张的发展需要,2011年对唐延路与沣惠南路交通走廊沿线实施了单行交通,走廊中央绿带宽150m,是沿线居民的休闲活动中心,行人流量大,单行后左转流量大,南北衔接道路交通几近饱和,对单行交通方案形成了挑战。高新区通过流量调查、单行方案总体设计、交通设施设计、信号协调设计、交通仿真模拟、全国专家论证,形成了系统方案;通过试运行、民意征求与反馈、绩效测算等系统工作,定量测算了单行前后的利弊。单行方案实施评价得出道路车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区内拥堵缓解效果明显,走廊及联通道路的出行者从中受益,并可为更多的出行者服务。本文对唐延路单行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也为西安市或其他城市主干路单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2):F0002-F0002
同济大学于1914年11月设立土木科.交通学科的历史由此开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的铁路、公路相关专业先后并入,至1958年合并成立铁路、公路及桥梁工程系:1959年,交通部在同济大学成立了“交通部同济大学公路研究所”:1973年,铁路专业调整到上海铁道学院:1982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交通工程专业,成立道路与交通工程系:1996年,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材学院有关专业并入;2000年.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集中两校交通方面的师资力量。组建了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也在不断发展,两者不可避免产生交叉.以闵北东路与沪昆铁路交叉节点为例,介绍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方案,综合考虑道路交通服务功能、工程造价、运营管理及施工难度等方面因素,提出道路与既有铁路交叉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归纳和总结了铁路客运枢纽交通规划整合的原则和难点,对步行交通、铁路、城市轨道、城市常规公交、道路集疏运等相关交通系统的整合规划要点进行了分析。结合苏州北站案例,对其各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进行了分析介绍,从枢纽运输效率及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交通系统规划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的延伸作为城市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铁路交叉方案已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介绍了兰州市T018#+T020#道路的工程概况、建设条件以及兰新铁路、兰州至中川铁路的相关情况;其次结合项目特点,针对道路与铁路交叉段提出了上跨和下穿两种方案,并从施工方法、施工期间对交通的影响、景观效果、养护工作量、对起点南山路立交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推荐采用分幅上跨方案。推荐方案经铁路部门审查后正在实施,可为类似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车陂路北延线设计作为广州市天河区东部一条南北向贯通的主干道,建成之后可极大改善天河区东部南北向交通状况,促进区域交流及经济发展.广园立交节点作为工程中重要的控制节点,立交范围内有铁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等不同等级道路,还有多方向交通转换功能需求;方案设计时需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通过主线线形技术标准、立交主要交通功能、对现状道路及环境的影响、投资规模等方面对多方案进行比选,得出最优方案.广园立交节点设计可以为复杂城市立交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快速化改造后的南中环是未来大同市东西向流量最大的交通走廊,其将新老城区及铁路航空交通枢纽有效串联.对南中环快速化改造总体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结合现状道路断面及交通需求分析,进行了断面优化设计.通过对现状横向路网的梳理以及重要节点立交的设置,对快速路系统匝道设置提出了具体方案.针对道路现状过河桥梁及立交的问题,借用现状地势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了对现状道路设施的改造.最后针对新老城区快速化沟通建设总结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长沙黄花国际机场T3航站区陆侧道路交通快速、便捷、高效集散,从交通组织需求、上位规划路网分析、交通组织优化研究、道路集散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评价及特点等方面对航站区陆侧道路集散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设计方案在总体规划航站区路网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优化了陆侧道路集散系统交通组织,充分利用高架和地道等结构形式,立体化布局道路集散系统,合理组织进出港交通.最后,对方案进行了特点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交通服务水平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交通安全没有包括在评定交通服务水平的指标里.基于样本高速公路的交通流和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了路段1d24h每个小时的服务水平与交通安全的关系、每起事故发生前15 min的路段服务水平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通过比较各级交通服务水平下的交通伤亡事故水平,表明随着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发生伤亡事故的机率也随之增加,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芜湖市G205芜南路(南陵渡桥至九连立交段)一级公路改扩建设计,提出了结合本路段路基填高较大的特点,通过设置涵洞、通道与菱形立交,取消了主线的平面交叉口,保障了过境交通快速通行;同时在全线两侧增设慢行道路,方便沿线老百姓安全、便捷出行的设计创新,该项目建成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级公路改扩建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温州市出现了城市道路系统对接不足、片区之间的功能融合度不够等问题,所以为了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的总体发展策略而提出了广化南路建设工程。介绍了温州市广化南路景山隧道的总体方案布置,从交通功能、建设条件适应性、逃生影响、实施难易程度等方面论述了隧道断面布置、接线条件、慢行交通处理以及附属工程集约化建设的合理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交通环境污染成为我国各地交通发展共性问题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新建或扩建道路,如何在道路新建或扩建后结合相应政策减少诱增交通量,以及如何改善交通环境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关注重点.通过对我国诱增交通量的探讨,得出在道路修建或扩建后将引起诱增交通量的确实论断.在归纳总结道路建设优缺点的前提下,得到道路供给与需求关系,为道路建设与否提供依据.为改善道路建设后的缺点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在借鉴世界各国交通政策成功实例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政策,如公共交通政策、拥挤收费政策、步行和自行车使用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