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自密实混凝土挡墙及堆石自密实混凝土挡墙的热力学特性并研究在土压力及水化热作用下的挡墙热力-结构力学耦合。结果表明:常规自密实混凝土挡墙水化热温度和放热时间大于堆石自密实混凝土挡墙;浇筑后近100 d,在土压力作用下,挡墙受力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状态;机制砂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质量优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具有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海地区富水软土地层中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在混凝土开裂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损伤模型,揭示了水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裂缝起裂特点、分布及其发展规律.采用光栅光纤监测技术开展了混凝土温度-应变现场实验,得到了在施工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分析了温度、养护时间、抗裂剂等因素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形态特点,裂缝可分为贯通裂缝和非贯通裂缝,其中贯通裂缝可引起车站结构渗漏水.由于约束作用,贯通裂缝主要发生在侧墙靠近中板和底板的位置.添加抗裂剂、延长养护时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防水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3.
箱梁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及温度应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主跨32m的北京城市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水化热温度及温度应变测试结果的分析,阐述了箱梁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及温度应变发展 的特点,提出了防止温差过大而引起混凝土开裂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隧道二次衬砌结构混凝土开裂会影响其长期使用性能,导致结构耐久性退化。客运专线隧道二次衬砌的细微裂缝甚至会在车辆运行作用下(振动、气动压力)扩展,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控制衬砌混凝土施工期裂缝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现场测试采用在衬砌混凝土上预留孔的方法测定二次衬砌现浇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得到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在衬砌混凝土内埋置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的方法测试混凝土在施工期间的应变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早期混凝土内部应变的变化规律从量值上表现为: 边墙部位的压应变态势、拱顶部位的拉应变态势及拱腰部位的过渡态势。拱顶部位在施工期表现为拉应变,这是衬砌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桥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竖向裂缝的原因,通过Midas/FEA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考虑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选用旋转型的总应变裂缝模型,在大气降温、混凝土收缩和水化热等作用下,对桥台开裂原因及裂缝的发展过程进行非线性计算分析,结合实际裂缝发展情况,找到桥台开裂原因并提出裂缝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Midas/FEA的总应变裂缝模型可有效分析混凝土的开裂行为。  相似文献   

6.
通过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分别对其开裂荷载、破坏荷载、控制截面应力、裂缝与变形进行了测试,对比了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差异。从试验结果来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应变实测数据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跨中截面体内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体内应变变化规律吻合较好。跨中截面钢筋应变与混凝土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测值相对较大。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际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大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6%、10%,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4%、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实测值较普通混凝土梁相对较小,表明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力。  相似文献   

7.
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开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比较了混凝土受拉构件开裂机理与非预应力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开裂机理的异同,给出了连续组合梁桥混凝土板开裂对组合梁截面力的分配的影响及其与混凝土板平均应变、全截面曲率的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8.
以黄黄高速为依托工程,在K685+000-K695+000沿线路堑边坡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线路堑边坡的病害类型、成因、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并对其稳定性状态进行了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病害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黄黄高速路堑边坡病害主要表现为软岩及易风化岩层地段坡面喷射混凝土面层出现开裂、坡脚挡墙出现冒顶及开裂;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均、岩石易软化、易风化、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导不畅通是路堑边坡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害危险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局部不稳定体清除+坡面随机锚杆+坡体深层泄水+坡面复喷/挡墙重建+TBS坡面防护(植被坡面防护)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钢筋的存在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早期开裂的影响,缓解连续配筋混凝土早期开裂的问题,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提供依据,基于对轴向直接拉伸试验和间接拉伸试验试验难度和效果的区别,以及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在温缩和干缩作用下受力状态的符合程度,通过轴向直接拉伸模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的过程,采用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对不同配筋率、不同配筋形式及不同龄期的钢筋混凝土试件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的开裂性能进行试验分析。为探索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以及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基于传统直接拉伸试验,通过优化拉伸试件的形状与尺寸来提高轴向受力的符合程度,使用球铰支座固定试件避免试件偏心受压,利用高精度摄像与图片处理技术提高裂缝的发展过程中观测数据可靠度,采用位移控制模式对试件进行轴向拉伸并记录首次开裂以及裂缝发展过程中钢筋和混凝土应变数据。通过钢筋混凝土开裂过程的动态观测和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在轴向受拉状态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性能,得出了首次开裂后不同配筋率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和引起配筋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极限拉应力、应变的时变规律,并给出了相同配筋率下合理的配筋位置、配筋数量和钢筋的截面尺寸。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泊松效应对组合梁斜拉桥混凝土板内力的影响,探究混凝土板纵向开裂的原因,以国内某主跨480m的组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建立全桥空间网格模型(未考虑泊松效应)和板壳单元模型(考虑泊松效应),从弹性理论的角度探索了组合梁混凝土板的泊松效应,计算辅助墩墩顶5个节段和主跨四分点5个节段混凝土顶板的横向应力和横向应变。计算结果表明:在辅助墩墩顶及主跨四分点处混凝土板的纵向压应力较大,2种模型的混凝土板横向应力也基本处于压应力状态;按照空间网格模型计算得到混凝土板的横向应变基本为压应变,而按板壳单元模型计算得到的混凝土板的横向多处于拉应变状态,接近于混凝土双向受力状态下的极限拉应变;该组合梁混凝土顶板的泊松效应明显,其产生的横向应变是混凝土板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工程的建设,实测了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不同填土高度时的拉筋应变;同时,应用ADI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的拉筋应变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值与实测结果相一致,证明了ADINA有限元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为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的设计、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廖菲 《世界桥梁》2012,(2):51-54,68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第一联为(121+5×168+121)m单索面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第二联为(121+3×120+121)m连续钢桁结合梁桥。该桥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纹,以主桥6号墩承台为研究对象,分析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施工中控制裂纹产生的相应措施:首先通过试验选择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通过对承台有限元模型进行热工计算分析,得出合理的冷却水管布设方案及温度测点布设方式;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分层厚度;采用"外部保温、内部降温"的冬季养护原则进行养护,并实时测量各测点温度。结果表明:该承台养护完成后,表面未出现任何裂纹,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纹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张文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134-137, 185
通过回顾总结、分析对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和八十年代,建设工程地下室外墙建设情况,以及九十年代以来地下室外墙裂缝产生情况,从原材料控制及施工工艺方面,提出如何避免或减少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无害裂缝和有害裂缝的措施建议。其成果可供施工、原材料和混凝土供应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轨道交通范湖站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治家  何振华  李忠 《隧道建设》2007,27(2):54-56,63
 就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范湖站围护结构设计中,对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与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围护形式进行了比选,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了验算,对连续墙内力进行了计算,并选择了地下连续墙接头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某高速公路强风化岩体高陡路堑边坡为依托,运用FLAC3D程序和Mohr-Coulomb准则,从边坡塑性区剪应变、水平位移、稳定安全系数三个方面,对采用坡底增设钢筋混凝土挡墙、锚杆注浆支护+挡墙、挂网喷射混凝土+锚杆注浆支护+挡墙的3种加固方案后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种加固方案后,边坡的剪应变和水平位移依次减少,稳定安全系数依次提高,挂网喷射混凝土+锚杆注浆支护+挡墙加固方案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衢宁铁路屏南车站DK324+760断面斜坡地基高填方路堤工程,为研究桩基托梁挡墙支挡结构的内部受力特征,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发现:挡土墙墙背土压力呈现三角形分布,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另外,在基桩桩身所受的轴力、横截面剪力和弯矩的分布上,现场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也呈现相同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波动有限元技术,对挡土结构土体系的动力反应状态进行估算,研究地震作用下挡土墙和桥台的加速度沿高度分布系数,为提出沿高度分布系数建议提供依据。本研究设定人工边界条件,运用透射公式以简化波动有限元算法,对不同高度的6类挡土墙以及2个扩大基础桥台等在18条地震波输入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估算,得到挡土墙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规律,最终总结得到挡土结构地震惯性力沿高度分布规律,并为抗震设计规范的修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内置式钢锚箱索塔锚固区受力与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置式钢锚箱索塔锚固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强度足够,但混凝土外端壁和内侧壁均出现裂缝,且外端壁开裂荷载较低.根据索塔锚固区的变形协调关系,分别对矩形和圆形索塔的斜拉索水平分力在钢锚箱与混凝土塔壁之间的分配比例、外端壁和内侧壁的混凝土应力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对矩形和圆形索塔的水平力分配比例和混凝土应力进行参数影响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调整索塔长宽比、塔壁厚度比、钢锚箱拉板面积等能改善塔壁混凝土的受力.对相当规模的内置式钢锚箱圆形和矩形索塔锚固区的结构受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矩形索塔略优于圆形索塔.建议采取措施改善混凝土外端壁局部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9.
海河护岸挡水墙裂缝产生原因及修补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海河护岸工程中挡水墙裂缝产生的机理 ,并提出了修补措施 ,对今后海河护岸工程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鑫  常聚友 《路基工程》2016,(5):150-153
渝怀铁路K562+739~+805路基左侧分布12根抗滑桩,其中10根抗滑桩桩身出现不同宽度及深度的裂缝。经现场调查并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地质雷达法对桩身裂缝及桩体完整性检测分析,裂缝原因主要是由于抗滑桩外挂式挡土板与桩体连接不牢固,导致桩体的锁口参与受力,锁口部位受力过大所致,应采用在每个抗滑桩中对应各自每块挡板位置补打锚索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