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单向交通组织带来的绕行距离着手,将进入单向交通组织区域的交通量分流向进行分析,计算整个单向交通组织区域交通量的绕行时间,定量分析绕行距离对局部交通量绕行时间的影响,从绕行时间的角度提出单向交通组织实施的临界条件,为单向交通组织的实施及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朱伟权  杨晓光  马莹莹  姚佼 《交通科技》2009,(4):116-118,164
单向交通是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经济而有效的交通组织方法.针对昆明市一二一大街与学府路片区在实施单向交通后的交通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该路段存在的交通问题,对现行单向交通方案提出了综合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评价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综合分析道路单向运行后的各交通参数,优化单向交通方案,是单向交通组织成功的必要前提。运用TransCAD软件,以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边界节点OD为基础,对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的路段交通流进行模拟分配,以分配结果中主要路段的交通属性作为评价指标,对比评价组织方案实施后的综合交通效益。以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商圈单向交通规划方案为例,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从交通工程学和交通管理规划理论出发,分析现有单向交通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的单向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并与现有单向交通组织方式进行对比,论述其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以广州市一德路片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将新型单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该片区,并用Vissim仿真现状与设计后2种情况的交通状况,得到了相应的交通效益评价指标数据和尾气排放数据,对比说明新型单向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青岛市温州路的交通区位以及区域交通流特征,分析评价温州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对周边路网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周边路网交通节点的影响,进而分析温州路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的适应性,并提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为青岛以及其他城市完善单向交通组织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边界的道路节点为OD点,把交叉口转向流线虚拟成路段,转向车道的通行能力作为虚拟路段的容量,转向车道的行程延误作为虚拟路段的交通阻抗,与实际的路段一起组成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节点OD之间的路径,采用集合运算合成节点OD之间的通道容量。利用交通均衡方法,经交通分配得到单向交通组织区域的路段和虚拟路段的交通量。通过计算饱和度判断路段和交叉口的拥挤程度,诊断出交通瓶颈,为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城南经贸合作区为新开发区域,由于其处于国道、高速公路交汇之处,虽然交通体系发达,但新开发区域与现状道路及规划路网均存在衔接冲突,相交节点较多,给片区路网的交通组织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片区的近远期发展及规划路网的实施提出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解读,进行交通发展分析、道路网分析、交通规模分析和片区交通分析,为大学城片区及类似地区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沿河区域交通特性,提出了通过单向交通与信号联动来改善交通的思路,并以海盐盐嘉塘两岸区域道路网的交通组织为例,作了具体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必须完善其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新区便捷的交通体系.在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雄安城际站及小里站区域范围交通预测模型,采用人口高限进行测试.利用模型预测与交通流线布局的互馈结果,进一步应用预测模型对流线布局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论:在规划年限内,路网的建设规模适宜,能够支撑雄安城际站、小里站枢纽区域周边的交通需求;将东西轴及雄安城际站周边部分支路设置为单向交通,具有可实施性;对研究范围内地下环路的设计进行了交通组织优化,可有效缓解两车站间的地面道路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11.
单向交通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通组织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依据交通冲突技术分析与交叉口复杂度的计算,对比双向交通组织,单向交通的实施可使交叉口交通组织变得简单,冲突点数目减少,复杂度降低,从而可有效改善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及交通安全状况,降低交通事故率,对保持我国城市交通科学发展,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单向交通组织方案规划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玉龙  伊新苗 《东北公路》2003,26(3):118-120,113
单向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增加通行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法。首先介绍了单向交通的沿革及其优缺点,并分析、论证了在实施单向交通的过程中应满足的设置条件。其次,总结了在规划城市单向交通方案时所采取的一般性的方法及步骤。即现状调查→方案拟定及方案评价→方案择优(模糊综合评判法)→效益分析。并且重点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采取Telphi法。在本文最后,以哈尔滨市单向交通组织规划为例,对上述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具体说明,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单向交通环境及能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单向交通的优缺点,研究单向交通对城市环境与能源消耗的影响。对单向交通实施后的环境质量提出量化标准,分析单向交通组织引起的汽车尾气排放、燃油消耗以及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对环境影响等级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富  李杰  石永辉 《交通科技》2013,(1):158-160
在分析突发事件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向交通与专用车道相结合、禁止左转、临时交通渠化以及单向绿波控制等适合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法,并提出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这些交通组织方法能够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加快救援和疏散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状城市交通与高铁枢纽接驳耗时过多问题,以长沙西站高铁枢纽为例,研究提出高效的进出站快速集散系统,以协调整个城市的对外交通。首先,对大型交通枢纽片区的外部和内部快速集散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对服务于高铁枢纽旅客进出站的快速集散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双井”模式,适合于客流量大且客流来向分散的大型交通枢纽;二是对内部到达高铁枢纽的小汽车、出租车交通的进出站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次,对站前广场周边各类交通设施布局进行研究,确保枢纽服务范围内的交通高效可达。最后,对服务于高铁周边商务区的地下环路交通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地下环路适用情况和单向逆时针交通组织方式,通过地库联络线连通周边地块,利用立体交通组织的方式,从空间上分离高铁枢纽进出站交通与周边商务区交通,减少交织,提高高铁枢纽片区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于晓淦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5):110-113,123
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区单向交通实施状况的调查,在对管理人员及使用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得出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单向交通的实施效果,包括市民对实施单向交通的看法及单向交通对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市民出行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单向交通系统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启明 《交通科技》2010,(4):102-105
目前我囯单向交通多为支路、小巷,分布较分散。文中以唐山市为例,提出单向交通网络化,组织城市主干路与次干路为环路网络框架,形成对称衔接的单向交通双循环网络系统;依据单向交通组织原则,从交通延误小、绕行距离短、路网负荷均衡3个方面作了相应的系统设计,提高网络交叉口通行能力达41.7%,将产生局部交通网络驱动大区域性交通网络畅通效应。另外,还对单向交通绕行问题及交叉口通行能力作了进一步实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路网结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区域路网进行单行交通组织形成微循环系统。目前传统的单向交通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环境效益评价。以苏州市龙湖地块路网为例,采用交通仿真软件Q-Paramics进行高峰小时车载排放仿真,定量评价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措施前后的机动车污染物瞬间排放率及排放总量。研究结论表明: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措施后,地块路网机动车污染物的瞬态排放率及排放总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中的干道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而老城区支路网由于交通组织的不合理,无法有效分担干道交通压力。本文从单向交通组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老城区支路网采取单向交通组织的可行性,提出了进行单向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进而从降低干道及支路饱和度的目标出发,考虑最大期望饱和度的限制要求,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的单向交通组织优化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的决策变量为支路的单向行车组织方案,下层规划在干道、支路通行能力和饱和度限制下进行平衡配流。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并利用交通阻抗及路网总行程时间两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最后,本文以武汉市江岸区黄兴路周边路网为案例,对比分析了单向交通组织前后相关道路的交通状况,验证了单向交通组织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交通供需矛盾,优化城市中心片区交通组织管理,改善道路系统运行效率,提高出行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以某城市中心区A片区为例,阐述了交通组织管理优化分析常用指标,分析了该片区的交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存在问题从交通组织优化、公交系统优化、慢行系统优化和交通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