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北京轨道交通生产业务云平台及大数据中心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开展线网级设备运行状态监视体系 研究,分析提出线网级数据共享平台及线网级设备集中监视平台系统架构及建设方案,利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 数据接口标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设备系统海量数据的采集与交互,通过统一的线网级设备数据采集、数据 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展示和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积累运维数据资产。研究成果可支撑实现城市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一网统管”,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线网级的智慧化管理,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运维 成本。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铁线网化运营后,根据现有运营线路能源管理系统情况,规划建立了车站级、线路级和线网中心级3级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架构,以实现企业能源科学化管理和分析。线网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首先要统一能耗数据模型,选择接入系统的能耗参数,确定中心级和线路级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入方案。线网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硬件主要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系统软件设计为一个分层、分布的大型系统,采用6层架构设计、规划了5个功能模块、配置了3类服务器,实现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限额管理、定额管理和用能指标管理等多项功能,提高了南京地铁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云平台应用架构、提供业务种类、承载业务划分,对轨道交通云平台建设方案给出可行的建设思路。结合线网控制中心云建设,提出业务需立足于网络层面,对各线路与各专业系统及各个建设与资源运作项目的管理业务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把各业务统一到网络层面上进行分析应用,替代传统上各系统间的接口关系,更好的为网络化建设提供支撑;同时,结合云平台的应用,对线网行车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云架构分析,提出利用虚拟化平台构建承载的业务系统,应用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均采用云平台布署,调度工作站采用云桌面的方案架构,为线网级业务应用提供很好的借签。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次采用云平台统一承载业务,实现了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在云平台上的集成运行。为确保信号系统入云后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部署主备控制中心。结合呼和浩特市ATS系统主备控制中心的建设要求,分析云平台相关设计需求;提出一套基于云平台的主备控制中心切换方案,并对主备控制中心之间、中心与云外设备之间的数据流向进行分析,实现了主备中心相关功能以及在云平台上的业务应用部署,解决了业务系统转为云平台部署后所带来的问题,为其他轨道交通主备中心云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云平台的承载业务方面,举例说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建设的作用,为各系统业务整合提供了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各业务统一到网络层面进行处理,替代了各系统间传统的接口关系,更好地为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支撑,并对网络化建设时各方面需重点研究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云平台的承载业务方面,举例说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建设的作用,为各系统业务整合提供了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各业务统一到网络层面进行处理,替代了各系统间传统的接口关系,更好地为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支撑,并对网络化建设时各方面需重点研究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普遍采用三级(线网—线路—车站)调度指挥体系,结合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调度指挥需求,研究基于云平台和数据共享模式的线网及线路层融合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两级架构下的调度流程、数据共享方案及存在的问题。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与城市轨道交通具体需求进行融合,优化调度指挥架构,打破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及信号系统的专业壁垒,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打造基于云平台开放式的线网调度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每条线路的设备规模庞大,与地下空间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特别是各种用于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冗余设备;运维成本高、运维效率低下;系统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并没有挖掘出其中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了数据垃圾并占用存储资源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旨在高效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各项业务的同时,增加系统可靠性、降低建设及运维成本,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心建设中实时监控软件与业务应用软件无法很好融合的问题,对线网实时监控基础平台软件与业务应用基础平台软件,以及二者的无缝衔接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成都地铁线网中心的实例运营结果表明:采用该无缝衔接方案能实现线网中心"业务多元、指挥统一"的需求,更好地将运营调度系统与管理系统集于一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优化企业资源、实现安全高效生产、规范资源管理,从上海轨道交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出发,确定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对象,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实现了与其他系统及平台的数据信息交互,实现了从线网规划、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商业经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云平台建设的各种模式,指出国内众多城轨线路各业务系统迫切上云需求,进而提出城轨业务系统统一逐步迁移至城轨云的渐进式方案。方案阐述了城轨业务系统迁移至云平台的方法、评估流程以及渐进策略;利用该策略举例说明基于业务与数据的渐进式城轨云迁移方案及架构实施,实现对城轨业务系统及数据的云迁移。  相似文献   

12.
设计符合铁路业务需求的私有云性能评估方法。通过分析铁路实际业务需求,抽象评估指标,并基于openstack搭建一套为京沈客专实验线优化的实验云平台,将评估方法应用到实验平台中。实验表明,实验云平台各项性能指标均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满足铁路各项业务需求,该评估方法适用于铁路私有云性能评估。结果表明该评测方法应用到铁路私有云系统的可行性,为铁路私有云平台的建设及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铁路云平台建设需求出发,通过对铁路信息系统特点和主流IaaS平台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适合铁路系统的铁路IaaS平台架构,提出业务信息系统云化评估模型和云化迁移方案,为铁路企业私有云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大数据与云平台技术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的应用现状,从技术需求和业务需求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建设与云平台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中心建设思路及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研国内外城轨领域云平台、数据平台、网络安全的现状,针对目前国外无参考案例以及国内云平 台、数据平台、网络安全建设融合协同性不足的问题,分析云架构下数据平台的实施需求,重点研究云数据库、 数据平台的技术栈比选、云平台与数据平台纳管等,分析城轨云平台网络安全的总体需求,深入研究云内统保和 系统自保、云平台和数据平台与网络安全资源池的协同,提出融合云平台、数据平台、网络安全、数据资源和系 统运维统一协同化的管理中心。研究表明,做好数据平台总体规划和选型,利用软件定义安全技术,可实现云平 台、数据平台、网络安全的融合协同,为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及智慧化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铁路工程建设领域迅速发展,为了提高铁路监督管理质量和效率,需要统一的监督管理平台进行协同管理。基于云平台的铁路工程监督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与工程管理平台共享,实现铁路建设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监督数据的管理。目前,系统依托中国铁路主数据中心,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与全路18个监督站提供服务,已采集7万多条现场数据,并发布系统管理办法,形成质量体系考评量化机制,为铁路监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补充。  相似文献   

17.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在调度指挥、应急抢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当前系统的不足也日益凸显。通过分析综合视频监控既有平台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业务需求,提出云平台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对国外产品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通过分析该领域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阐述城轨自主可控云平台的模型,讨论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向自主可控云平台迁移的可行性及评估方法,详细介绍迁移原则、迁移流程、资源规划以及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具体的迁移实施路径及典型案例,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及业务应用系统研发测试的需要,引入云计算技术,提出基于云平台的铁路统一开发测试平台体系架构。利用源代码开发、自动化部署等技术,优化软件开发测试流程,实现应用集中开发管理、资源自动分配、软件自动部署、持续测试、软件快速发布等功能,从而帮助各业务领域快速实现应用软件研发,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研究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演进困境以及云计算平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于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提出铁路云数据中心的总体技术架构,详细阐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铁路数据中心平台优势。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超融合技术和网络拓扑技术展开说明。立足铁路云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角度,重点从IaaS层资源规划、云管平台建设、网络架构设计和云平台双活灾备建设4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铁路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工程现场实施提供重要的建设思路支撑和实验室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