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线路敷设方式选择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对2017年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式进行了统计;将线路分为4种类型,并分类统计分析了线路敷设方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内地郊区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日本东京和新加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分布特征,发现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上区间占比较低,近年来地下化趋势比较显著;提出合理选择线路敷设方式、提高线路地上区间占比等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能够促进城市群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分析了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线路发展现状及运营管理经验;通过分析线路衔接形式与运营组织、运营管理框架、运营管理要点,提出我国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管理策略;以广州、佛山两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互联互通为案例,解析了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模式、沟通协调机制、调度指挥、票务清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筹备是为了使新建线路顺利投入运营,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对运营各项业务进行的前期筹划和准备工作。新建线路运营筹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总结国内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模式进行探讨,并从人员筹备、运营参与建设和建章立制三个方面,介绍了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的运营筹备工作,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新建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筹备工作提供一种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信号系统已经或逐步进入大修改造周期,线路级的信号系统大修改造将成为未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超大规模运营网络运维体系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在总结以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信号大修改造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从信号系统改造方案选择、线路基础资源配置、改造实施过程谋划3个维度,研究了线路级信号系统大修改造工程筹划方案,供后续线路开展同类工作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的因素.以相对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模型,研究速度、站间距、客流密度对线路长度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平均站间距与经济效益均呈抛物线关系,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常见组合情况下效益-平均站间距-长度关系曲线图,并举例论述了采用跨站运营时需满足的跨站客流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折叠椅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能的影响,提出了适用折叠椅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特征,介绍了该措施所能节省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不变条件下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并结合某典型通勤线路案例对这些成本、效益的大小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取决于选择合理的起终点,并应有客流规模和效益,要有速度和时间目标。提出线路长度不宜大于35km、最短不宜小于15km的限制,并提出对超长线路的概念和运营要求,以及线路规划的方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数据,对2017年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负荷强度及客流密度进行了统计。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为市区线、市域线和郊区线三类,分类统计了各类线路的负荷强度及客流密度,并分析了其规律特点。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线路负荷强度及客流密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为线路所在区位、城市常住人口密度、线网网络化程度、线路开通运营时间和发车间隔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选取了东京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06年的客流数据,针对不同年份的线路长度、乘客平均出行距离及其占线路全长比例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了东京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内地的14个城市拥有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54条,总长1 688 km。统计这些运营线路的名称、里程、最新运营时间等情况,并对统计口径和特别情况给予说明。给出201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增长情况、各城市的运营线路数量和里程排序,并分析各城市在发展规模、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均衡情况。通过同以往年度的对比,结合在建线路情况,分析未来中国内地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内在原因,提出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应当把安全质量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夜间出行需求不断增长,通宵运营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已实施通宵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夜间运营模式及其影响进行梳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的客流需求以及设备设施条件,建议既有线路通宵运营可优先考虑在节假日连接交通枢纽与市中心的线路实施,后续可逐步扩大实施日期和线路。同时从线路设计、设备功能、客运服务等方面对未来新建线路提出通宵运营的相关需求,以期为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运输组织以及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铭  吴彦颖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5):24--27,31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协调特征及其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将换乘枢纽视为投入产出系统,衡量协调组织的相对有效性.建立运营协调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根据指标的特性,计算评估各关键要素对协调的贡献与亏空情况.选取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进行实例评判,探寻改善的途径,用于辅助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13.
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网络采用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票制,分别由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铁路客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提供功能服务。“四网融合”中城市群内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时,铁路客票系统难以提供快速便捷的通勤服务,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又无法满足实名认证、席位管理的铁路运营需求。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票制模式和技术体系,重点分析不同票制的优缺点和运营组织关键点,结合现行已实施案例提供一体化融合技术方案,探讨并提出铁路和城市轨道不同票制的融合技术思路、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BIM、AR、VR、UWB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文章首先从行业发展、业务需求的角度分析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数据服务平台,阐述其总体架构、技术架构及功能,并介绍其采用的关键技术,对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阶段的应用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市域快线的规划设计以引导市域快线健康有序发展,分析轨道交通的分层体系以及各分层的相互关系和所处的位置,并对容易混淆的地铁、市域快线、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制式进行技术参数的详细对比分析。明确市域快线的属性及适用范围,特别是市域快线位于市区的线路和市区外围的线路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及技术特征。确定市域快线速度目标值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和步骤,首次提出速度效率的概念,且市域快线应根据速度效率和站间距、旅行速度的关系来选择速度目标值,并明确了市域快线最高运行速度与站间距、速度效率、旅行速度之间的制约关系,市域快线要提高旅行速度应提高速度效率,而不仅仅是最高速度。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主城与新城衔接的新城区(郊区)轨道线特征及交通功能等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武汉市及国内外典型城市新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对新城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关键问题做深入研究。提出对新城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与其他不同层次轨道线网功能及技术标准的衔接关系;与新城区发展应注重以轨道交通引领新城区协同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高度契合关系;新城区轨道线路走向应沿预测主要客流走廊,串联新城区商业、交通枢纽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以缓解开通初期普遍面临客流量增长缓慢,客运强度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为背景,抽象出一般的公交线网模型。从交通供给和乘客使用两个角度对公交线网模型的成本进行了分解,并给出了分解后的各类成本分析计算的理论计算公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中各种公交线网方案和运营方案的评价提供成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健康、有序、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状况,指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为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健康、有序、高效、持续地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和安全便捷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城市交通综合规划;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能力,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设备的国产化率,提高轨道交通的标准化;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安全风险意识,加强风险与安全管理;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科技投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建立大规模的后备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轨道交通的分类。总结了区域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和运营特点,提出了区域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建议,分析了区域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标准,强调了区域轨道交通是体现一体化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整体效益的关键层次,供我国区域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和运营中开展北斗系统应用的主题,按照基础条件梳理、需求分析、应用前景展望的思路进行研究。首先,在基础条件梳理方面,从北斗系统的建设成就、功能服务与技术水平入手,介绍其应用发展情况,进而识别出北斗系统与智慧城轨融合发展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北斗系统的服务功能,分析智慧城轨在建设和运营中对时空基准、空间数字化、高精度定位与授时3方面的应用需求;最后,以上述2点为基础,对北斗系统在智慧城轨中应用的2方面重点工作,即时空体系网络建设与关键技术突破进行规划,并对其在智慧城轨运行、维修、客服等领域的应用服务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