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轴箱内置式地铁车转向架具有结构空间紧凑、重量轻、曲线通过性能好等特点。结合美国波士顿地铁项目的要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成功研制了轴箱内置式地铁转向架。重点介绍了美国波士顿地铁轴箱内置式地铁转向架的设计技术参数、结构组成及特点,对转向架构架强度进行了计算及试验验证,以及对车辆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悬挂系统的结构形式,转向架分为轴箱内置转向架和轴箱外置转向架。相对于轴箱外置转向架,轴箱内置转向架结构紧凑、质量小,有利于降低轮轨磨耗和通过小半径曲线,具有良好的线路适应性。针对时速350 km/h货运动车组,考虑高铁线路和既有线路运行工况,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计算车辆分别采用轴箱内置转向架和轴箱外置转向架的轮轨力和车轮磨耗,对比分析2种转向架的安全性、平稳性以及线路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2种转向架具有相同蛇行运动稳定性即临界速度的前提下,与轴箱外置转向架相比,内置转向架的轮轨力降低20%以上,车轮磨耗量和踏面磨耗深度降低30%以上,充分体现了轴箱内置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有轨电车转向架内置式轴箱体的结构设计、选材、强度分析的载荷条件、仿真分析结果等内容。分析了铝合金材料的使用对降低簧下质量和轴箱质量的作用,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和铝合金材料的使用达到轴箱体减重的目的。铝合金材料在转向架轴箱上的使用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轴箱内置式转向架空间紧凑、下部限界要求高等特点,研制出了满足轴箱内置式转向架接口要求的齿轮箱传动装置,并通过齿轮箱型式试验,对齿轮箱温度、噪音、振动等指标进行验证,齿轮箱整体状态良好,安全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实测参数及边界条件,建立动车组拖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新车轮型面、大锥度车轮型面与60D、60N及其正负偏差钢轨型面匹配并高速通过实测线路时,车辆运行稳定性及平稳性;研究轴箱内置式转向架高速通过不同曲线线路,以及正、侧向通过18#道岔时的车辆运行安全性,并评估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对高速线路适应性。结果表明: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动车组以300~450 km/h运行速度通过直线线路时,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构架横向加速度等稳定性指标,随运行速度提升呈增大趋势,但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车辆平稳性指标属于优级;当动车组以不同运行速度通过不同半径曲线时,稳定性指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车辆平稳性指标属于优级,且轮对冲角很小;动车组以450 km/h运行速度正向通过18#道岔、以90 km/h运行速度侧向通过18#道岔时,稳定性指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动车组通过实测三级轨道水平不平顺时,稳定性指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车辆的垂、横向平稳性指标属于优级。因此,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动车组在400 km/h运行速度范围内,能够适应京沪高铁线路运行。  相似文献   

6.
铁路重载货车转向架是保证铁路重载运输的关键部件,目前已发展到40t轴重。载质量的增加和运行速度的提高导致轮轨损坏加剧,因此要求重载转向架具有低动力、准径向、低磨耗等特性,为实现上述特性,目前主要采取增加一系轴箱柔性弹性悬挂、侧架摆动、双作用常接触弹性旁承、非金属磨耗件等技术,且具有良好的实现效果。同时随着客户、环保等方面的需求,转向架降噪、轻量化、供电等技术的研究成为铁路货车重载转向架下一步新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独立轮对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轮对由于理论上不存在轮轨间的纵向蠕滑,具有横向稳定性好,磨耗小,噪声低,重量轻,易于调整左右车轮的内侧距以及实现整车低地板结构的特点,近年来已在轻轨车辆上和变轨距转向架上得到大量应用。文章介绍了独立轮对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其在轨道车辆上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试弹性车轮轮对的轮轨力,根据70%低地板轻轨车辆转向架的一系悬挂结构,开发了一种新的轮轨力测量技术:在一系圆锥橡胶弹簧的钢质下支柱粘贴2组应变片,通过合理布点和组桥消除了垂向力和横向力测量电桥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直接测得作用在轴箱弹簧上的垂向力和横向力.使用这种方法测试了70%低地板轻轨车辆的刚性轮对和独立轮对的轮轨垂向力和轮轴横向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车辆转向架轴箱吊耳出现裂纹和断裂问题,分析了轴箱吊耳材料的化学成分,建立了轴箱吊耳有限元模型,校核了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结合线路轮轨振动试验,获得了实际的轴箱吊耳振动数据,综合评估分析了转向架轴箱吊耳断裂失效原因。确定共振是引起轴箱吊耳断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尺寸优化、结构优化和改善线路状况等可行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转向架结构理论分析和动力学仿真计算,对3D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通过曲线时重车轮轨横向力偏大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3D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的主、副摩擦面摩擦系数偏大,使重车通过曲线时斜楔处于卡死状态,轮对轴箱纵向呈刚性定位,从而导致重车过曲线时轮轨横向力偏大。提出只要将斜楔副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减小至0.1左右,则在轮轨纵向蠕滑力的作用下,轴箱斜楔纵向就不会被卡死,而且轮对纵向定位刚度只由轴箱弹簧提供,可以有效地降低重车过曲线时的轮轨横向力。线路动力学试验证明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