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建设一个一体化调度指挥的通信系统,是当前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重点工作。在分析国家铁路和地铁调度通信系统方案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和运营规划,从通信系统建设应用角度分析了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的建设需求,提出基于业务与承载分离原则构建其调度通信系统。即:采用仅支持数据功能的LTE-M(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作为无线通信承载系统,采用基于关键业务通信机制的MCX(MCPTT(关键语音)、MCData(关键数据)和MCVideo(关键视频)的统称)方案作为调度通信业务系统,以满足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线间互联互通和自主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与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相比,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CBTC在列车运行速度等级、互联互通功能和系统架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国内尚未出台城际铁路CBTC的相关标准。通过研究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的运输需求,对城际铁路CBTC下的运营间隔、160~200 km/h速度下列车控制、车地通信及互联互通等方面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设计了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CBTC的系统架构,提出该CBTC系统在网络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方面的需求。建议尽快研究并编制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CBTC标准体系技术规范,为城际铁路信号系统的建设、验收、运营及维护等工作提供标准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从融入国家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综合交通质量、完善交通建设规划4方面阐述浙江省建设都市圈城际铁路的必要性。浙江省位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叠加区域,需要构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发展都市圈城际铁路能提升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实现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引导区域产业升级和合理布局;也能提升综合交通质量,推动绿色公共交通建设。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须规划先行,汲取以往经验,满足城市空间拓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据《宁波日报》报道,备受关注的《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这意味着包括宁波市在内的浙江省11条城际铁路终于获得"准生证"。宁波都市圈主要有3条:宁波至余姚城际线、宁波  相似文献   

5.
《世界轨道交通》2009,(12):58-59
济南:城际轨道规划出炉 7市将实现半小时直达 未来几年,城际轨道交通将把山东济南与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东营7市”圈”成一个城市,实现半小时直达。山东省发改委铁路办日前透露.依据省政府刚刚通过的《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济南都市圈将着力构建济南向周边辐射的城际轨道交通主骨架,  相似文献   

6.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各城市间的交通需求越来越紧迫。为给大湾区城际铁路线网互联互通列控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文章从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客流特征、运营需求、建设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满足新建城际铁路网络化和公交化运营的列控系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国家铁路及珠三角城际轨道的规划建设,在分析深圳地区铁路网络功能层次的基础上,论述国家干线铁路在深圳地区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深圳地区各层次铁路的技术标准和网络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赵丁 《铁道勘察》2023,(2):64-68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并建成一批多种轨道交通一体衔接、高效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为了深入研究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存在的土建接口条件差、AFC系统不统一等问题,结合杭海城际铁路工程实例,采用新建换乘通道、既有车站土建接口改造和AFC系统改造等方法,在不影响既有线运营的同时,实现了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在车站付费区的有效连通。研究表明,通过对车站土建和系统等方面进行完善,可以满足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间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9.
在剖析区域及城市空间对深圳市铁路布局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既有铁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提升深圳在高速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构建以深圳为核心的城际铁路网,发挥铁路对城市空间支撑作用的三大规划策略;构建“高铁+城际”为骨干的区域交通组织模式,支撑“粤港澳”建设为世界一流湾区、深圳建设为全球一流城市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太原市考虑近几年全国轨道交通新理念、新模式、新体制等发展情况,结合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规划、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太原都市区规划、太原都市圈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形成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单轨、磁悬浮、现代有轨电车等多制式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综合轨道交通体系。太原市制定初步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