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新建苏州火车站现场试验并通过数值分析,对微承压水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施工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微承压水、施工荷载、抓斗吸力等对槽壁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制作标准导墙及型钢围挡处理空槽、减小成槽机设备影响、合理控制地下水位高程、采用φ800mm@600 mm高压旋喷桩加固、控制护壁泥浆原料和制作工艺等控制地下连续墙槽壁坍塌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
梳理了双轮铣成槽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工序,以武汉市某围护结构工程为例测算其费用指标,并分析了墙身厚度、成槽深度及岩层类型等因素对费用指标的影响,对比了双轮铣与传统机械的成槽综合单价及成槽效率。双轮铣设备成槽费用单价高,但是其成槽效率高,适用于低净空作业、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工期紧张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含锚索粉细砂地质条件下同步进行锚索破除以及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时,极易引起槽壁坍塌现象。本文以昆明轨道交通5号线怡心桥站为背景,通过前期采用旋喷桩加固槽壁及旋挖钻破除锚索等措施先行破除锚索,减小了锚索破除过程中对槽壁土体的扰动;后期成槽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泥浆性能指标、合理选用施工机具等措施,不但提高了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同时有效地抑制了成槽过程中塌孔现象的发生。这为今后类似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杭州地区上部软土、下部硬质岩的软硬交替地层中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背景,文章针对杭州某地铁车站、过江隧道、供水管道等地下连续墙成槽时间长易导致失稳、成槽垂直度控制难、钢筋笼对接质量控制难等问题,通过采取台阶式交替开挖、超声波检测加强过程跟踪、钢板加焊修正槽壁前后偏差、千斤顶微调下笼姿态等施工技术措施,保证基坑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接缝位置处均无渗漏水现象。  相似文献   

5.
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天津市地铁2号线为例,浅谈天津地区富水软土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文章从成槽机械的选择、泥浆的控制、地连墙接头形式的选择以及钢筋笼的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运用合理的施工方法解决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湘府路站~汽车南站站暗挖区间埋深较浅,地面房屋与构造物密集,多次穿越市政道路及河流,采用矿山法开挖,如何控制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是本工程的一个技术难点。结合工程实际,重点从铣挖机的选型、开挖方法、施工步骤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分析了铣挖机在隧道施工中的优缺点。现场采用铣挖机开挖与弱爆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通过监控量测表明能很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地表沉降,可为以后城市暗挖隧道施工提供借签。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地下连续墙槽壁失稳分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当地下连续墙跨越软弱夹层时极易出现局部失稳.为研究地下连续墙跨软弱夹层时槽壁局部失稳机理,利用槽壁最小主应力迹线,确定成槽施工的扰动范围,构建槽壁局部失稳计算模型,基于塑性极限破坏理论,推导槽壁局部稳定安全系数表达式.研究结论:(1)本文获得的地下连续墙局部稳定安全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下工程的深基坑工程日渐增多、深度加大,作为其围护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结合黄河地质条件,从泥浆重度、泥浆液面高度、地下水、地面荷载及超深导墙五个方面,分析和计算对连续墙的侧向变形影响,提出超深连续墙槽壁稳定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建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工程超深基坑采用了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介绍地下连续墙施工所采用的"四钻三抓,泥浆护壁"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对引孔、泥浆制备、成槽精度控制、锁口管顶拔、连续墙墙底注浆等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分析。施工过程中,克服了开挖深度大,开挖面狭长,施工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稳定,未出现渗透水情况,基坑周边土体位移和沉降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武汉地铁苗栗路车站基坑工程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短时强降水对地表沉降与地下连续墙横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沉降与地下连续墙横向变形最大值均出现在狭长基坑长边中部,分别为16.96 mm与4.40 mm,而基坑短边方向受短时强降水影响较小;底板浇筑时间对地表沉降与地下连续墙横向变形影响较为显著;地下连续墙外侧搅拌桩能有效提高其抵抗横向变形的能力;对于预估的沉降较大或对沉降敏感的施工区段,底板应尽量在雨季到来前施工。此外,应加强对无辅助加固措施区段、狭长基坑长边中部的监测,从而降低施工过程中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微承压水地层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中连续墙成槽施工为背景,结合一典型事故案例,通过现场施工、检测及计算分析,从地层条件、施工参数等方面探讨了微承压水地层中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成槽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微承压水地层是连续墙成槽塌孔的重要因素.抓斗施工时频繁抓土与上提,使其下方一定范围的泥浆受到负压影响而减弱护壁作用.地面超载较小时...  相似文献   

12.
原始的地下连续墙槽清槽工艺,采用反循环清槽法,该方法是将泥浆抽入沉淀池,经过3级沉淀,析出废渣,并用合格泥浆补入槽中,该方法清槽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文章结合黑旋风ZX-200型泥浆净化器在深圳地铁7号线珠光站地下连续墙槽清槽施工中的应用,实际测试分析了泥浆净化器的清槽效果,结果表明,黑旋风ZX-200型泥浆净化器清槽效率高,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工设备。  相似文献   

13.
重点对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13座地下2层车站基坑的墙体最大水平位移及墙后最大地表沉降进行研究,分析基坑墙体水平位移、墙后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以及墙后地表沉降与墙体水平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宁波软土流变特性影响,基坑墙体水平位移及墙后地表沉降均较大,其中墙体水平位移平均达0.46%H,墙后地表最大沉降平均值达0.7%H;墙后地表沉降呈现为"凹槽形",地表最大沉降位于(0.5~1.0)H范围内;墙后最大地表沉降与墙体最大水平位移比值的平均值为1.71。根据数据分析,提出坑底加固、基坑开挖重视"时空效应"、尽快施作垫层封闭基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软土深基坑施工期变形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以宁波软土地区相连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对软土地区相连深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开展研究。基于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地连墙水平位移、支撑轴力的监测数据,分析施工工序、开挖深度等因素对不同位置处基坑结构与土体的变形影响,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2基坑同时开挖的情况进行计算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个基坑单独开挖的顺序,在一个基坑开挖时,已完成的地连墙或已封顶的车站结构将对这一侧的地表沉降和地连墙水平位移有较好的约束作用;地表沉降与地连墙水平位移在基坑长边上的值大于端头部分,且这2个变形值具有明显的深度效应,即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变形值增加更快;支撑轴力的变化主要受开挖土体的位置影响,越近的土体开挖,支撑轴力增加越大;若采用2基坑同时开挖的方式,控制中间部分地连墙的变形将是重点,施工安全也面临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北京地铁地连墙基坑受力变形特征,采用统计法对近5年期间北京在施地铁基坑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按照围护结构厚度及支撑体系类型对地连墙基坑进行分类,得出不同类型基坑地表、墙体、格构柱的变形规律以及基坑沉降槽曲线,提出地表隆起及墙体变形的新模式。结果表明:1)基坑监测范围内的地表变形中,地表隆起占比高达20%~45%,支撑体系类别及围护结构厚度不同对地表隆起比例与最大变形范围存在不同影响;2)根据墙顶变形方向及幅度,将墙体变形分为4种类型,开挖深度对墙体变形量的影响要大于围护结构厚度对土体变形的约束作用;3)墙顶的变形规律以上浮为主,占统计数据的90%以上;4)格构柱同样以隆起为主,大于墙顶隆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地下空间工程的迅速发展,深大型基坑工程开始不断涌现,该类基坑主要有开挖深度深,开挖面积大等特点。地下连续墙作为富水、自稳性差地层基坑的主要支护形式,其围护嵌入深度也随着深大型基坑的出现而越来越深。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工程,阐述护壁泥浆作用机理,并通过现场试验分析研究聚合物泥浆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控制槽壁稳定性的作用。火车北站工程地下连续墙最深达70 m,厚度为1.5m,在国内同等宽度的地下连续墙中深度尚属首例。研究成果表明,聚丙烯酸钠泥浆在类似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护壁性能,这对类似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槽壁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洛阳地铁1号线武汉路站深基坑半幅盖挖法施工过程,对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变形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半幅盖挖法所形成的不对称结构使基坑两侧地连墙水平变形和地面竖向变形特征均有不同;基坑明挖侧地连墙的水平位移较为一致,而盖挖侧的变化无一致规律性;地连墙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开挖底面以上0.22~0.42 H处,未出现在基坑开挖深度以下;盖挖侧地面变形量和附近建筑的竖向位移小于明挖侧,说明盖挖侧顶板对周围变形有抑制作用;基坑周边的施工荷载对围护结构的变形特征、混凝土支撑的轴力等均有明显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出现超载。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地铁3号线某区间双侧壁导坑法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3D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及隧道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关于隧道中轴线对称分布,影响范围左右各30 m,可见,上导洞的开挖是造成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有效控制了拱顶下沉;隧道开挖后两帮收敛值迅速增大,开挖面超前监测断面20m时收敛趋于稳定;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能有效预测地层变形。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开挖步骤引起浅埋隧道地表沉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地铁施工扰动地层,必然造成相应的地层变形。结合沿海地区软土地区浅埋暗挖矩形隧道施工,使用有限元软件对分部开挖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隧道初期支护在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浅埋软土矩形大跨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群洞效应的作用和施工方案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地层变形的技术措施,在天津地铁1期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一复杂地层大直径超深输水隧道建设工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结构与土层位移、沉降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沉降曲线为偏态分布的估算方法进行对比,揭示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地连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规律,并分析推断出大直径工作井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最后提出减小地连墙水平位移与地表沉降施工控制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