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行车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客流的基本特征是其沿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即客流的动态特性.客流的动态特性直接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分析了城市客流的时空动态特性,给出依据客流动态特征设计行车组织的原则.以南京地铁南北线客流预测数据为例,探讨了客流与行车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20 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快速增长的复工复产客流,如何有效降低列车满
载率,确保乘客出行安全和运输生产有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着眼均衡列车满载率的
运营目标要求,以乘客出行需求为导向,通过分析线路客流时空分布特征,打破既有资源配置约束,利用不平衡
运输、多交路套跑等方式精准配置运力,探讨网络化运营的行车组织方案优化思路。创新的网络化行车组织方案
可有效解决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运力运量矛盾,在缓解列车拥挤、提高出行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企业成本,提供
实践推广经验。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行环境下行车组织进行介绍,提出优化长大运输线路的行车管理方法。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线路特点和客流分布情况,提出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构建集成化故障处理模式、行车调度区域化分工管理等措施,从而充分发挥大小交路运输的优势。相关研究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小交路行车组织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邱丁丑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3):93-98
城市轨道交通首班车的正点运营,是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探讨,对轧道组织、小交路折返、场段出车作业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原则、行车组织调整策略及行车组织流程。以厦门地铁 2 号线列车晚出库 45 min 为例,探讨列车晚出库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相关论述对列车晚出库行车组织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地铁4号线为例,基于线路设施和断面客流特征条件,提出了行车组织的优化方法。根据车站条件进行折返适宜度分析以确定小交路区段,分别以乘客服务水平最高和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并考虑一定的约束条件构建目标函数,结合Rail Sys软件仿真得到的线路拓扑结构确定了不同交路区段下的列车运行时分及速度,据此标定了模型参数。建立了多目标函数,并利用基于隶属度的算法得到了模糊最优解,求解出大小交路的列车编组数量及行车间隔,给出高峰时段的行车方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和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方案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同时可有效节约运营成本,并显著提高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状态下的线路断面满载率。 相似文献
6.
互联互通是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通过组织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乘客换乘次数,节约出行换乘时间,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列车及其他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基于重庆牵头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在设备设施已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列车运营组织的互联互通,总结列车跨线交路方案设计原则和步骤,研究确定快慢车行车组织下越行站数量,归纳互联互通列车开行方式及行车间隔的公倍数规律、周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以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行车组织进行验证,以期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FAO(全自动运行)线路行车组织风险的认识,分析了FAO线路由设备实施差异性而带来的行车组织流程和关键行车岗位人员职能的变化。选取行车组织业务板块中的列车运行作业单元,从人员、设施设备、环境和管理因素对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国内某条FAO线路实际运营数据统计得出该线路最为频发的风险是夹人夹物事件,从人员、设备和环境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间隔时间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6)
运营组织是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工作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行车间隔时间是运营组织的主要参数。提出了以乘客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加权平均值最大为总体目标的行车间隔时间优化模型,并在一条具体的实例线路上演示了计算和分析的过程。本研究思路借鉴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的研究方法和部分理论,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优化研究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行车调度员能力综合评价可为行车调度员的定级、选拔提供可靠依据。文章首先根据行车调度员的岗位职责,将行车调度员能力划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行车调度岗位的作业特点,优选调度命令发布、列车运行计划管理、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施工检修计划管理等11项重点作业内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构建行车调度员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行车调度岗位作业内容的多因素、模糊性等特点,运用AHP-模糊评价法对行车调度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北京地铁某行车调度员考核成绩为例进行能力综合评价,判定该行车调度员的能力综合水平为优秀。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建设旅游线。城市轨道交通旅游线路的客流构成复杂,随季节和日间的波动大,不同旅客对出行服务的需求不同。本文针对旅游线路客流的上述特点,对列车编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灵活编组的运营方案,对其技术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针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波动,有变化地开行不同编组的列车,既能保证列车满载率,减少空跑,同时又能提高发车频率和服务水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运营成本;(2)推荐采用在车辆段进行列车解编的方式;(3)通过对车辆和信号实现技术进行研究,灵活编组的运营组织方式是可行的;(4)灵活编组的运营组织方案对客流变化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很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又可节省运营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结合运营特点,总结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监管的共性问题,分析运营监管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监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评价,识别现有运营监管体系的薄弱环节.从制度建立、规划实施、运营监控及执行效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进而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政府监管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监管水平,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的CI(计算机联锁)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失去对道岔的控制权,无法获知道岔状态和列车位置信息。为提高CI故障下的应急行车组织能力,提出在车站内设置信号应急盘,介绍了应急盘的设备结构及电路设计。该信号应急盘采用“应急盘监控道岔+微机监视列车位置”的方案,分析了应用应急盘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关的对策措施。提出了与应急盘应用相配套的后备站控行车法,并对该方法下的基本操作规则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研究。该应急盘在实际运营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比、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3家成熟地铁公司的运营安全管理模式、3种高职院校理论教材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细则,找出存在的问题,如:思考角度不同,模块划分不全面、安全管理与规划、设计、建设衔接不足,以及乘客未参与安全管理等,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相应办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提出新的思考,包括运营前介入、运营中管理、运营应急等三个方面,即从规划、设计、建设阶段介入,通过机制与专项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控制,形成良好的应急处置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17.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4,(7):134-13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是城市轨道交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随着其系统设计的日趋成熟,多种系统结构形式也涌现出来。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宜选用怎样的结构形式。结合在建的莞惠城际轨道交通,论述BAS的系统结构与网络、系统功能,研究比选系统整体及各级功能、接口设计等,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 BAS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其设计更合理、更高效。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整理了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系统的风险点清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系统运营安全评价数据库。其能够全面规范地录入安全评价信息;通过便捷、条理性的数据归档,数据库不仅能够辅助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深入分析风险规律,还能为定量化安全评价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面向乘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背景、现状及实现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建设面向乘客的城市轨道运营调度指挥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支撑和系统结构设计.对该系统中的全息客流感知引导、客流预测分析、乘客体验智能化调整,以及应急调度指挥等核心功能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基于工作流的智能化协同联动引擎系统的设计及其功能优势.对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