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并通过研究上海轨道交通车站环境与乘客行为特征,提出判断人脸识别技术识别能力的手段.通过系统测试论证了人脸识别技术在上海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技术与自动售检票系统结合是目前行业内的重点研究发展方向,可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运营服务水平。重点研究分析人脸识别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在地铁应用中的优势和影响。采用特定人员方案、单线通勤乘客方案,以及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后付费等技术思路,提出现阶段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及其在重庆轨道交通基地的示范应用。重点介绍系统对外接口的种类、作用及相应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按该研究方法构建的接口服务器在重庆轨道交通基地成功和既有城轨运营系统完成对接,成为重庆城轨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示范工程在重庆轨道交通基地落地实施,帮助提升了重庆地区城轨的总体运能、安全保障以及服务水平,为区域轨道交通多制式协同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系统作为公共安全防护设备,广泛应用在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中的高架和地面站台上,具有环保和安全功能。它在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可靠性以及乘客安全、行车安全,具备多重安全保护措施。讨论了安全门系统中的多重安全保护措施。该系统在重庆轻轨2号线的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传统模式下自动售检机存在运维工作量大、机械故障率高、用户体验较差、乘客出行时间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时让公共安全存在一定隐患。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售检票系统能解决以上问题,也为今后的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运营提供基本数据。探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云售票机、云闸机上的应用及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脸识别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重要分支,因其非接触性特点,在身份认证方面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百度云AI作为智能云平台已经开放轻量级人脸识别和认证的应用服务。基于该服务不需要重复研发人脸识别算法,短期即可完成“刷脸”乘车环境搭建。分析了基于百度云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建立轨道交通AFC(自动售检票)系统人脸身份识别应用场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轨道交通现状,提出基于人脸识别和信用登乘的轨道交通乘车和换乘方案,并提出跨制式轨道交通一站式购票方案,提升乘客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中,传统单程票自动售票机(TVM,Ticket Vending Machine)支持发售或换取的票证仅限于实体卡单程票,单程票介质单一。通过手机App人脸识别电子票和二维码电子票的使用,解决了实体票卡重复接触问题,但仅限于本地通勤常旅客注册使用,不适合临时旅客或其他乘客。文章提出一种智慧型AFC系统,通过TVM发售人脸识别单程票、纸质二维码单程票,人脸识别单程票实现无介质化,纸质二维码单程票不回收,减少了实体卡单程票的重复使用接触,更利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2月3日至4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和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织的"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示范应用项目专家组第四次工作会议暨互联互通共线试运行评审会"在重庆顺利召开。专家组认为重庆CBTC互联互通工程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互联互通的世界性难题,形成中国标准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车辆制动系统的要求,研制出国产制动系统并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制动产品在跨坐式单轨交通车辆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