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传统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主要采用的现浇整体道床存在施工质量差、施工进度慢、容易出现各种病害等诸多不足之处,预制板轨道以其整体性强、施工质量好等优势,已成为轨道应用的趋势。重点介绍我国高速铁路的3种板式无砟轨道,并系统阐述各主要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轨道结构及其应用情况。研究表明,在借鉴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对预制板轨道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使预制板轨道的结构组成、结构特点等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相似文献   

2.
在轨道交通领域,传统的浮置板轨道系统均存在施工程序繁杂、更换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预制板橡胶包套为研究对象,从预制道床板系统配套设计、减振橡胶包套生产制造这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组合和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种新的减振垫预制板系统,同步形成产品设计优化、制造工艺条件以及验收标准等成套技术。通过系统的材料、工艺、装配设计、室内试验和优化改进,并通过实际工程示范应用,施工综合进度提高50%以上,减振效果大于10.0 dB。  相似文献   

3.
4.
多条线同时开建是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新环境,作为建设管理方,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和推动建设项目有序高效的实施是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在总结2010年同时开通的亦庄、大兴、房山、昌平4条线轨道工程成功的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从8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正线应用有砟轨道结构技术措施。对地下线正线应用有砟轨道的结构形式、部件选型进行设计分析,并辅以模拟计算手段对道床部分典型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借鉴国铁养护维修典型年运量理论对地下线有砟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进行分析,认为道床几何尺寸、纵横阻力等稳定性指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设备选型合理可行,养护维修工作量适中,认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正线应用有砟轨道技术具备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于横向有限条与无砟轨道板段单元的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分析方法,研究1对和多对扣件失效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浮置板式轨道系统的竖向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通过扣件失效的轨道时,轮轨相互作用增大,其中钢轨竖向位移及加速度增长最明显,且随着失效扣件数目增加,动力响应增长越明显;即使毗邻轨道的扣件工作状态良好,也受到失效扣件的影响,钢轨竖向位移及加速度增长显著;扣件失效会加速轨道结构破坏,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的运营特征,提出轨道结构选型的基本要求。通过分析比较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各种类型无砟轨道的结构型式及技术特点,分别对正线、岔区以及车站地段进行轨道结构选型,并对部分车站区间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减振降噪一体化设计,得出以下结论:正线大盾构内径区间宜采用板式无砟道床,小盾构内径区间及特殊地段宜采用双块式无砟道床;岔区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长岔枕式整体道床;车站范围内宜采用减振降噪一体化轨道结构。相关研究内容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快线轨道结构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激光准直技术的激光长弦轨道检查仪,主要用于轨道静态几何状态的检查与测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易操作等特点,目前主要用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轨道精调与线路维护。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轨道工程验收工作,主要介绍激光长弦轨道检查仪的测试原理和操作方法,以期在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征的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选型的基本要求;通过分析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结构的特点,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优先采用无砟轨道结构类型;通过对钢轨、扣件及轨下基础的分析比较,结合国内外已经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类型及运用状况,根据不同轨道结构振动、降噪的特点,提出在轨道结构选型时,不但要注意节约投资,更要重视运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减振降噪型轨道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上进行的现场噪声测试,对比分析列车通过梯形轨枕轨道和簿通板式轨道时桥梁附近的噪声,研究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频谱特性及随列车速度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的降噪能力明显优于普通板式轨道,从时域看,噪卢随符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足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值比普通板式轨道低;...  相似文献   

11.
重庆轨道交通会展支线轨道工程中首次引进奥地利聚氨酯浮置板减振技术,针对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施工,总结其施工技术工艺流程。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结合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设计技术要求,采用先附属后主体的施工方式,完成了此种新型减振材料的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通过对铺设道床的减振效果进行试验和评价,道床质量及减振效果良好,同时对于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工艺进行了完善,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采用聚氨酯浮置板减振技术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高铁的预制板式轨道系统的经验引入城市轨道交通中,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从设计理论、轨道结构、减振隔离、轨道板制造、试验测试、施工装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形成系统技术,尤其在预制板智能化施工装备的研制方面,是轨道交通领域装配式施工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属世界首创。与传统预制板轨道施工工艺相比,减少人工作业,简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效率,施工精度更高,轨道的平顺性更好,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板式轨道的设计、制造及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梯子式轨道结构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梯子式轨道结构的基本理论、设计理念、应用前景,分析了应用这种轨道结构对线路、环境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3种数字编码轨道电路系统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信息内容等,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的有关问题。研究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的振动起源、传播方式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调查研究目前常用的几种轨道减振结构等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总结了轨道减振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研究各种轨道减振结构型式、结构特征、减振效果及工程造价等;对轨道减振结构及减振效果进行了细化分类;对轨道减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提出了建议。研究结论:轨道减振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满足国家环保要求,除采取轨道减振措施外,还应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减振型轨道结构在低频域(30Hz)范围内因共振放大低频振动的现象,提出一种被动式动力减振轨道结构。基于扩展定点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利用最优同调和最优阻尼条件,得到抑制浮置板轨道1阶模态振动的最优刚度和阻尼。以短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例,建立车辆-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可有效抑制13 Hz(短型浮置板1阶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加速度,质量比为0.2时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使13Hz处振动降低12dB;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使弹簧支点反力在13Hz附近的峰值明显降低,有效降低传递至周围建筑物的低频振动;被动式动力减振浮置板轨道结构的质量比越大,其对1阶模态振动的减振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轨下基础刚度差异很大,需要设置过渡段以实现轨下基础刚度的合理过渡。结合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中广泛采用的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进行研究,建立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过渡段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过渡段的长度、不同过渡段分级不同车速对过渡段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加密钢弹簧支座减振扣件"的过渡方式。结果表明,不同的过渡段长度和不同的过渡段分级对过渡段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加密钢弹簧支座结合减振扣件的过渡方式比仅加密钢弹簧支座的过渡方式过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环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某些城市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修编过程中关于是否需要设置环线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在广泛、翔实的数据分析和国内外相关城市案例剖析的基础上,就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规划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讨论,包括环线的类型、功能、设置条件、长度与规模、设置形式等。对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规划,应遵循城市自身发展规律,既要充分认识环线的特殊性,又要服从整个轨道网络的系统性,不能为了具备环线而设置环线。  相似文献   

19.
从分岔线的功能需求出发,分析Y型线客流的向心性特征和断面客流特征,列举典型的运营方案.提出满足直通型功能和既满足直通又满足折返型功能的两类节点,列举Y型线的节点方案,并且从功能实现、客流服务、运营安全以及工程经济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功能全面、经济的Y型线节点配线方案.同时,说明在实际工程实施中因地制宜,优选节点工程方...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维修和检测内容,分别从安全性和耐久性两个方面提出轨道部件检测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轨道减振产品的性能评估内容和方法。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检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工务部门合理制定日常养护维修周期、计划和确保行车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另一方面是为判定减振产品的减振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