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有轨电车运行效率受城市道路交叉口影响的问题,在分析交叉口多种交通方式混行的复杂性基础上,考虑有轨电车特性、道路环境以及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等因素,以减少有轨电车交叉口的停车延误为目标,构建有轨电车车速引导控制模型,并提出对应的实现方法。通过VISSIM及对COM口的二次开发,将提出的模型嵌入仿真系统,并对实际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减少有轨电车交叉口的停车比例和停车延误,对社会车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有轨电车通过交叉口时对其他交通方式产生干扰,可采用有轨电车优先信号控制的方法。以VISSIM仿真系统中的VISVAP模块作为仿真信号控制工具,在交叉口对未运行有轨电车、运行有轨电车和设置有轨电车信号优先的3种状态进行仿真,并以延误作为主要参数来评价有轨电车信号优先控制对交叉口运行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用VISVAP模块对有轨电车进行优先信号控制仿真较为可靠,能为有轨电车线路规划及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有轨电车占用一定道路资源,对沿线交叉口交通运行产生影响。以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为基础,分析了有轨电车带来的影响,提出交通组织总体策略,并分析不同轨道布设方式下的交叉口冲突特点,结合案例阐述了交叉口范围内有轨电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乘客的交通组织方式。总结了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交叉口交通组织经验,为以后的有轨电车沿线交通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半独立路权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运行的能耗,基于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运行特性和线路特征,提出了半独立路权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区段划分方法;并结合现代有轨电车列车运行模式,推算出了单区段现代有轨电车能耗优化速度曲线。在沿线交叉口已经考虑被动信号优先配时策略的基础上,以区段运行时间、距离、限速及交叉口信号状态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站间协调控制的现代有轨电车全线能耗优化模型。选取国内某城市实际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为例,对比分析仿真速度曲线与模型求解速度曲线,结果显示该能耗优化速度曲线能有效降低现代有轨电车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VISSIM仿真系统的有轨电车线路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影响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城市交叉口现状和运行有轨电车后的仿真模型,计算两种情况下交叉口内车辆延误和排队长度等参数,通过对参数进行对比,评价有轨电车线路对交叉口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现代有轨电车在交叉口与社会车辆通行发生冲突,均衡现代有轨电车与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益,在非饱和交叉口中,针对现代有轨电车早到和晚点两种情况,构建了现代有轨电车优先控制策略的基本框架。以延长绿灯时间、缩短红灯时间、插入优先相位三种优先策略为基础,提出了现代有轨电车优先主导下的交叉口控制流程;并结合现代有轨电车车速引导控制,提出了车速引导与交叉口信号组合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协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低碳环保、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绿色交通方式,兼有地铁、公交的诸多优点。现代有轨电车一般敷设在市政道路路中或路侧,由此会带来交通组织与信号控制、横断面布设、平面线形协调、纵断面标高协调、路基路面过渡等诸多问题。基于此,以现代有轨电车敷设在沥青路面道路中央为例,对二者交通组织、平纵横协调、路基路面衔接过渡等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协调措施:通过对区域路网、路段及交叉口、沿线单位出入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优化,确保行车安全;在市政道路靠近有轨电车一侧设置30 cm宽平石,并预留0.5 m路缘带,有轨电车适当预留限界外空间,以确保二者限界不重叠;通过设置立缘石和平石,协调有轨电车专有路权段的超高和工后沉降差异问题;交叉口混行路段,通过轨道左线和右线与剩余部分交叉口分别形成路口进行竖向设计,以实现高程协调;同时设置过渡段,协调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混行段路基的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8.
半独立路权下有轨电车如何安全快捷的通过交叉口是运营管理的重点所在。为克服以往有轨电车优先控制策略建模仿真过程耗时且流程复杂的弊端,提出以交通仿真软件VISSIM提供的COM接口为基础,根据所分析的需求提取仿真中的重要输入参量,在NET的可视化界面并实现了与VISSIM平台的数据交互、仿真控制,提供了更直观的图表化仿真运行评价显示及汇总报表以辅助管理,提高有轨电车在交叉口区域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在有轨电车优先通行的同时,减小对社会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对城市道路复杂交叉口有轨电车信号优先控制方法开展设计与验证,从信号相位、信号相序、背景配时、优先参数、控制算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所提出的复杂交叉口优先控制方法能够在分配相位时间时有针对性地提高社会交通相位绿信比,缓解有轨电车优先控制对社会交通的干扰;能够根据各相位的交通流饱和度合理分配红灯时间,均衡交叉口交通负荷。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不显著增加社会交通延误的同时,有效减少有轨电车的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有轨电车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在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整体通行能力的前提下,使得有轨电车优先通过交叉口。利用VISSIM工具,对无信号优先,绝对信号优先和条件信号优先控制下的有轨电车交叉口进行模拟和评价,验证信号优先和条件信号优先控制策略的适用性。通过仿真得出结论,若给予有轨电车最高的优先权,使有轨电车平均延误时间最小,停车次数为0,采用绝对信号优先控制策略较好;若在基本上不影响整个交叉口的平均延误和服务水平的情况下给予有轨电车信号优先,采取条件优先信号控制策略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有轨电车路口的空间利用率,减少有轨电车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提出允许机动车在平交路口进口道借用有轨电车轨道空间排队的交通组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对机动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改善及对有轨电车运行的影响,并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平交路口机动车通行能力,降低延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通行的关键在于对路口交通的处理,通过连续设置有轨电车检测器,实时获取有轨电车通行的位置信息,实现有轨电车信号控制器和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基于交互信息的类型,设计优先控制流程和控制方式,实现现代有轨电车的主动优先控制。应用结果表明,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不停车通过率达到86.02%,平均速度由原先的21.7 km/h提高至25.6 km/h,有效地提高了现代有轨电车路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多沿地面敷设,与道路平面交叉。为提高有轨电车通行效率,应在平交路口给予有轨电车优先通行权。结合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的实际情况,分析并比较了有轨电车平交路口信号优先控制方案。详细描述了实时交互式方案的设计。实时交互式方案的灵活性、适用性好、安全性高,其控制策略易调整,便于管理,能较好地满足相关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已运营及在建的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之间横断面布置、平纵线形指标、交通组织关系出发,分析现行和在编的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及适用性。结合现行和在编相关规范的规定,通过工程实践,针对交叉口竖向设计、慢行系统空间、路段行人过街需求、二次过街安全岛设置、其他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如交通标线、分车道指示牌、信号灯、电子警察抓拍系统等)等方面做出适用性探讨。建议在规划和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初期重视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之间的交通关系,在设计和施工期间关注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之间的土建衔接。亟待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减少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的交通冲突,提高设计、施工及管理效率,从而缩短建设周期。  相似文献   

15.
最小发车间隔是确定现代有轨电车开行密度和运输能力的参数。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中低运量的地面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其最小发车间隔的确定与地铁、BRT(快速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均有所差异。通过对道路交叉口、列车停站、列车折返及区间长度等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现代有轨电车最小合理发车间隔,并对其运输能力与车辆配属进行了探讨,为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丁强 《都市快轨交通》2013,(6):107--111
本文论述现代有轨电车路权形式、车道布设方式、车站类型及站台布置位置交通要素的研究,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非相互独立,直接影响现代有轨电车及市政道路的通行效率。另外本文还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机动车及行人的交通组织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结合相关城市在有轨电车车辆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基地规划关键性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特点,提出有轨电车规划中的资源共享理念,在网络阶段采用"集中检修分散停车"的规划方法。给出了车辆基地规模测算方法:按检修台位测算以及按有轨电车车辆停放规模测算,并将该理念与方法应用于深圳市龙华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实际案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的选址规划,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优化检修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城市交通相关规划和运营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阶段考虑后期运营组织,此举具有提升服务质量、节约成本等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从客流预测、站点布置、辅助配线设置、路权形式及交叉口信号控制等方面探讨考虑后期的运营组织是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阶段应遵循的原则。结合与后期运营组织息息相关的线网密度、线路长度、非直线系数和换乘系数等可量化指标,对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作进一步优化,可更好地实现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统筹发展。案例分析表明,考虑运营组织因素而优化调整后的线网规划方案显得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