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的信号机布置及信号机显子原则,详细描述了信号机的控制情况。分析了CBTC移动闭塞系统的轨旁信号机常态点灯的方案设计,以及受控列车和非受控列车不同的点灯方式。CBTC模式下,联锁系统参与道岔防护信号机和ATC边界信号机的逻辑判断,但是否开放由区域控制器负责,而区间信号机均由区域控制器负责。着重分析了信号机防护点的设置情况,并对信号机开放的其他条件和信号机故障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常会出现CBTC列车和非CBTC列车(非装备列车或通信故障列车)混合运营.为保证此时的运营安全,需要设置基于次级检测设备(计轴)和信号机的后备系统.这些信号机对于CBTC列车的正常运营是不需要的,因而这些信号机在CBTC下如何点灯就成为各CBTC系统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分析CBT...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是一种代替司机行使列车控制和驾驶功能的信号系统。分析了无人驾驶技术在成本和节能方面的优势,就无人驾驶系统对车载子系统、轨旁子系统、停车场、日常运营服务的设计需求进行了分析。从设计层面看,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是最接近无人驾驶系统的信号系统,以CBTC系统为基础设计的无人驾驶系统或直接由CBTC改造升级为无人驾驶系统的方案是最为合理也最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轨旁设备的布置是CBTC系统设计的关键部分,通过建立轨旁设备布置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其对列车追踪距离和追踪间隔的影响,得出信号机、计轴器和应答器之间的位置相互制约关系,从而科学地提出CBTC系统的轨旁设备布置方案。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平台验证了布置方案的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无线CBTC信号系统工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技术的发展,无线CBTC信号系统的运营组织越来越灵活多样。综合ATS(列车自动监控)层面的中心控制模式和紧急站控模式,轨旁设备的CBTC模式和后备模式,以及车载设备的ATO(列车自动驾驶模式)、ATPM(列车自动防护的人工模式)和WSP(轨旁信号保护模式)等模式,全面分析了无线CBTC系统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鉴于目前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更加成熟和稳定但后备系统利用率很低的现状,论述了简化和取消辅助列车检测设备和信号机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列车失去自动防护功能情况下不基于辅助列车检测系统和信号机的人工进路预留的列车防护方案,以实现CBTC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模式下,列车以车载信号为主体信号,而非受控列车只能根据信号机显示行车。根据CBTC控制理念的不同,信号机的显示可采用点灯和灭灯两种方案。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了不同的点灯方案,不同的运营方也有不同的需求。通过对各种显示方案的分析比较,为各地选择合适的信号显示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的技术需求,对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中数据通信子系统(DCS)的网络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轨旁骨干网技术方案、无线漫游切换机制和网络冗余,并对3种不同无线覆盖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基于UPPAAL的城市轨道交通CBTC区域控制子系统建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系统可有效提高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营效率,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费用.在系统研发过程中需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验证,发现系统设计缺陷,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CBTC区域控制子系统是一实时控制系统,它要求控制时间的精确性和控制过程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CBTC区域控制子系统的结构,给出满足该子系统安全性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结合时间自动机理论方法提出包含列车、速度距离控制器、区域控制器和多车控制队列的时间自动机网络模型.同时,应用UPPAAL验证工具对CBTC区域控制子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并验证该子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从而保证了系统模型的安全性和受限活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下城市轨道交通轨旁信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轨旁信号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由于CBTC技术尚处于发展过程中,仍需要轨旁信号作为后备模式的行车保证。分析了CBTC模式下,轨旁信号的点灯模式和灭灯模式的设计方法和优缺点,并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6、8、9号线后备模式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