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优化城镇燃气管道的防腐措施,提高钢质管道的防腐效率,通过对某燃气公司城镇燃气管道检测中发现的典型腐蚀案例分析,找出了其腐蚀形态主要有土壤电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杂散电流腐蚀等,总结出可采取的防腐措施有管道外壁加装防腐层、安装阴极保护设施、增设排流装置等。对检测中发现的腐蚀缺陷,采用局部挖补、防腐层补口、接地排流技术处理,运行结果表明:修复后的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试正常,土壤表面电位梯度0.4 mV/m,管地电位正向偏移值35 mV,无防腐层损坏、剥离及杂散电流腐蚀现象,解决了该条管道的防腐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大线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大线输油管线杂散电流干扰腐蚀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扰调查,并现场测试管地电位、土壤电位梯度、土壤电阻率和管线的杂散电流等参数.测试结果分析充分说明干扰来源于与新大线管道近距离平行的大连快轨3号线列车的运行,其特点是双向动态干扰,没有固定的阴极区和阳极区.提出采取增加阴极保护装置和极性接地排流方式共同防护来抑制杂散电流干扰,并客观分析排流效果.分析表明排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进先进的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和借鉴现有标准的做法,提出了针对站场管道腐蚀缺陷、外防腐层、区域阴极保护、土壤腐蚀性、杂散电流干扰的综合检测与评价方法,建立了输油气站场管道的腐蚀检测方法体系,明确了油气站场管道腐蚀检测中的关键节点.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够帮助检测人员实现对站场管道的非开挖或局部开挖检测,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站场管道的腐蚀状况.  相似文献   

4.
文中研究了城镇燃气管道腐蚀防护的现状,发现防腐层保护、阴极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防腐层损伤多发生在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且质量较差防腐层因使用时间较长而存在安全隐患。存在阴极保护效果测试不准确以及附属设施安装和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基于腐蚀防护措施问题,从防腐层保护、阴极保护和杂散电流防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交流杂散电流干扰对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影响,通过设计的2套实验装置和恒电流极化法,分别研究了受有效电流密度为30、100、250 A/m2的交流干扰,阴极保护电流密度分别为-0.17、-0.25、-0.62、-2.26 A/m2时(对应电位约为-0.75、-0.95、-1.1、-1.2 V)的X70钢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交流杂散电流干扰下,阴极保护电位一般会正向偏移,但在阴极保护电位较正时,也可能发生负向偏移。可见,存在交流杂散电流干扰时,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位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阴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输油气站区阴极保护中的干扰与屏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和屏蔽是管道输油气站等结构密集区阴极保护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干扰通常表现为对管道干线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而屏蔽则是区域内部地下金属结构紧密邻近所造成的。讨论了输油气站区阴极保护中的干扰屏蔽现象及解决措施,通过干扰电流最小化处理,部分阳极限流输出及安装排流电极等措施,可控制乃至排除干扰;而多组阳极分散布置,远/近阳极互为补充以及牺牲阳极材料做接地,则可有效减缓屏蔽。  相似文献   

7.
开挖检查是挖开管道直接观察和测试管道腐蚀及防护状况的过程,是管道外检测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对管体存在的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判断,主要由现场工作人员根据经验,由管道防腐层的缺陷点尺寸来判断破损程度。但是影响缺陷点破损程度的还有管体的阴极保护、杂散电流、管体表面腐蚀等情况。为了综合评价各种因素对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2007年、2008年西气东输东段3个标段的开挖数据,考虑管体的腐蚀情况、土壤腐蚀性、是否漏出管体、杂散电流干扰情况、缺陷点在管体上所处位置、管段类型(直管、弯头等)等6个方面对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判断管体缺陷破损程度准则。  相似文献   

8.
文中利用杂散电流测试仪器,在城市管道受到杂散电流干扰区域进行了杂散电流的详细测试。选取同一条管线的4个点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分析杂散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判断交流杂散电流对燃气管道直流电位的影响,确定电流流入与流出位置,确定出管线最容易遭受到腐蚀的位置。利用测试结果的分析结论确定施加排流措施方案,并测试排流后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排流措施施加得当,排流效果良好,能够使阴极保护系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中研究目的是确定城市杂散电流对钢质管道的干扰及其影响,通过现场检测管道的腐蚀状况及测试杂散电流状况进行课题研究.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发现所研究的管道在不到10 m的长度上有7处穿孔、14处严重腐蚀坑(深度大于3 mm).针对这一特殊的事故情况,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和现场检测情况,分析了事故原因,综合分析管道的腐蚀原因及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轻管道腐蚀,近年来在管道防腐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特别是电法保护和排流措施在杂散电流干扰的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主要介绍了杂散电流和土壤环境作用下的埋地输油管道的腐蚀过程与保护措施,并对管道腐蚀的防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某机场机坪加油管线扩建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在对牺牲阳极保护系统进行测试时,发现阴极保护电位没能达到规范要求的-850 m V。经过分析调查,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管线外防腐层的变化、旧机坪的杂散电流以及管线土壤电阻率的变化,重点从管线外防腐层自身性质和工艺计算两个方面分析了对牺牲阳极保护系统效果的影响情况。该工程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管道保护电位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是新旧机坪管线绝缘问题和牺牲阳极组数量不足,据此进行整顿后管道保护电位达标。  相似文献   

12.
GPS同步中断法在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PS同步中断法对港枣线通电/断电电位进行测量,进而根据阴极保护有效准则对港枣线阴极保护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干线管道的阴极保护有效保护率达82.5%,调整恒电位仪输出后,干线管道的阴极保护有效保护率可达95.5%。欠保护管段集中在兖州站-滕州17#阀室站间。阴极保护失效可能与管道防腐层出现电流疑似泄漏点及交流杂散电流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3.
就大庆榆树林油田榆二联至宋一联段输油管线穿孔失效进行分析。通过现场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有效性调查、杂散电流的测试、土壤电阻率的测试、穿孔点的防腐绝缘层的勘察及地貌特征勘察,发现导致该区域管道频频腐蚀穿孔的原因是大量杂散电流的存在。另外,该处管道受到的土壤应力的不同和黄夹克层的损坏也相应地加速了管道的腐蚀穿孔。就导致该处管线失效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提了一些建议,经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输油管道腐蚀与杂散电流测量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阐述了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对管道腐蚀的基本原理,针对直流杂散电流的特点及工程测试要求,设计了智能杂散电流测试仪并用于地下管道的工程测试中。实际应用表明,该仪表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杂散电流能够对埋地钢制管道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破坏,严重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应用智能杂散电流检测仪( SCM)对埋地钢制管道上的杂散电流干扰进行测试,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发现,智能杂散电流检测仪功能齐全,能够沿管道路线检测管道上各种杂散干扰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排除不需要的干扰信号,确定干扰源类型和来源;能够准确判断管道上杂散电...  相似文献   

16.
抚顺地区管道直流杂散电流干扰腐蚀及防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抚顺地区管道直流杂散电流干扰概况,较系统地阐述了直流杂散电流干扰腐蚀的原理,特点和规律,对防护方法和措施也进行了较全面地介绍,文中提到的接地排流,综合治理措施对解决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具有独到之处,并在抚顺地区取得了连续十八年无干扰腐蚀漏油事故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压输电线路或电气化铁路与管道的平行或交叉越来越多.管道受到的交流干扰越来越严重,文中分别从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特点,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检测、评价与减缓等方面,论述了管道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研究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目前交流杂散电流减缓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可对今后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道三层PE防腐与阴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地管道沿线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分布造成对管道的腐蚀差异。介绍了洞线土壤腐蚀环境,管道采用三层PE防护层及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调试情况。阴极保护系统采用强制电流和牺牲阳极两各保护形式。在高电阻率的石方段采用伴随管道同沟敷设的柔性辅助阳极;在山区段采用带状和块状的镁阳极做牺牲阳极。该系统调试运行正常,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以某相邻管道为实例,从内检测数据分析、现场CIPS测试、涂层完整性检测、电源情况调查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管道受相邻管线杂散电流干扰造成腐蚀的原因,并给出了避免相邻管线干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管道腐蚀检测相关技术主要包括:管道沿线环境调查,管线探测与测绘,管道防腐层完整性检测,管体检测,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管道泄漏检测、监测及腐蚀管道的安全评价.管道腐蚀的根本在于管体,埋地钢质管道的腐蚀防护广泛采用施加防腐蚀涂层并附加阴极保护.针对埋地钢质管道防腐层检测评价、管体检测评价这两方面内容,介绍两种管道腐蚀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