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针对我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相互干扰的混合交通机制,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相互影响因素考虑到交通阻抗函数中,在此基础上,建立混合交通UE分配模型及其算法。最后,将该算法运用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局部路网中。  相似文献   

2.
为剖析不同因素对非机动车流膨胀程度影响的差异性,文章利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选取直行非机动车流膨胀宽度为因变量,右转机动车交通量、左转非机动车比例、直行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电动自行车比例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直行非机动车流膨胀宽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右转机动车交通量、直行行人交通量增加会不同程度降低非机动车流膨胀发生的概率,而左转非机动车比例、直行非机动车交通量、电动自行车比例变大会加剧膨胀程度;机非隔离形式、非机动车道宽度等变量对不同膨胀程度等级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模型回归及边际效应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非机动车膨胀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交通流矢量场微观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非机动车行驶特性的基础上 ,根据场的理论与相关的交通流理论 ,用矢量表示非机动车的速度与加速度 ,综合考虑周围所有运动物体与道路的影响 ,建立了一种新的非机动车流矢量场微观模型 ,仿真与回归分析的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准确地实现非机动车的交通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两相位交叉口最佳的过街方式,文章就交叉口人均延误和交叉口车道通行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基于三种非机动车过街方式下的延误模型、车道通行能力模型,以人均延误和通行能力为判别指标,对比三种非机动车过街方式的交叉口人均延误和交叉口车道通行能力,取延误最小者或车道通行能力最大者为最优非机动车过街方式。具体应用中,以南京市两相位交叉口的调查流量为基础,计算出不同时段下延误最小的非机动车过街方式和交叉口车道通行能力最大的非机动车过街方式。结果表明:停车线后移方式下的交叉口车道通行能力最大,交叉口延误需要根据时段流量来确定最小延误对应的非机动车过街方式。研究可为选择合适的非机动车交叉口过街方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违反让车规定①不让非机动车先行。机动车右转弯遇直行的非机动车时,应让非机动车先行。有的机动车驾驶员急于抢在非机动车前先行右转弯,妨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结果造成事故。②有的驾驶员在驶入或驶出非机动车道时尚能注意避让非机动车,但在机动车辆受阻路段与非机动车混行时,  相似文献   

6.
大多的交通事矿中,非机动车和行人被看做是事故中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事故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其实非机动车和行人同样应该遵守交通法规。  相似文献   

7.
对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非机动车交通道路网规划、非机动车交通路段规划、非机动车交通交叉口规划、非机动车交通停车设施规划、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设计和公交站点区非机动车交通组织6个方面对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城市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长蒋巨峰在今年1月28日签署的《四川省非机动车管理规定》,从2008年5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施行。为配合该《规定》的施行,《四川省非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在4月22日出台。从5月  相似文献   

9.
挂车在城市中转向行驶时,由于驾驶员存在视野盲区,可能会碰撞到路上的行人、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人员,设计一套挂车转弯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在非机动车人员进入挂车转弯危险区域时及时发出警示信息,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该系统有多个警示装置,能够同时提醒汽车驾驶员和非机动车人员,达到双向双重预警的目的,提高挂车转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在道路工程规划设计前期方案研究中,以层次分析法为决策分析方法,建立了以非机动车道安全性目标层、安全性评价因素层、安全评估因子层所构成的3层式结构模型,以此构造比较判别矩阵,分析并提出各评估因子的权重和重要性排序,对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性评价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加权计算对非机动车道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11.
准确识别非机动车道内的交通冲突事件既是量化评价非机动车道安全水平的基础,也是剖析与理解非机动车道内运行风险产生与发展过程的重要前提.基于轨迹的交通冲突识别与分析技术已被运用于城市交叉口处机动车之间以及机非之间的交互安全分析,但目前鲜有聚焦非机动车道场景内交通冲突事件的分析方法.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个体的(Agent...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非机动车对沿人行道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周边交通的影响,对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设置进行优化。选取重庆市6个沿人行道设置的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进行调研,分析非机动车车道宽度、公交车停靠站长度、当量交通量、非机动车速度等参数与3类冲突率(非机动车与公交车3种形态的追尾与横向冲突率)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和相关性系数建立交通冲突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模型误差均小于10%。研究表明:当非机动车道设置宽度在3.5~4.0 m、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设置长度在16~18 m时,3类冲突率最低。当量交通量达到700 pcu/h之后,冲突率趋于平稳;此时非机动车速度仍不宜大于6 m/s。选取2个公交车停靠站进行冲突率预测,并对其进行安全等级评价。以冲突率最低值作为约束条件,对沿人行道设置的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进行优化。研究成果可为公交停靠站周边区域的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3种非机动车待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交通流理论,以均衡相位延误公式为基础,分别建立交叉口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平均延误分析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为评价指标,分析设置3种非机动车待行区交叉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到达量及平均延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机动车到达量小于1 000 veh/h时,设置普通待行区与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待行区交叉口的非机动车平均延误相差不大,大于1 000 veh/h时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待行区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比设置普通非机动车待行区交叉口的平均延误低;在交叉口大小允许的情况下,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待行区最优,设置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交叉口的非机动车整体平均延误比设置其他形式待行区交叉口的大,但随着非机动车到达率增加,与设置普通待行区交叉口的延误差值逐渐减小。最后结合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标准和车辆到达率提出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待行区设置形式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复杂功能区如何实现慢行交通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某城市非通过性道路进行慢行交通理念下的重新规划改进为例,采用车流量数学模型理论,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能力进行计算,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增加潮汐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等方式优化非机动车挤占人行道的状况.改进完成后,该道路的实际通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调研发现,民众对该道路的交通状况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既有道路系统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全新的畅通交通新理念。基于该理念,重点阐述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城市交通系统的构建方法,分别从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和停车系统3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对该系统在新城区及老城区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行人与非机动车道纵坡无法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悬臂设置在腹板中下部的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该悬臂专门用作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对该结构进行详细的整体与细部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其受力与常规断面箱梁差别较大。最后对挂篮进行空间受力计算分析。有关成果供设计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行车》2005,(9):1-1
据悉,为了给“骑车族”找“出路”,上海市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非机动车通道研究》课题已通过评审,准备构建与主干路配套的非机动车交通通道,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市中心城区内环内的非机动车通道网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赵国通认为,在发展城市交通上,“各行其道,相互补充的多元交通模式”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还强调指出:质量合格的电动自行车低噪音、无废气污染、耗能少,对改善生活和缓解交通具有重要意义,应鼓励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非机动车在路段及交叉口的行驶特点 ,分析了非机动车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影响 ,提出了治理非机动车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伤害情况入手,引入国外有关强制佩戴安全头盔以及安全头盔设计标准的资料。提出了强制电动自行车,残疾人专用车驾驶人佩戴安全头盔及建设非机动车交通安全预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进步,道路上行驶的非机动车出现了新特点.该文对非机动车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现今非机动车在路段和交叉口所面临的冲突,提出了在现有的道路设施条件下,主要利用标线和信号灯等管理手段,改善非机动车安全问题和提高通行能力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对现今非机动车的交通管理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