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试验制定了3种级配、5种再生集料砖块与混凝土块体积比例,在等效5%水泥剂量下,测试了混合料的击实特性与7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密度小、吸水率高,压碎值随砖块含量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随着砖块含量的增加,混合料最大干密度降低,最佳含水率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砖块含量一定时,级配上限时抗压强度最高;砖块含量为100%时,混合料抗压强度为3.46~4.92MPa,可满足路面基层施工规范中道路基层强度最低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2.
G30连霍高速公路古永段养护大修过程中产生大量RAP,既占地又污染环境。为提高RAP利用率,将一定比例的RAP、骨料、石屑、水泥和泡沫沥青配制成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测试其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最佳泡沫沥青用量及主要性能变化规律,并铺筑试验路,探究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基层处治的施工工艺和性能,同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的密度与含水率变化呈二次抛物线形式,最佳含水量为5.6%,最佳拌和用水量为4.5%。干、湿劈裂强度、ITSR、TSR等4个指标与泡沫沥青用量近似成二次抛物线形式,OFC为2.5%,水泥用量1.8%,干、湿劈裂强度、ITSR、TSR分别为0.73 MPa、0.62 MPa、84.9%和96.5%。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承载能力较大,抗变形能力最强,无侧限抗压强度都大于1.4 MPa。与境内常用的3种再生混合料基层单价进行对比,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水泥稳定砖与混凝土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工业CT分别对砖渣、旧混凝土和新集料的表面与内部结构进行扫描,开展了再生集料与新集料的基本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不同掺量再生集料,开展了4种水泥剂量稳定基层混合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及质量分数为4%的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同龄期劈裂强度、90d抗压和劈裂回弹模量、抗冲刷、抗冻融、干缩与温缩等一系列系统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试验结果;铺筑了试验路并进行了跟踪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与天然集料相比,再生集料表面微孔隙多且内部含孔隙或微裂隙,其密度小、吸水率大、压碎值大;随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分别呈近似线性减小和增大;随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模量与劈裂模量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抗冲刷能力下降,抗冻融性能变化不大,干缩系数减小,温缩系数变大;7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90d劈裂强度均满足规范的要求;试验路性能良好,证明砖与混凝土再生集料用作半刚性基层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振动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振动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对比了振动法与重型击实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振动时间与混合料的级配关系密切,一般为2~3 min;与传统的重型击实法相比,振动法得到的混合料密度偏高,最佳含水量偏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偏大。  相似文献   

5.
考虑再生集料的特殊性,提出了再生集料击实试验的注意事项及含水量修正方法,确定了各种配合比试样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通过对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的分析,明确了水泥剂量、水泥强度等级、再生集料取代率、集料级配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强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建议配合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我国旧路升级改造问题,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充分利用旧路材料及路面结构强度,并简化施工工序,可一次性实现对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改造,是一项绿色节约的公路维修改造技术。根据黄河堤顶道路的路面实际情况确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路面结构方案,优化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通过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研究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最大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剂量成正比关系,当水泥剂量为6. 0%时,各项数据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此时最佳含水率为9. 6%、最大干密度为1. 865g/cm3。提出了施工前后的控制点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汪勇  张晓帆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166-168,179
采用纯钢渣和钢渣粗集料加玄武岩细集料制备两种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材料,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了相应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使用纯钢渣混合料的半刚性基层材料,随着龄期的延长钢渣的活性逐渐显现,使得后期的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更高;膨胀率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钢渣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合格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论述了在对再生骨料混合料级配进行调整的基础之上,研究再生骨料不同掺量下基层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增加,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再生骨料掺量75%附近点均出现峰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三个强度指标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  相似文献   

9.
进行水泥稳定土的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各配合比条件下水泥稳定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适宜的水泥和添加剂剂量。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掺量对水泥稳定土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不大;掺1%,2%添加剂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变化甚微;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大,水泥稳定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强度变异系数减小,表明路面结构层出现强度薄弱区的概率减小;推荐满足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基层材料适宜水泥剂量为12.00%,底基层材料适宜水泥剂量为6.75%;添加剂掺量宜为水泥质量的2.00%。  相似文献   

10.
王传福 《公路》2023,(1):75-79
以达卡绕城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水泥改良粉细砂的压实特性、抗压强度及现场路用效果。室内试验表明:水泥剂量在4%~8%时,水泥改良粉细砂土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水泥剂量的升高而增加,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介于1.020~2.566 MPa。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于路床部位的水泥稳定粉细砂水泥剂量宜为5%,当采用14 t低频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微振2遍+30 t胶轮压路机静压6遍时,路床部位压实度满足要求,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为1.05 MPa,满足重载交通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有关试验的分析对比,认为在水泥剂量受限制的情况下混合料的粗细程度、集料的质量、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几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并提出建议以使室内试配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朱庚申 《路基工程》2021,(6):98-103
针对废旧混凝土再生回填路基稳定碎石进行分析研究,以不同再生骨料掺量(0 %,25 %,50 %,75 %,100 %)和不同水泥剂量(3 %,4 %,5 %,6 %)为基础进行试验,以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优选了5 %水泥剂量作为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础配比参数。分析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劈裂强度、干缩系数、温缩系数及冻融强度损失率。以25 %再生骨料为基础进行了实际的再生废旧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基层应用,道路强度和弯沉值检测均达到普通道路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西宝南线水泥就地冷再生试验段,研究了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应用。对试验段的旧料取样进行筛分、配合比设计试验,和外掺量、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抗压强度试验。依据工程实例介绍了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现场取样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含水量、灰剂量、压实度等技术指标,检测结果满足路面基层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水泥稳定土中掺入不同长度、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制备了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土(PFCS),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采用抗压强度试验及抗劈裂性能试验,分别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水泥稳定土的抗压强度及抗劈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5%水泥的PFCS最佳含水率与干密度分别为17.3%、1.749g/cm~3;当水泥与聚丙烯纤维掺量相同时,PFCS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提高,且纤维长度越长对水泥稳定土基体的裂缝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纤维掺量及长度的增加,水泥稳定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之增大,抗裂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设计水泥稳定废砖再生集料(CSDB),并测试击实特性、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收缩性能,以研究CSDB的路用性能变化规律及其在路面基层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废弃砖再生集料(DBA)掺量的增加,CSDB的最佳含水量增加、最大干密度下降;当水泥剂量相同时,各龄期CSDB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回弹模量均随着DB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DBA的掺入使得CSDB的干缩性能提高、温缩性能降低;在水泥剂量为5%的条件下,为满足沥青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使用要求,建议DBA掺量分别不超过50.7%和63.0%。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有关试验的分析对比,认为:在水泥剂量受限制的情况下混合料的粗细程度、集料的质量、最大干密度的确定等几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使室内试配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低碳可循环建造技术的提升,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基层回填应用技术也日趋成熟.研究采用0%~50%不同再生骨料掺量制备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并对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增加会使得稳定碎石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下降,其中,抗冲刷性能受再生骨料掺量变化最为敏感.综合各主要性能变化规律,研究建议建筑垃圾回填道路基层材料中再生骨料的掺量应控制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8.
依托于江苏省某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将混凝土再生骨料应用于基层水稳的铺筑,并与普通水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42%混凝土再生骨料+4.3%水泥配制的混合料,在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方面,能够达到或略优于100%天然骨料+4.0%水泥混合料的水平。掺入再生骨料后,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系数、失水率增加,工程中应充分重视早期保水养生。  相似文献   

19.
该文阐述了,通过有关试验的分析对比,认为在水泥剂量受限制的情况下混合料的粗细程度、集料的质量、最大干密度的确定等几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使室内试配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水泥风积沙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试验确定了风积沙的颗粒组成、液限含水量和塑限含水量;击实试验确定水泥风积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最佳含水量制备试件,并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测定试件的体积变化进行收缩性分析,得出水泥风积沙按照一定的含水率和水泥掺量配置,能够满足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