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振动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振动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对比了振动法与重型击实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振动时间与混合料的级配关系密切,一般为2~3 min;与传统的重型击实法相比,振动法得到的混合料密度偏高,最佳含水量偏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偏大。  相似文献   

2.
张宜洛  陈阳阳  王涛  郭创 《中外公路》2019,39(2):269-274
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破碎砾石的性能,通过振动法与传统试验方法的对比研究,水泥稳定破碎砾石振动击实的最大干密度为重型击实的1.02倍,振动击实后的最佳含水量为重型击实后的0.79倍,振动成型试件的抗压强度与劈裂强度均优于静压成型。采用分形评价方法对振动法水泥稳定破碎砾石的级配进行分析,得出各级配类型的分形维数值域范围,分形维数值越大,级配越细,分形维数值越小,级配越粗。根据不同级配的振动法水泥稳定破碎砾石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得出合理级配的分形维数值域范围为[2.374 0,2.491 4]。  相似文献   

3.
陈亮亮  赵银  冯德成 《公路》2011,(12):147-151
使用水泥稳定砂砾作为半刚性基层,具有稳定性高,经济性好的特点.水泥稳定砂砾材料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确定使用的是与黏土相同原理的击实方法.由于砂砾材料中细颗粒少,透水性强,因此不具备黏土材料的击实特性,采用重型击实的方法往往得不到凸型的击实曲线.分析了砂砾材料的击实特性,在假设水泥浆能够填充混合材料当中任意小孔隙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水泥稳定碎石通过击实试验很难得到规律良好的击实曲线的缺陷,首先通过标准击实法得出水泥-石屑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然后根据结合料的击实原理及原材料的本身特性,提出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室内振动击实法和现场灌砂法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理论计算的最佳含水量与振动击实试验结果相比仅差0.1%~0.2%,最大干密度与现场灌砂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接近,并且稍大于振动击实法和现场灌砂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因此按理论计算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在现场实测压实度时就避免了出现超100%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振动压实法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标准试验方法,比采用重型击实方法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更符合实际工程中的振动碾压情况。本次研究振动压实法的静压力、激振力、振幅和振动频率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结果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研发的室内振动压实机可通过调整静压力、振动频率和激振力改变压实功。在振动压实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呈抛物线形,可以得到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与重型击实法相比,利用振动法压实水泥稳定碎石过程中粗集料破碎现象明显减少。利用室内振动压实机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时,停机时间应该按照压头无规则跳起后20~30 s来控制;在使用过程中,不应随意调整振动压实参数,盲目增加压实功,因为由此确定出的压实标准偏大,工地现有大多数振动压路机难以达到,给实际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也不利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不同组成和结构类型材料振动压实效果最佳需要的工作参数配置条件不同。本文通过振动压实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效果最佳时的VTM配置条件为工作频率30Hz、名义振幅1.3mm、偏心块夹角60°和配重块分配S4X6。对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不同击实法和不同成型法的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静压法成型试件级配衰退幅度明显大于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平均比重型击实法的约大0.06g·cm-3,振动法成型试件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重型击实法的1.5~2倍,并且随着水泥剂量的减少,不同成型方法的强度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模拟现场碾压工艺,柞小高速公路用振动法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并与重型击实法和静压成型法设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大,含水量低,水泥剂量低。根据振动法设计结果特点,结合柞小高速公路实体工程应用情况,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可供工程实践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高等级公路普遍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容易出现裂缝、唧浆等病害的问题,基于重型击实法和振动拌合工艺,分别从提升拌合工艺、添加纤维和优化级配设计3个方面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冲刷性开展了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增强技术对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增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耐久性,其中振动拌合工艺和骨架密实型结构对抗压强度的提升最为显著;添加纤维可以有效提升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和抗冲刷性能,从而减少裂缝和唧浆等病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压实度是基层施工的关键控制指标,室内标准密度大小直接影响压实度。通过对室内重型击实试验与振动压实试验中不同成型方法对级配和密度变异性影响的研究,得出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法成型混合料时,对初始级配和最大干密度改变都不大;而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重型击实成型时,对初始级配和最大干密度影响较大,用振动成型法成型时对初始级配与最大干密度的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振动和击实(静压)成型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并分析差别产生的原因.试验中应用振动成型仪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振动成型,养生后测定物理力学指标,并与击实(静压)成型试件的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成型水稳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与击实成型具有线性关系,振动成型下的最大干密度与击实成型相比平均提高0.04 g/cm3,增加的幅度在1.8%左右;静压成型试件高度的控制精度低于振动成型,且离散性较大;振动成型总体强度比静压成型提高70%,其中60%的强度增加量源在于骨架的嵌挤作用.根据试验结果可知,级配结构性效应的无法发挥和试样高度控制不精确使抗压强度代表值偏高是导致静压法配合比设计水泥剂量偏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获取规律良好的二次凸形振动击实曲线,减少对击实曲线的补点试验,依托国道110呼和浩特至毕克齐段一级公路的两个路面合同段,采用振动击实仪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室内振动击实试验,探讨预定的含水率间距对不同水泥剂量下振动击实曲线的影响,并与重型击实曲线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预设的振动击实含水率间距与水泥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直接影响振动击实曲线成形的好坏。当预定的含水率间距为1%时,高水泥剂量(>5%)下的振动击实曲线随含水率增加而逐渐呈现试验点“聚积”现象,而低水泥剂量(≤5%)条件下仍能形成规律良好的振动击实曲线。反之,预定较小的含水率间距(0.5%)时,在合理的水泥剂量条件下,振动击实曲线呈现出规律更良好的二次凸形曲线特征,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通过与重型击实试验的比较,验证振动击实下的水泥稳定碎石的干密度对含水率敏感性更高,并提出水泥稳定碎石室内振动击实曲线绘制的优化方法。该项研究不仅能快速准确地为振动压实下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提供控制指标,而且填补了室内振动击实曲线绘制经验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掺拌1:1砂砾对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中硫酸盐渍土进行改良,分析了砂砾改良前后盐渍土的微观结构,并分别采用振动压实和重型击实对改良弱盐渍土的压实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砂砾能有效改善盐渍土的级配,增加颗粒间的摩阻力,使土的抗剪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增强土体的结构性;弱盐渍土采用振动法压实获得的干密度大于用重型击实获得的干密度,压实效果更好,工程中宜用振动压实法确定盐渍土的室内最大干密度。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振动击实成型和重型击实成型方式对骨架密实结构和悬浮密实结构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不同成型方式下级配、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振动击实后级配较接近于原级配,重型击实对悬浮密实级配混合料的影响大于骨架密实级配混合料。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时,首先应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该种材料组成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而试验规程规定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试验时应将未加水泥的试样加水浸润2h以上,这对吸水率偏大的集料来说,会造成试验所得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偏大,从而严重影响到按此最佳含水量成型的试件强度.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对于吸水率偏大的...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小重 《中外公路》2005,25(4):64-67
该文主要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集料级配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改变水泥稳定碎石的结构为骨架密实结构,提出了新的适应于南方高温多雨地区的半刚性基层的优化级配范围。同时,通过基层材料含水量与强度的研究,发现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大于抗压强度最高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静压法与振动法成型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和性能与成型方法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击实方式对混合料级配和结构的影响,对同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别按振动法和静压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成型试件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振动法成型的混合料物理性能和结构性能明显优于静压法成型的混合料。以工程实例对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振动法更适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该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来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具有吸水率较高的特点,将其用于路面半刚性基层时传统的击实设计方法得到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含水量偏高,半刚性材料更加容易发生干缩开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方法设计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减小再生混合料的干缩变形,形成适用于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再生材料设计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对比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在传统成型方法下与旋转压实成型方法下的配合比设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法设计得到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最佳含水量较传统方法得到的小;旋转压实80次的干密度指标对应于传统击实法的设计结果,但旋转压实试件的强度高于静压法试件;当水泥用量超过7%时,材料的强度主要受水泥控制,成型方法对强度影响较小;存在一个使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达到稳定的压实次数,可通过设置合理的压实次数,以最大干密度与抗压强度稳定状态为设计目的确定配合比。研究提出的旋转压实设计方法更适用于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配合比设计,可用于指导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或垫层的材料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旋转压实成型方法,研究拌和用水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密实度、强度等指标的影响,并与土工重型击实法确定的拌和用水量对比。结果表明,旋转压实法成型试件的密实度比重型击实法试件大,最佳拌和用水量比重型击实法确定的小;冷再生混合料的密度及干、湿劈裂强度随拌和用水量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推荐采用兼顾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最优和易性与最大干密度的方法确定最佳用水量。  相似文献   

20.
橡胶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击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橡胶粉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了振动击实试验,并测定了不同橡胶粉掺量结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分析了橡胶粉含量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无限侧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后采用冲刷试验和干燥收缩性能试验分析了橡胶粉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含量和细度的橡胶粉能够略微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