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的振动和噪声是指乘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感受到的振动和噪声,由于二者往往同时发生且密不可分,因此常在一起进行分析。车辆异常的振动和噪声可以通过频率来分析:乘员能感受到的振动频率范围为1 Hz~200 Hz,且一般来自于转向盘、地板和座椅等;乘员能听到的噪声频率范围为30 Hz~40 kHz,且多数属于车内噪声。因此,乘员同时感受到振动和噪声时,其振源频率范围一般为30 Hz~200 Hz。  相似文献   

2.
以一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该模型的刚体模态,并在整车状态下进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内方向盘和座椅导轨的振动测试。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刚体模态频率和提高刚体模态解耦率对整车NVH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试验测试和分析表明,驾驶室地板振动不仅会导致座椅振动,恶化驾乘舒适性,并且会产生噪声,影响车辆的NVH性能。本文对驾驶室地板的振动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某重卡驾驶室地板的传递路径响应和模态贡献量,并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基于经过校核的仿真模型,对驾驶室地板结构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改进方案。对改进方案的分析显示,在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下,座椅导轨的振动加速度峰值降低了3.1dB,NVH性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汽车动力总成对车内地板振动水平及乘员乘坐舒适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动力总成悬置的隔振理论设计试验方案,以某型皮卡为试验对象,研究该型皮卡的动力总成及车内地板的振动情况,采集振动信号作时域和频域分析,评价地板振动水平,分析找出车架及动力总成的振动信号中对于地板振动的贡献成分。基于振动信号的时域谱阵图研究动力总成—悬置件—车架的传递特性,提出针对该型皮卡在高速行驶时地板振动严重问题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测试某轿车副驾驶位置在不同车速下的地板及座椅振动,分析试验结果得到座椅各轴向及总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比较座椅各轴向振动水平和不同车速下的座椅振动水平,对该车副驾驶座椅的平顺性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长安汽车公司某款车身和座椅使用了镁合金材料的汽车,对座椅、车身以及整车进行了低频振动和噪声分析.从振动方面进行的分析有BIW的模态分析、座椅的模态分析、TirmmedBody的模态分析、BIW的接附点动刚度分析、车轮不平衡力下的车内振动分析.从噪声方面进行的分析有噪声传递函数分析、发动机激励下的车内噪声分析.通过分析,掌握了镁合金车身低频结构的振动噪声基本特性,发现了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的结果都满足或接近于分析目标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减小车辆静止时改变方向所需的转向力。以前尝试通过减少不良的转向振动来减少转向扭矩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高辅助增益往往会产生震荡或增加噪声敏感性。为了消除此种振动,开发出一种基于控制齿轮角速度的控制策略,它是在简化的转向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这个实验获得了很好的齿轮角速度的估计值,这样就有可能消除方向盘所有旋转速度下的振动。实验证明在方向盘大转速变换下,转向扭矩显著降低,无振动传输给司机。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使用一个辅助来获得超过原来的三倍以上的增益。此外,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不需要补充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款卡车怠速状态下方向盘振动水平较高的现象,结合振动测试结果,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和模态试验方法,发现转向系统固有振动频率与发动机二阶激励频率接近,并且X向和Y向模态耦合较为严重。然后分析了方向盘位置调节对转向系统模态的影响,确定方向盘后上位置作为转向系统怠速避频参考位置。最后根据转向系统结构特点,从支撑结构优化和方向盘轻量化入手,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方案,并通过方向盘怠速振动试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传动轴故障的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讨论了汽车传动轴振动故障的危害,然后分析了传动轴故障的振动特征。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汽车传动轴不平衡故障的振动频率为轴旋频率,其振幅值随不平衡加重而变大;传动轴十字轴磨损松旷的振动频率为轴旋转频率的二倍,其振幅随磨损加重而变大。  相似文献   

10.
指出汽车传动系的扭转振动是产生车内振动噪声、降低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根源之一;阐述了汽车传动系扭转振动的主要特点;对传动系中变速器、主减速器等主要零部件的扭振噪声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EQ6690L客车是东风公司在原三吨轻型底盘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种豪华型底游客车,该车动力性好,外型美观,内饰豪华,价格适中,本应是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但由于该车车内沉闷,低频轰声大,所以一直困扰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分析其车内噪声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则具有实际意义,文中通过分析乘用车车噪声产生机理,搞清车内噪声的构成情况,并通过对车内噪声和振动的测量,采用频率分析法,从频谱上分析噪声和振动,直接了解其幅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车内噪声因素的结构振动影响率分析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汽车车内噪声因素实验分析方法中的结构影响率分析法。在阐述其基本原理及理论的基础上,在货车车内低噪声实现过程中应用了结构-声场耦合系统振动的影响率分析,取得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车辆出现间歇性抖动现象、命名,间歇性抖动表现的频率是动力总成悬置悬置的刚体模态频率,而不是转速的半阶次或燃烧的半阶次。分析了间歇性抖动的机理、主要的传递路径,如果发动机燃烧标定控制异常或开发过程中未关注燃烧稳定性会导致发动机出现失火现象,包括燃烧不良或多缸失火现象,这是间歇性抖动的根本原因。最后讨论了对燃烧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喷油控制、进气控制、点火控制等标定参数,给出了常用的燃烧稳定性指标及推荐限值。讨论了整车间隙性抖动的评价方法,包括飞轮端角加速度、座椅振动峰值系数和振动计量值等参数。最后结合某1.5 T发动机匹配整车出现的间歇性抖动问题,调查发现该发动机喷油控制中的EOIT角度控制对燃烧影响较大,原始标定数据的燃烧稳定性参数均低于推荐限值,EOIT由上止点前65度优化为上止点前85度,燃烧稳定性参数满足燃烧稳定性限值,异常频段振动幅值由10 mg降低到2.5 mg,降幅达到75%,解决了车内间歇性振动问题且整车排放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基于嗅阈值的车内气味溯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车型进行气味溯源,找到了引起车内气味的重点气味物质和气味高危零部件。结果表明,引起该车型的重点气味物质为苯并噻唑、己醛、丙醛、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壬醛、癸醛、乙酸等24种物质,气味高危零部件为顶棚、遮阳板、风道、三厢总成、车厢地板系统、门护板、前排座椅总成、方向盘等8种零部件。为主机厂进行车内气味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汽车传动轴故障的振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讨论了汽车传动轴振动故障的危害,然后分析了传动轴故障的振动特征。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汽车传动轴不平衡故障的振动频率为轴旋转频率,其振幅值随不平衡加重而变大;传动轴十字轴磨损松旷的振动频率为轴旋转频率的二倍,其振幅随磨损加重而变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该皮卡的振动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主观评价的结果选取了皮卡的驾驶员座椅导轨、方向盘、变速操纵杆、仪表板等位置进行了振动测试,在驾驶员右耳位置和后排座椅中间位置进行了噪声测试.对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合产生的机理,本着"以较小的改动获得较大的减振降噪效果"的原则对动力总成悬置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仿...  相似文献   

17.
有关汽车内部声场模态分析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新车身的概念设计阶段,由于汽车内部诸多因素的不确定以及开发时间的限制,在应用有限元法进行车内声学特性预评估时须对车内声腔模型做简化处理。其中,以二维模型代替三维模型、忽略座椅所占空间、不计结构与声场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不计内饰和座椅表面的吸声效果等是四种常见的车内声场建模的简化方法。文中讨论了这些简化方法对车内声学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对正确处理车内声场建模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满足工程要求的经济型有限元声场模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A40.10座椅振动参数的确定过程,讨论座椅振动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阐述了用试验方式选椅振动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出适合于评价大跨桥梁行车振动舒适度的标准,对某大跨斜拉桥的行车振动进行现场实测,分析车辆驾驶员座椅处的振动特性以及不同车速下的车内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并以国际上通用的ISO2631标准为基础,结合车内人体的舒适感觉,提出行车振动舒适度评价标准,并对该桥的舒适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试验样车怠速车内噪声大于46 dB(A)和车身振动量偏大的问题,利用噪声控制中的消元法识别出噪声源,并进行了怠速时燃油管和车身地板振动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减小油管的振动或提高管夹的减振功能可控制振动源对车内噪声的影响.提出了3项降噪措施:对燃油管路做隔振处理、对发动机舱纵梁减重孔和排气管隔热罩与地板之间的部位做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