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今天的中国车市,新车生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促,国际上按6~8年市场周期设计、制造汽车的通行规则,在中国市场已根本行不通,那么,这种独特的“中国车市周期”短命论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一耐人寻味的现象引起整个产业界的充分关注。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汽车  相似文献   

2.
陈然 《汽车导购》2007,(1):88-91
2006年就要过去了。回首这一年的中国车市,真可谓“波澜壮阔”——车型的降价促销,升级换代,新品上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都超过了往年,中国车市呈现井喷之势。同时,这也意味着那种少数厂家、几个车型“统治”汽车市场的时代过去了。 在“排山倒海”的新车到来之际,为了吸引消费者,各个厂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都采用了什么独特的措施呢?他们的宣传效果如何呢?在这一场长达一年的较量中出现了什么发人深思的现象呢?请大家跟随记者的脚步,来看看这场车市大战中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和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以1系数(扩张系数)+2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为工具)分析2009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受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促进及车市周期波动的影响,我国第1季度车市开始回暖,但仍在“谷底”运行;4、5月继续回暖。据1—5月统计分析,第2季度末我国车市有望提前走出“谷底”,下半年继续平稳回升,结束第5次波动周期,于2010年进入第6次波动的上升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民 《上海汽车》2009,(12):18-21
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设定一个系数(扩张系数)两种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用波动图形和数据判定车市走势。分析研究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按波动规律发展的,经历5次波动周期压缩。2008年汽车市场进入本轮波动收缩期(第5次收缩期),2009年1季度车市进入“谷底”运行,2季度车市走出“谷底”,3季度平稳回升,结束第5次波动期。从4季度起到2010年前后,中国车市进入新一轮波动期的“第6次扩张期”。  相似文献   

5.
《时代汽车》2010,(1):28-34
2009年车市已经收官,如果仅仅用“牛市”、“火爆”之类的词来形容去年的中国车市肯定不够。在这一年里,汽车市场充斥着太多的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所有关心关注国内外汽车市场的人来说,2009年绝对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其发展变化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在这一年里,仅仅用“低迷”、“萧条”、“降价”之类的词来形容车市是远远不够的,与前二年车市“井喷”相比,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忧虑明显多于前者。这里,罗列了这一年中点击最多的车市十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文龙 《汽车导购》2005,(3):70-73
虽然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但是已经习惯了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人们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对2004年车市的普遍看法是“持币待购”、“降价成风”和“库存增多”,并断言中国的车市到了“冬天”。其实,中国车市的增长率由2003年的80%变为2004年的13.8%,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中国车市从前两年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西南汽车信息》2004,(1):31-32
近几年,对汽车市场的预测总是不灵,明明“可能”会变成“不可能”,而横看竖看“不可能”又会变成“可能”。市场变量实在太大,只能寄托于“猜想”了。今年的中国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2004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老人跟踪观察并研究中国汽车市场波动式发展规律10余年,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应用了一种车市波动分析法.认为2008年中国车市已进入本次波动的“收缩期”,2009年进入“谷底”.下半年到2010年平稳回升。  相似文献   

10.
吴勇 《汽车情报》2006,(24):7-9
最近几年,中国车市有一个关键词:全球同步。这个词使用频率之高,使用范围之广可见一斑。在中国汽车业“井喷”又“井喷”的今天,放眼国内车市,几乎没有厂商不讨论“全球同步”,没有车型不是“全球同步”。我国汽车市场上形成了一股“全球同步”的热潮,大有“全球同步”才能赢得市场,在竞争中取胜之势。  相似文献   

11.
杨再舜 《汽车情报》2006,(20):35-37
众所周知,中国车市历来是政策车市,尤其是卡车市场受其影响最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政策法规似一只无形的手,始终掌控和扼制着汽车市场的走势与兴衰。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而2005年刚刚跨入新年,还没有从猴年车市的失意中缓过神来,鸡年车市一股降价寒流扑面而来,来势之快、来势之猛,叫人始料不及。这就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车市究竟会如何?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汽车市场非常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车市超常发展,让多数人思想准备不足,既兴高采烈,又不好理解,有点“诚惶诚恐”“心里没底”。下面用“车市波动分析法”(系作者几年前创建——编者注)对2009年车市情况予以剖析,并对当前发展抒发一点个人浅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而今年刚刚跨入新年,车市一股降价寒流扑面而来,来势之快、来势之猛,叫人始料不及。这就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车市究竟会如何?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近几个月中国轿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大大出乎业内多数企业家和专家的预料。然而,笔者始终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中国轿车市场依然充满希望。如何恢复消费者信心,如何激活中国车市?首先要做的是端正销售心态,树立信心。海尔董事长张瑞敏说,“只有淡季的思维,没有淡季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17.
价格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跳水”,二、三级市场是销量提速的突破点。 今年上半年车市的出色表现被不少人称为“小井喷”,有很多人担心下半年车市会疲软。然而,在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下半年车市仍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汽摩配》2005,(12):23-24
当中国市场容量巳跃升全球第三,成为环球车坛“新贵战”一员之时,2005中国车市也呈现出了“灰姑娘”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轩逸为颠覆而来,为夺标而来!”近日,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杨嵩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新一代轩逸是日产汽车倾力打造的中级车巅峰之作,它在为中级车市带来多项革新技术的同时,也将在中国市场实现夺标。”杨嵩的这句话引起了不少媒体关注。众所周知,中级车市的王者之争从未停息。轩逸、卡罗拉等领军车型均以傲人的成绩和过硬的产品力,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而新一代轩逸的推出,颠覆了消费者对中级车的传统认知,打破了目前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丰田章男曾在不少场合断言:“中国有潜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汽车市场”。根据海外车市的惯例,高档豪华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上的比重应为8%,而在中国市场上目前只占4%(10万辆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仅目前的车市而言,高档豪华轿车就有超过10万辆的巨大市场空间(按2004年250万辆左右的轿车市场规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