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态边坡坡面防护方案,在常规基础上提出了土工格室规格及外掺作物秸秆加筋的改进措施;搭建了室内模拟边坡降雨冲刷试验;控制土工格室规格及外掺作物秸秆加筋变量,分析模拟边坡降雨冲刷数据,综合对比生态边坡坡面防护效果。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及外掺作物秸秆加筋的综合措施能显著提升生态边坡坡面抗冲刷能力,增强边坡防护效果;单一采用土工格室措施的生态边坡冲蚀量相较于裸坡可降低71.27%,采用土工格室及外掺作物秸秆加筋的复合措施可降低84.65%;缩小土工格室尺寸有利于降低生态边坡坡面模拟降雨冲蚀量,提升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土工格室护坡在施工初期植被未长成时容易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发生失稳破坏,甚至整体滑坡的问题,提出在土工格室浅层填入麦秸秆加筋土的生态护坡方式。通过室内边坡模型的人工降雨试验,对不同规格土工格室防护坡面及有无麦秸秆加筋防护坡面的抗冲蚀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及麦秸秆加筋防护可有效提高植被不完善边坡的抗冲蚀性能;仅土工格室加筋防护坡面的冲蚀量为裸坡冲蚀量的27.58%,土工格室及麦秸秆加筋防护坡面的冲蚀量仅为裸坡冲蚀量的15.72%;同等条件下,土工格室尺寸规格越小,坡面抗冲蚀性能越好。试验结果可为该护坡形式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土路基坡面侵蚀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黄土路基压实坡面室内人工降雨侵蚀试验,提出了不同因素条件下黄土路基坡面降雨侵蚀强度计算公式,分析了降雨自然因素及坡角、压实度、坡长等因素对坡面冲刷强度的影响程度。坡面降雨侵蚀结果表明:坡面存在冲蚀最大的临界坡度25.9°;坡面压实度越大对边坡抗冲蚀稳定影响越有利;边坡的坡长过长对坡面抗冲蚀防护极为不利;坡面产沙量自上而下增加;坡面水流含沙量对坡面产沙有一定的影响,随坡长越大影响力越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降雨冲刷和面流冲刷室内模型试验模拟研究不同直径、不同间距下椰纤维网生态防护边坡的表面降雨冲刷形态特征及面流冲刷规律,分析椰纤维网生态防护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坡面冲刷规律。结果表明,椰纤维网防护能降低边坡的降雨冲刷,减少细沟形成与扩展;椰纤维网能增加坡面抗冲刷能力,在其防护下,泥砂冲刷总量比裸坡减少40%以上,坡面水流速度降低20%以上;椰纤维网网孔距离越小,坡面冲刷量及坡面水流速度均越小。  相似文献   

5.
马吉倩 《公路工程》2016,(4):222-227
针对湖南省益娄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粗颗粒含量多,遇水易崩解,极易形成坡面冲蚀的特点,对益娄高速公路沿线残积土边坡进行调研,将坡面按冲蚀程度进行划分,得出其发展规律为溅蚀→细沟冲蚀→浅沟冲蚀→冲沟冲蚀→坍塌,通过前期已施工边坡的局部破坏情况可知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开挖或填筑后应及时进行防护,特别是雨季之前应完成花岗岩残积土填筑边坡的防护工作,否则将形成恶性循环。为合理确定益娄高速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方法,对已建成的南岳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边坡进行调查,结合调研情况与生态边坡防护方法,对益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方法与草灌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被防护前后红层软岩坡面抗冲性对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荣  向波  周德培 《公路》2005,(12):59-63
采用现场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红层软岩坡面植被防护前后的抗冲性进行研究,得到有关红层软岩边坡植被防护前后坡面岩土的冲蚀量、径流量、截留量等结论。研究结果为红层软岩坡面冲刷防护措施的选取提供依据,为红层软岩坡面抗冲刷设计中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边坡和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坡面在3S-OER生态防护条件下,两种坡度经大暴雨冲刷的防护效果;研究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对3S-OER生态防护边坡和常规植被边坡的水土流失、养分变化及抗冲刷指数。实验证明在同样的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3S-OER生态防护坡面完好无损,抗暴雨冲刷能力强,而常规植被坡面随降雨强度的增大,坡面出现裂缝、垮塌,抗暴雨冲刷能力弱。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土地区路堑陡边坡的坡体形式,以锚杆护坡和植被根系保水固土机理为基础,结合植被多样性原理,统计分析黄土地区道路生态防护的植物种类及其植被群落组合,研究设计了适用于黄土地区陡边坡的新型土工柔性格框生态防护措施.以定西至平凉高速公路为试验依托项目,模拟分析黄土地区降雨对无防护边坡、普通植物纤维防护边坡和新型土工柔性格框植被防护边坡的冲刷,结果表明:在降雨量分别为2.4 m3/h和3.2 m3/h的60 min冲刷条件下,随着试验历时的增加,新型生态防护技术的边坡水流含沙率与累计边坡冲蚀量较其他2种边坡形式小30%以上;降雨冲刷试验结束后,前2种边坡的坡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新型生态防护技术防护的坡面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质边坡的雨水冲刷及生态防护的根系护坡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稻秸秆泥皮护坡新方法。采用物理力学试验方法,研究了稻秸加筋对泥皮性质的影响,分析了稻秸杆添加前后泥皮的干密度、渗透性、崩解性、干缩抗裂性等参数变化。在此基础上,对采用稻秸杆泥皮护坡材料的边坡进行了室内强降雨冲刷模拟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裸坡、纯泥皮护坡、稻秸杆泥皮护坡冲刷试验的结果,研究了稻秸秆泥皮护坡的抗冲刷效果;通过对不同稻秸杆含量配比、不同稻秸杆长度、不同含水量稻秸杆泥皮护坡材料的试验,研究了该材料抗冲刷性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秸杆泥皮材料具有干密度大、抗渗能力强、抗崩解和抗干缩开裂效果明显等特性;稻秸杆泥皮护坡能显著提高路基边坡的抗强降雨冲刷能力,最经济合理的配比指标为稻秸秆含量20 kg/m3左右,长度7.5~10 cm,泥皮含水量18%左右抗冲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边坡生态防护所采用的稻秸秆加筋土,通过崩解试验研究不同加筋率与含水率对加筋土崩解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采用烘干的方法改变6种加筋(稻秸秆)率(加筋率为:0~0.5%)试样的含水率,然后进行崩解试验。结果表明:①试样的崩解量和崩解速率与试样的初始含水率和稻秸秆掺加比例有关,试样的崩解量和崩解速率随着试样的初始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②初始含水率对试样的崩解性起决定性影响,稻秸秆掺加比例对试样崩解现象影响不大。当初始含水率高时,试样成"鳞片状"崩解;当初始含水率低时,试样先是细小颗粒以粉状掉落,试样成"块状"崩解。  相似文献   

11.
在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护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稻秸秆、工程开挖后的废弃土、少量水泥为原料制成的空心砌块对边坡进行表层防护的方法,使其既具有混凝土空心砌块抗冲刷能力强、施工简单的优点,又能克服其资源消耗大、工程造价高的弊端。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在不同稻秸秆掺量、不同稻秸秆长度、不同水泥掺量以及不同养护龄期条件下,稻秸秆加筋水泥土及其空心砌块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及其耐久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裸坡、稻秸秆加筋水泥土空心砌块、三维土工网3种防护形式下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强降雨冲刷试验以及室外空心砌块植草试验,验证稻秸秆加筋水泥土空心砌块的实际防护效果。最后对稻秸秆加筋水泥土空心砌块护坡的经济性与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稻秸秆加筋水泥土空心砌块的强度和耐久性能能够满足工程实际应用要求,其每平方米造价比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减少40%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其中稻秸秆加筋水泥土空心砌块最经济合理配比为稻秸秆掺量0. 25%、稻秸秆长度15 mm、水泥掺量15%。  相似文献   

12.
三维网植草技术在黄土路堑边坡的应用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维网植草护坡的作用机理.通过现场模拟降雨对边坡的冲刷试验,分析了三维网植草对黄土路堑坡面的护坡效果.试验表明,三维网植草防护效果良好,可供黄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边坡生态防护室内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日盛 《中外公路》2007,27(5):34-36
依托某高速公路边坡工程,根据植被调研和分类情况,确定了两组边坡防护植物组配方案,并按照降雨强度、降雨历时进行了室内冲刷试验的方案设计。通过试验,得到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降雨历时、不同植被等因素对边坡冲刷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黄土由于其独特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很容易被冲蚀。长期以来,对黄土边坡抗冲蚀防护方面有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但结合黄土本身特性方面防护方式尝试的少。笔者在结合黄土本身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做草泥喷护的方法,并针对有无草泥喷护的边坡做了冲刷降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在冲刷最初时,有无草泥喷护边坡抗冲刷效果差不多,但是20m in后,开始出现分异,有草泥喷护的边坡效果比较明显,冲蚀量明显减少,也没有出现像没有防护边坡那样明显的细沟破坏。  相似文献   

15.
选择典型的客土喷播防护边坡工程,测定在不同人工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条件下客土喷播基材混合物的冲刷稳定性以及坡面有一定植物覆盖率后边坡的冲刷稳定性,定量比较在不同条件下边坡的抗冲刷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客土喷播防护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公路边坡的长期抗冲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现场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现场模拟降雨,研究了降雨对黄土路堑高边坡的侵蚀机制,分析了裸露边坡和植被防护边坡的破坏特征以及径流特征、冲刷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暴雨条件下,古土壤的破坏方式不同于黄土,且更易于侵蚀,厚层基材喷播植草对其防护效果很好;同时,坡面上方来水是坡面冲刷最主要的因素,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陡涨缓落”的特征,含泥量则呈现“缓涨陡落”的趋势;且连续阴雨对路堑边坡的侵蚀能力比短时暴雨更强。试验研究结果为黄土地区路堑高边坡的植物防护和截排水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坡面径流理论,对降雨坡面侵蚀产沙进行分析,得出不同雨强条件下单坡及复合坡总体产沙侵蚀强度计算方法;提出了最小侵蚀量复合坡地系统设置方法,边坡、路堤路肩排水措施对下边坡的减蚀作用等。试验证明,其对边坡排水防护、水土流失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公路建设中黄土路堑边坡三种不同坡比,即1∶1,1∶0.75和1∶0.5,通过现场模拟降雨的边坡冲刷试验,研究在三种不同坡比和两种冲刷流量的情况下累计冲蚀量和含沙率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黄土边坡抗冲刷能力最优的坡比为1:0.75。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冲刷防护临界高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高速公路边坡冲刷防护设计往往千篇一律,不论路堤高与低,一个统一模式,需要防护的地方未能很好地防护,而部分不需防护的地方都大量设计了防护工程。为此,本文结合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实际,采用试验观测与调研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江苏地区降雨条件下,高速公路边坡坡长对坡面冲刷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了江苏省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冲刷防护的临界高度,这样可以划分不同防护类型适应的路堤高度。文中一些有益的数据和结论,可供今后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路基边坡坡面的防护措施中,最理想的是植物防护。它可以美化路容,调节边坡土的温、湿度,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在草原地区更是独具优势。采取植物防护不但是必要的,可行的,而且从经济上、收益上都是合算的。一、必要性我们知道,对路基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是水分、温度变化和风蚀。坡面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这三方面。1.草原地区降雨的主要形式是阵雨,持续时间短、次数频繁,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大,对坡面冲刷严重。往往造成路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