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公路路面破损自动检测是科学养护的重要前提。针对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路面破损检测存在较高的误检、漏检以及破损无法量化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路面破损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智能手机采集路面图像,首先在图像中选取一个感兴趣区域,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滤波、Canny边缘检测以及Hough变换直线检测以识别路面,消除环境对识别结果的影响,降低误检率,再对路面区域使用透视变换的方法得到正射图,降低漏检率,最后利用Mask-RCNN模型对破损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与SSD检测模型相比,该方法对裂缝、坑洞、修补3种破损的平均误检率、漏检率分别降低15.4%、19.6%,此外,还能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以及坑洞、修补的面积参数,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公路破损检测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修复和改建是近年来国内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以铺筑的试验路段为例,介绍了利用冲击压实技术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工艺流程、技术效果以及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修复和改建是近年来国内研究的一大课题。该文以铺筑试验路段为例,介绍了利用冲击压实技术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工艺流程、技术效果以及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路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计算和两段试验路试铺,以及成本分析和试验路性能观察,认为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经济合理、适合农村公路路面的新型结构。 相似文献
6.
7.
8.
针对现行标准关于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方法过于笼统、对修补类病害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修补类病害的权重,提出了路面破损率代表值的概念,以此为基础评价路面损坏状况,结合评价单元百米分单元路面损坏状况评价结果,准确甄别出了路面损坏较严重的路段,并能快速地确定损坏路段的区间位置、损坏类型及损坏面积。新评价方法概念通俗、计算简便、可操作性强,易为各类公路工程工作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11.
12.
13.
14.
鉴于资金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严重问题,同时考虑到广东省农村公路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的现实状况,开展了小尺寸低成本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相关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广东省有代表性城市所辖农村公路交通量状况调查、路面板三维有限元分析、模拟试验以及试验路铺筑和性能观测,提出了农村公路交通量分级标准;以平面尺寸换取板厚的可行性;以假缝的方式划分路面板块尺寸和适宜的切缝深度。通过实体工程施工和短期使用性能观测可知,小尺寸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农村公路低成本路面结构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施工可操作性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建设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文中结合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实践,分析了农村公路水泥砼路面降低厚度的可行性,提出了几种经济型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形式,研究了农村公路旧路面的改造方法。这些方法既能保证农村公路的安全使用,又能降低农村公路的造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全国农村公路网较大体量的检测,提高低等级农村公路(三级公路及以下)检测的低成本、便捷性、易操作性,开发了一套基于3轴MEMS陀螺、3轮内置MEMS加速度计、双GNSS导航模块的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低等级农村公路平整度检测原型系统。通过分析8000多公里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检测数据,对于低等级农村公路,当路况较差时,执行单一的平整度检测即可通过数学模型较为可靠地得到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结果,并提出了农村公路大范围路网检测的检测策略和方案,将RQI作为农村公路普遍检测指标,对路况较好的路段,在RQI检测的基础上进行PCI抽检,提高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检测效果的同时降低农村公路的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7.
将振弦式应变计和半导体类温度传感器用于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性能监测研究,并在试验路段的实际工程中进了传感器的埋设,结合试验路段路面结构进了有限元力学分析,将理论分析结果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监测系统有效性,经过一年多的监测,证明了监测系统在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性能监测的可行性。通过研究为复合路面各结构层的应力和应变状况以及温度场进行长期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研究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随时间的变异性,深入认识路面使用性能劣化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为基础,全面系统介绍了水濯混凝土路面破损的快速修补技术,包括快速修补材料与相应的修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能满足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的技术要求,具有早期强度高,修补方便、快速,干扰交通小等特点,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供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部门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