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是将区域内产生滑坡灾害的发生条件、外界影响因素、和滑坡灾害的现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区域内滑坡灾害的危险性程度等级。选择湖南省衡桂高速公路滑坡灾害的分类与区划为研究示范区,对衡桂高速公路沿线滑坡灾害进行危险度研究,采用因子叠加法进行滑坡灾害区划。  相似文献   

2.
模糊综合评判用于G209线边坡危险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209国道K1986+400~K2076+650段岩质边坡,筛选出地形坡度、相对高差、岩土体性质、斜坡结构、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灾害规模等7个因素组成边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和分析,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段的评价结果。其研究成果对指导该段边坡的防治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建立了滑坡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滑坡的稳定性分为五个等级,确定出了影响边坡稳定的19个因子及其分级标准,据各影响因子在引起滑坡滑动中的重要程度,给出了各因子的二级权重。建立了计算各影响因素隶属度的隶属函数和专家评定结果。利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宋家庄作揖沱崩滑堆积体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洛阳一嵩县高速公路地勘资料,在分析地形、岩体、外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公路沿线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其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法合理实用,评判结果能反映实际情况,可作为有效评价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边坡工程的特点,结合高速公路边坡管养经验,从边坡易发性、边坡危险性、边坡易损性三个方面进行边坡灾害评估.根据边坡灾害的特点,筛选出与之相对应的灾害评估因子,通过因子叠加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建立灾害评估模型,得到边坡易发性指数、危险性指数、易损性指数及灾害评估指数.通过对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的20多条高速公路、2000余处边坡的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将灾害评估指数划分成五个灾害区间,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灾害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牵引式滑坡是高速公路建设中常遇到的边坡灾害类型之一。K7滑坡为一发生于贵州省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境内的中型滑坡,是由于工程建设而引发的牵引式滑坡。基于工程地质分析法,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影响因数及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及定量地评价开挖及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该滑坡在开挖及降雨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开挖和降雨都会对安全系数及稳定性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对该滑坡采取了抗滑桩、排水、封闭坡体裂缝相结合的加固措施。通过监测表明,K7滑坡原因分析正确,综合治理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1,66(9):353-357
国道108周至段边坡水毁灾害频发,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可为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开展了国道108周至段边坡水毁灾害调查,对11项调查项目进行分级,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卡方独立性检验提出了公路边坡水毁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危险性评价模型,对193处公路边坡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对部分公路边坡提出了防治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在193处公路边坡的评价结果中,不危险、低危险、中等危险、高危险和极高危险的边坡分别为34、22、38、57和42处;根据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和灾害点的潜在危害,建议对7处公路边坡进行工程治理,并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防范高等级公路营运期间路基边坡滑坡风险,本文立足于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依托某高速公路路基失稳事件实例,结合现场勘察检测数据和数学仿真计算,得出路基边坡滑坡发生率为21%、安全系数为1.04;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分别从滑体上中下部三个角度提出了对应的三类路基边坡滑坡治理方案;综合对比治理后滑坡发生发生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优选出最佳的坡面锚索框架梁支护结合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综合治理方案;最后对治理后的路基边坡效果进行评价。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公路路基边坡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及治理提供完善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滑坡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仅次于地震,发生率更是远高于地震,引起了政府及民众的高度关注。文章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系统的研究现状,针对高速公路边坡滑坡风险评估系统,从总体框架、系统设计重点、系统的特点及系统实现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福银高速公路福建段滑坡风险评价系统,给出系统风险评价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贵州某山区公路边坡,通过对该公路边坡工程地质情况的分析,对高速公路沿线拟开挖工程边坡的重点研究段进行划分,并对该公路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确定。通过因素层次结构法对边坡危险性的分析,将公路边坡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等级划分,分别为I级非危险区、Ⅱ级低危险区、Ⅲ级中危险区、Ⅳ级高危险区,就公路沿线边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危险区占比8.01%,中危险区占比41.72%,低危险区占比40.01%,非危险区占比10.26%。对重点段边坡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分析,采用Nsarma法对边坡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危险段提出加固措施,为该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效果,从护坡效果、生态效益、景观效果3个方面,通过专家咨询,建立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贵州省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护坡功能是影响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评价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所占比重最小;该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海南热带雨林的滑坡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建立热带雨林地区滑坡生态型防治方案决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吊罗山热带雨林地区滑坡为背景,采用主客观赋权法与模糊层次法相结合的改进主客观赋权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热带雨林地区滑坡生态型防治方案决策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主客观赋权法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边坡植树植草防护为最优方案,与传统均衡度变权法计算结果一致,基于改进主客观赋权法综合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十天高速公路汉中段工程为依托,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评价,研究确定了公路边坡失稳的模糊综合评价所需的因素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及因素集的权重,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公路边坡失稳进行了综合评判,确定出了典型灾害点的危险度等级。评判结果为:该边坡稳定性为高危险度,必须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5.
弃土场是公路工程的组成部分,由于在设计和施工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经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根据四川省道某弃土场病害治理工程实践,综合有限元分析和极限平衡理论对弃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对弃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计算边坡下滑推力,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速公路边坡风险源的分析,总结出6个主要的风险因素:降雨、边坡形态、地下水、地质构造、风化作用和振动作用,并得到了6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将6个风险因素分别划分为5个模糊等级,建立因素集。把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建立为5个等级的评价集,运用Karwowski隶属度函数推导得到各风险因素对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的评价矩阵,分别对高速公路边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进行了评估,基于风险评价矩阵得到风险等级大小。依托广河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对其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进行了评估,根据风险接受准则得到该边坡工程风险等级大小,并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两龙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浙江两龙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的工程特点,基于相关边坡或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防护加固工程或治理工程设计文件等基础资料,采用全线普查与重点复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专人排查与专家会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两龙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点进行逐段逐点的现场踏勘与调查,认真排查边坡工程病害,补充收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掌握边坡工程工作现状,综合分析和评价路堑高边坡工程的稳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明确的工后评估结论,为将来边坡具体加固工程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8.
依据贵州省某顺层岩质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基于滑坡动态渐进破坏的本质,结合深层位移监测对该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内部泥质软弱夹层是影响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高速公路建设对坡体前缘开挖切脚及强降雨作用下层面软化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通过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对滑坡进行针对性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19.
公路的改扩建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文中针对壶大(壶瓶山—大京竹)改扩建公路K16+640—700段边坡滑坡灾害,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分析边坡滑坡失稳机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后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提出锚索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方案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在陕北黄土地区发生频繁,给当地公路交通建设和运营造成严重危害。结合陕北地区S302(榆林至佳县)典型路段沿线岩质边坡的现场调研,研究对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了影响岩石崩塌灾害的因素,并通过专家评分法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并对公路岩质边坡崩塌灾害进行危险性分级及评价,并以k 18~k 17+400路段为例进行实例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