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船闸通过能力、建设工期和投资。针对株洲二线船闸工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的问题,根据株洲枢纽处洪水暴涨暴落、峰值历时短的水文特点,进行枢纽设计挡水位和不同重现期洪水历时分析,对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航道通航条件及不同特征水位时二线船闸工程投资情况进行论述,采用模型试验验证和测算投资比较的方法,得出"株洲二线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宜采用10 a一遇洪水标准"的结论。该研究方法对山区、丘陵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熊宇 《中国水运》2002,(4):14-15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通航在即,及时确立永久通航管理体制的问题显得日益紧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最近,有关部门提出了"闸调分开"的原则意见,提出调度权归三峡局,船闸设备运行操作与维护权归三峡总公司,三峡局选派优秀人员组成一个船闸设备运行操作与维护专业单位,三峡总公司将船闸设备采用合同形式交由船闸运行管理单位负责安全管理和运行.这就是所谓"闸调分开"方案.方案的核心问题是,船闸运行和过闸调度分由互不隶属且分属不同行业的两个部门负责管理,二者通过合同形式明确权责关系.笔者认为,要实现三峡通航管理目标,安全可靠的船闸运行是重要基础,灵活科学的调度指挥是主要手段,完善的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和高效及时的船闸修理体制是必要的支持保障条件.在目前研究明确通航管理体制的阶段,深入研究和完善通航调度管理体制尤其重要.船闸运行与船舶过坝调度能不能分离?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二者关系?本文就此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河航道等级的不断提升和扩展,内河水路运输货运量的持续发展,地方船闸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研究船闸通航调度系统,为缓解船闸通航压力,保障内河航运的通航秩序和通航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分析三峡船闸通航现状和船闸拥堵造成的影响,预测三峡船闸通航需求及船闸实际最大通过能力,提出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区河势受限段改建船闸上游通航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区河流改扩建船闸受枢纽坝区河势等条件限制布置难度大,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较差。采用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对依托工程沅水洪江改扩建船闸上游通航条件进行了研究。阐述设计方案工程布置条件下船闸通航条件及影响因素,针对设计方案船闸通航水流存在的不足,提出延长上游导流堤、调整透空堤范围、调整航线等改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河势受限段改建船闸通航问题,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葛洲坝船闸30年信息化历程的回顾和网络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论证了信息化为葛洲坝船闸通航带来的巨大改变:船闸运行更加安全,通航调度组织更加高效,船闸通航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引领着葛洲坝船闸通航管理进入一个信息化为显著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15日至2007年4月底,三峡船闸实施完建施工,实行单线通航;葛洲坝二号船闸于2007年3月1日至4月19日进行为期50天的计划性大修,葛洲坝只有一号船闸和三号船闸通航。在三峡船闸与葛洲坝二号船闸交织施工期间,两坝船闸通过能力均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为有效应对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现状,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汉江雅口航运枢纽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条件进行研究。阐述设计方案工程布置条件下的船闸通航条件及影响因素,针对设计方案在通航水流条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在船闸上游连接段外侧布置圆弧形隔流堤及河床局部疏浚等优化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枢纽船闸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9.
唐桂刚 《水运工程》2011,(3):117-120
船舶大型化给船闸通航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刘老涧船闸通过安装超高报警装置等来应对超高船舶对船闸安全通航的影响。阐述3种超高报警装置在船闸通航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着重介绍红外线报警器的选型、安装、故障诊断及排除。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水运需求,解决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受河段地形和涉河建筑物影响而导致的通航条件困难等问题,保障船舶安全通行,以抚河疏山水利枢纽船闸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枢纽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进行计算分析,针对不良流态问题提出优化方案措施,并对方案前后枢纽通航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调整船闸平面布置等措施对改善设计阶段的枢纽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是有效的。研究成果可为抚河疏山水利枢纽船闸工程通航及其他类似河段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山区河流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山区河流的水文特点,采用洪水频率法确定的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很难满足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要求,研究探讨了采用高水通航历时保证率法确定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对嘉陵江IV 级船闸水位选用标准提出了高水通航历时保证率99% 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2.
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布置方案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成果 ,阐述了引航道口门区不同布置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 ,分析了影响船闸布置和通航水流条件的因素 ,提出了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计玉健  冯小检 《中国水运》2010,334(7):34-36
本文介绍了葛洲坝一号船闸通航概况,分析指出葛洲坝三座船闸与三峡两线船闸通航能力上的不匹配,长江流量主汛期葛洲坝一号船闸通航流量标准提高,有效的扩大通过能力,并对提高标准后的效果进行了效益测算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三堡船闸的通航能力远远滞后水运的发展,如何通过工程改造使过闸能力得到提升,是水运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船闸管理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杭州三堡船闸是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的枢纽工程,由一线船闸和二线船闸组成。一线船闸于1989年建成通航,年设计过闸量300万吨,结束了江河咫尺相望却不能通航的历史,并拓展航程400千  相似文献   

15.
基于schijf方法,提出船闸通航船舶下沉量的理论预报模型;借助三峡船闸通航船舶下沉量实测数据,采用误差分析方法,提出理论预报值的误差修正模型;提出适用于船闸通航船舶的下沉量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6.
那吉航运枢纽船闸布置及其通航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模型并结合船模试验研究,对那吉航运船闸布置在左、右岸两个方案进行了通航条件的试验研究,同时采取工程措施改善其通航条件。经过比选,右岸船闸方案的通航条件要优于左岸船闸方案。  相似文献   

17.
水运经济的繁荣使船闸自90年代起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船闸时期",但是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过闸服务能力的不足,在船闸扩线、等级提升等硬件设施无法上马的前提下,如何提升"后船闸时期"通航效能,成为一个需要思考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王定 《水运工程》2024,(3):87-91
针对应用《船闸总体设计规范》进行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制动段布置时遇到的问题,从船舶通航安全角度阐述了船闸引航道制动段、口门、口门区和连接段的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现有船闸口门区通航安全判别标准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特性及船舶舵效原理,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船闸通航安全制动段水流条件判别方法,对船闸整体模型试验及船闸总体布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14日,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包括飞来峡枢纽、清远枢纽等五座千吨级船闸正式通航试运行,这也标志着北江航道即将由V级航道升级为Ⅲ级航道。这五座船闸的通航试运行,顺应了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消除了船舶过闸拥堵现象,航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252公里北江"水上高速"全线打通,至此,北江各枢纽  相似文献   

20.
姜红权 《水运工程》2011,(6):122-125
三堡船闸年设计通航能力为850万t,目前实际过闸量达3000万t.从增加船闸有效尺度、改善候闸条件、新建船闸3个方面进行了方案比选,探讨提高三堡船闸通航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