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磊 《中国水运》2014,(7):330-333
实时动态测量系统(RTK)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时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构建的组合系统。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施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突破。文中就以浙江省舟山市钓浪围垦工程项目为例,叙述RTK GPS系统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由GPS接收系统辅以倾角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桩顶标高检测组件等设备组成,解决了远海打桩工程的定位及沉桩过程的监测,并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文章介绍了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监测内容及功能,系统结构研制开发的过程,关键技术应用,计算公式推导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爆炸法处理软土地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爆炸法处理软土地基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重点介绍该项技术在浙江省海涂围垦工程中的试验、初步应用和完整应用过程及取得的成果。经过20 年来的发展和实践,爆炸法处理软土地基技术已从当初只能处理10 m 左右深度范围内的“落地式”断面结构发展到现今能处理20~30 m 深的“悬浮式”堤坝断面结构等较深厚复杂的软土地基基础,并在浙江省海涂围垦工程中实现了首次完整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更科学合理地开发滩涂资源,以水动力、水质、生态环境三种指标体系为基础,往下细分为二级指标,结合熵值法和灰色模糊聚类的方法对滩涂围垦工程方案进行适宜性评价。用熵值法通过数值计算确定各项指标权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进行滩涂围垦工程的适宜性评价及排序,并根据适宜性评分来进行模糊聚类,得到不同的分类,综合考虑适宜性评分最高的一类,为优化已有的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提供参考。在乐清湾围垦工程适宜性评价中,五个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按适宜性从高到低排序为:湾口开发工程方案、已有滩涂围垦工程方案、湾顶开发工程方案、高滩开发工程方案、滩涂极限开发工程方案。并将其进行聚类,为更合理地开发乐清湾滩涂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利水电工程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系统在监测方法、监测器械方面已经难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需求,因此,需要积极开发出新的测量方式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水平。对此,本文主要研究了GPS测量技术以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优势,详细分析了GPS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借助具体案例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腰沙—冷家沙匡围对周边水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江苏沿海大范围及小范围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将此水沙模型应用于腰沙、冷家沙围垦工程研究,通过流速流向、年冲淤变化指标,分析工程对周边海域水沙环境影响以及工程区域的年回淤强度。结果表明:围垦工程产生的影响范围有限,围垦工程南北两侧水域,流速减小,地形成淤积的态势;工程东段水流流速增大,产生一定的冲刷,对建立深水码头有利。  相似文献   

7.
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河航道工程的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水深地形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结合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使用的应用实践,探讨两者的优化组合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河床演变分析与定床水流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防洪和排涝的影响及周边各港口、水道涨落潮流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口内的防洪、排涝基本无影响,对工程周边附近的航道、港区、水道影响幅度小,影响范围有限。研究认为大、小门岛围垦方案实施对周边工程水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和局部的,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高程拟合求解GPS正常高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在连云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实践,探讨GPS高程拟合替代水准测量的可行性.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GPS拟合高程能够达到一定等级的水准测量精度,可以满足航道工程测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海涂围垦工程对周边水动力、泥沙冲淤以及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文章采用MIKE21水动力模块对舟山绿色石化围垦工程前后的水动力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经验公式对泥沙冲淤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海域整体潮流运动以往复流为主,围垦工程设计以顺应潮流运动方向为指导,工程前后大范围的流场改变较小,仅在工程周边受岸线改变的小...  相似文献   

11.
小门岛5万吨级煤码头工程潮流泥沙数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敬云  李文丹 《水道港口》2007,28(6):397-402
使用TK-2D软件对小门岛5万吨级煤码头工程进行了研究,对港池开挖后的流速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泥沙回淤强度进行了预报。研究结果表明:(1)大、小门岛围垦工程及5万吨级煤码头港区开挖工程实施后,与现状情况相比,小门水道及开挖区涨、落潮流速普遍增加;(2)在大、小门岛围垦工程基础上5万吨级煤码头港区开挖后,与大、小门岛围垦工程情况相比,小门水道及开挖区涨、落潮流速减小;(3)港区开挖后,泥沙淤积不严重,开挖后水深能够维持住。  相似文献   

12.
朱琳  黄远福  颜峰 《中国水运》2009,(10):127-128
GPS定位技术和测深技术是现代航道工程测量领域中应用最新和最广泛的技术,文章通过对赣江航道测量中现代GPS定位技术和测深技术的介绍和应用,阐述这两种测量技术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方法。测量实践表明,这两种测量技术相配合应用,保证了航道测量的精度,缩短了航道测量的周期,确保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徐国锋 《中国水运》2007,5(7):110-111
根据浙江沿海围垦工程中,介绍了在围海施工中如何对围垦的回填区域地基加快处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常见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在大面积测区的情况下面临诸多困难,不能满足周期性监测的需要,而GPS的实时差分技术方便、快捷,但是不能满足水平位移监测精度的要求。通过设计测量误差评估试验,采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应用数理统计理论,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增加平滑采集次数与点位中误差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测量精度,达到可以利用GPS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的目的,并进行技术分析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温州海域研究与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温州海域水动力泥沙研究进展情况和主要的开发情况及相应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岸滩稳定、沉积过程、潮汐、潮流、泥沙、台风风暴潮、卫星遥感等的研究及温州浅滩围垦工程、瓯江南口工程、航道整治工程、30万t级航道工程、大、小门岛围垦工程、乐清湾港区工程等开发工程。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传统水上抛石作业存在有单一GPS定位精度低、操作过程繁琐、施工条件受限等弊端,随着双GPS定位抛石技术的发展应用,施工工艺得到改进,可利用计算机定位软件,实时可视化监测定位船位、漂移距、抛石落点,减少移位误差,提升施工工效,控制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7.
徐锟  周娜 《水运工程》2021,(5):75-80
采用MIKE21-HD软件建立了大小鱼山海域潮流数值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在模型基础上,针对大小鱼山海域岛间的复杂潮流条件,利用潮流数值模拟分析大小鱼山围垦工程对周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围垦工程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围垦区附近,未对大范围海域水动力条件造成影响,潮平均流速变化基本在0.5 m/s以内。2)在围垦区东西两侧弱流区产生1.5~2 m/a的淤积,其余水域海床冲淤幅度基本在1 m/a以下。因此,该围垦工程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钱进  高龙刚 《中国水运》2014,(8):151-153
为研究铁基湾围垦工程对邻近水域潮流泥沙运动的影响,以东冲口为控制断面建立了三都澳海湾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采用分布在主要汊道上的7条垂线的同步水文测验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复演了三都澳海湾复杂的水流流态。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4种围垦工况下的潮流场、主要汉道潮量与分流比的变化,以及围垦所致的湾内泥沙年淤积强度、最终淤积厚度和淤积平衡时间。研究成果为铁基湾围垦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柯杰  卢勇  姚清涛  李宁  宋晓波 《水道港口》2016,(4):356-361,384
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根据江苏沿海发展规划,建立嵌套式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规划工程引起的水沙环境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大规模滩涂围垦规划工程对大范围水沙环境的影响较小,并未改变海域的潮流运动和悬沙分布特征。围垦规划工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临洪河入海口海域,近岸潮流、悬沙高值区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而在埒子口和绣针河口处,围垦规划工程引起的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现代新型科技不断被发明创造,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典型的现代科技已经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中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水下炸礁工程中最关键是要做好钻孔定位工作,通过精准地定位钻孔来确保高效炸礁,提高炸礁效率。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GPS定位系统,然后,分析了其在水下炸礁应用的意义,最后结合具体炸礁工程分析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