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河船舶溢油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溢油风险的评估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完全的复杂多因素综合决策问题,适合于运用灰色模糊系统理论进行分析处理.本文在阐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分析内河船舶与海船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内河船舶溢油风险评价体系; 通过征求专家意见,运用AHP方法确定了单因子的权重,结合灰度理论的相关知识,建立了内河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模型并做了实例计算,为下一步的溢油风险评估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受内河通航环境的制约,大型构件拖带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对此,根据内河大型构件拖带作业的实际特点建立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云模型理论相结合建立风险评价模型,通过MATLAB语言实现评价过程算法,并在MATLAB GUI环境下开发拖航风险评价可视化软件。对该模型及开发的软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内河拖带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及实用性,可为内河拖带作业的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河航道运输的特点,辨识出船舶因素、环境因素、船员因素、安全管理四个一级影响因素以及15个二级影响因素,通过改进AHP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内河航道运输风险大小。以贵州省某段内河运输航道为例验证,以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该段航道风险等级,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何睿  尹苓 《中国水运》2013,(12):45-47
文中从内河码头安全分析入手,研究了内河码头安全现状定性评价流程。以重庆市某内河码头工程项目为例,运用内河码头安全评价流程对该码头增加沥青接卸作业的安全风险程度进行了定性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本内河码头安全现状定性评价流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代表性,评价方法操作简便,评价结果正确,可适用于对内河码头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也可广泛应用于相关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当中,为内河码头安全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鉴于超大型船舶在受限水域航行风险评价不确定性的特点,运用证据理论建立了超大型船舶受限水域航行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在RAMBLER CHANNEL评价中,运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了超大型船舶在RAMBLER CHANNEL模拟航行操纵试验,结果表明评价模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评价内河海事执法人员的适任能力,依据适任力绩效评价理论建立了5个层次的执法人员适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灰色评价理论构建了执法人员适任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模型的建立对于内河海事执法人员的遴选与考核,提高海事执法水平,保护内河水域环境安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渡船横渡内河水域主要依赖船长的经验,依据周围水域的实时态势做出决策,无法对整条横渡航线进行整体把握。因此,所选择航法经常使渡船在航道中间,处于低速等待穿越时机的状态,横渡航行风险相对较高。建立安全评价模型,结合研究添加重要判据求得实际最近会遇距离,加入船舶尺度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作为适应度函数阈值。应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drithm, GA)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内河横渡模型,综合考虑经济性、转向角度和转向点数量求取路径的适应值并执行遗传操作。试验选取长江某渡口真实交通流数据作为输入进行模型验证,导出迭代所得路径关键参数,经过专家对关键参数进行分析比对,所得航线的经济性、及时性和安全性均较为合理,构建的模型可应用于渡船横渡内河水域航法寻优中。  相似文献   

8.
为维持内河客运业安全形势的稳定,在分析内河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包含6类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的内河客运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内河客运企业安全评价的灰色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构建内河客运企业综合评价模型。以A公司为例,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操作简便且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对于内河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航道维护工作并对不同区域航道维护进程进行适当评判,构建一个内河航道维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建立模型,以京杭运河苏北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内河航道维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海事主管部门的海上交通安全监管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降低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发生海上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海上交通风险动态预评估模型,确立风险矩阵,拓展海上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风险动态预评估模型可有效提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风险预警和安全操作建议,可为研发具有可视化、智能化预警监控功能的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海上交通风险动态预评估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史云霞  陈一梅 《水道港口》2007,28(5):337-341
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中,护岸结构型式的选择问题一直困扰着设计人员,为了更好地评价护岸型式的优劣以便作出最合理的选择,在分析影响护岸优劣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型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型式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江苏某内河航道的护岸结构型式选择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于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型式的评价与选择过程,为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内河交通污染事故的类型和特点、内河交通污染事故的原则和加强内河交通污染事故管理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内河交通污染事故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内河水上交通运输快速增长,溢油风险不断加大。近年来,许多研究员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文章就国内外几种溢油损害评估模型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内河水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加强内河溢油损害评估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杜梦  徐元 《水运工程》2017,(11):98-103
内河航道建设中在分汊河段面临汊道选择问题,尤其是大型内河航道建设因投资巨大且对河段航道格局有长期影响,选汊涉及的因素繁多且无法直接比较。以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福姜沙河段的选汊问题为例,在对不同选汊方案的港口适应性、通航组织风险、航行干扰、施工期运营期风险、航道服务水平、锚地便利性、投资及航道维护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CRITIC),建立多目标决策评价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对选汊方案优劣排序,并进行稳定性检验,得出福中+福北方案为最优选汊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内河航道特征提出航道服务水平概念及指标;以内河和渠化航道标准船型为依据对内河航道服务水平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服务水平等级;将船舶交通流理论和航道服务水平相结合建立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以淮河出海航道运行资料为依据,计算航道通过能力,并与设计水平年货流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供内河航道规划、建设、评估、维护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交通量连续式观测点和间歇式观测点的布设原则;在分析对观测点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内河航道交通量观测点布设方案的一种多目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内河航道网交通量观测点布设方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江苏段航道是我国内河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内河航道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江苏段航道的通航环境得到改善。目前,江苏段航道整体安全形势比较稳定,但是部分通航环境复杂的水域仍存在一定的通航风险。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实现对江苏段航道通航风险的准确评价,保障江苏段航道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平行控制的原理提出内河繁忙水域船舶航行风险管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阐述船舶航行风险管控平行控制的基本原理;构建内河繁忙水域船舶航行风险平行管控系统的框架并介绍其功能;探讨内河繁忙水域船舶航行风险平行管控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研究,为提高内河繁忙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监管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减少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s,VTS)监管水域船舶航行安全监管中的人为失误,减轻海事监管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船舶航行风险提供参考,推动智慧海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飞 《港口科技》2012,(2):33-38
针对目前上海内河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状况,从系统工程角度,分别从人为因素、硬件装备、软件条件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起评估模型。并运用基于AHP法的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上海内河水域船舶航行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得到了比较科学的评估结论。以此为地方海事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支持,并制订和完善船舶航行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船舶航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内河通航水域与非通航水域划分不明确,导致相关部门难以按照相应的法规条例对内河航行船舶实施监管的问题,对内河水域进行划分。从分析我国内河水域现状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中C~2R模型的内河水域划分方法,并依据相关原则构建内河水域划分指标体系,确定输入和输出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对宁波市内河水域进行划分,并将划分结果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划分结果相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