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辆外廓尺寸及轴距等参数是道路几何线形设计的关键控制要素。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设计车型的分类和其外廓尺寸已有详尽清晰的规定,而目前我国道路营运车辆仍存在部分外廓尺寸超规的现象,如大型构件运输车辆过长、过宽等情况。因此,现行标准中所规定的曲线段加宽值很难满足此类特殊情况下车辆转弯的需求。本论文将首先对国内、外的曲线加宽测算模型进行深入的理论对比分析,随后将以我国云南省某高速公路大件运输公路为案例采用上述模型进行实例应用。通过对比分析结果,确定我国与国外模型确定的曲线段加宽值保持一致,分析表明这一系列加宽值可以完善我国现行标准中对极限交通条件的曲线段加宽值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超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确保车辆行车安全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值,引入可靠度理论,以汽车在圆曲线路段行驶时不产生横向滑移为约束条件构建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圆曲线半径进行分析,并提出圆曲线半径的可靠度功能函数.对功能函数中的车辆运行速度、路面横向摩擦系数、道路超高值等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求解设计速度分别为1...  相似文献   

3.
道路在小半径圆曲线处需设置加宽。本文主要针对城市道路单车道立交匝道小半径圆曲线处,结合车道与硬路肩宽度情况下,对加宽值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四级公路平曲线上路面加宽常见的几何布置型式有如图1、图2所示两种。图1的加宽渐变段仅仅设在直线缓和段L_s范围内,呈三角形,故称之为三角型,即在圆曲线范围内路面加宽为不变的全加宽值W,圆曲线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其加宽值由直线段加宽为零按直线比例逐渐增加到圆曲线起点处  相似文献   

5.
《中外公路》2021,41(4):84-89
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大型车所需的路面加宽值,该文在分析日本、美国和中国路面加宽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的路面加宽计算方法,计算中国5种车型所需的双车道公路及立交匝道的曲线段路面加宽值。同时,假设匝道右侧硬路肩停靠大型客车,慢速通行铰接列车为前提,计算不同类型匝道圆曲线所需要的加宽值。  相似文献   

6.
一、弯道设计内容概要公路弯道设计中,一般要解决下述问题 1.圆曲线内的加宽及其过渡。要求计算圆曲线和加宽缓和段内任一桩号的路面及路基宽度; 2.圆曲线内的超高及其过渡。要求计算圆曲线和超高缓和段内任一桩号的中线及内  相似文献   

7.
张嘉照 《公路》1990,(10):19-25,4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曲线内侧行驶轨迹的半径,其值为加宽前路面内缘的半径加上1.5米。在圆曲线内,它实际上是路中心线的一条等距线。因此认为,在直线上和缓和曲线段,行驶轨迹也是路中心线的一条等距线。这条等距线与路中心线的线距为D=B╱2-1.5(米) (B是路面宽)一、视距曲线方程如图1,视距曲线是消除横净距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对于匝道横断面及其各组成部分宽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对我国运营车辆进行调研,提出了不同车型的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当前常见车型对规范中车型尺寸进行了修正。在选定小客车与大型车代表车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横断面宽度影响模型,使用被多国规范所采纳的斯特拉霍夫经验公式和波良可夫经验公式对不同车型专用匝道车道的宽度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匝道车道宽度推荐值。基于驾驶员心理特性和停车视距的因素,在考虑侧向余宽、车身宽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驾驶人停车视距需要的不同圆曲线半径对应的匝道侧向净距值计算模型。结合匝道车道设计宽度,提出了左侧硬路肩宽度推荐值。从硬路肩紧急停车的功能出发,建立了满足紧急停车需求的匝道右侧硬路肩宽度计算模型,提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右侧硬路肩宽度推荐值。根据车辆的转向和转动半径,建立了车辆行驶轨迹的几何模型。以大型车宽度为最不利条件,在车辆转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圆曲线设计半径和匝道车道数计算了匝道加宽位置和加宽值宽。根据驾驶员视点位置和车辆运行特征建立了曲线内侧车道视距计算模型,从而得到了不同设计速度的侧向余宽。综合考虑匝道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研究结果,提出了匝道总体断面宽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第五条(3)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0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加宽的方法目前都是在圆曲线(或主曲线)范围内按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0.
现行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标准路拱横坡的公路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进行了规定.在道路几何设计过程中,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大于对应规定值时,一般习惯不设置缓和曲线及超高.该文针对这一设计习惯对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某高速公路事故高发路段处治案例,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即使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也宜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的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设计任何等级的公路,都采用适用于各种地形的统一技术标准。考虑山岭区道路所不同于平原区、丘陵区道路的地方,是在于平面上有很多的弯道以及有很多地段具有最大坡度,因而必须注意去适应这些山岭区的特点,使某些技术标准更为切合实际。山岭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圆曲线最小半径。这种半径用下式来计算: R_(最小)=V~2/(127(φ_2+i_B))公尺式中:V——汽车速度,公里/小时; φ_2——车轮与路面的横向粘着系数; i_B——超高坡度。在山区道路上所能达到的速度,是由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纵坡、滚动阻力系数等等来决定的。图1表示出苏联一般的汽车最大行车速度与纵坡的关系。根据这个图和前述的公式,计算出圆曲线最小半径与道路纵坡的关系。在计算中采用φ_2=0.16,i_B=0.06。使用图2中的线图,就可能根据汽车行驶的实际情况为山区公路选择出圆曲线最小半径。用这种线图总是能使圆曲线半径比全苏标准中所规定的半径小些。在全苏标准中,只考虑了等级而不考虑地形;因此,根据所  相似文献   

12.
计算公式:F=W(NL+K) 式中:W—曲线(加权)平均加宽值(米), N—要加宽的曲线个数; L—曲线一端加宽援和长度平均值 (来), K—曲线长度总和(米); F—曲线加宽面积总和(米“)。 1.根据平曲线(加权)平均半径,用内插法求出平均加宽值(所得的加宽值即为加权平均加宽值)。平均半径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得。 2.平曲线的累计长度K,计算平均半径时已经累计了,在此不必再累计。 3.根据平均半径,用内插法,求出曲线一端渐克段,乘上要加宽的曲线个数N,得曲线一端的渐宽段长度的总长。 4.据我的经验,按逐个曲线算,每公里需要20~30分钟。按上述办法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山区高速公路在侧风作用下的行车安全问题,基于CarSim仿真软件构建特定道路模型和侧风模型,选取车辆滑移角和侧向加速度作为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将圆曲线半径、路面摩擦系数、行驶速度分别作为单一变量,系统地模拟了侧风作用下山区高速公路行车稳定性.结果表明,降低车速、增大路面摩擦系数和圆曲线半径,可以有效地减小车辆的滑移角和侧向加速度.以7级侧风为仿真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可知:80 km/h设计速度对应的圆曲线半径极限值应为280 m;路面摩擦系数为0.4和0.18时,分别限速70 km/h和60 km/h可维持车辆稳定性;105 km/h是车辆危险驾驶的临界车速,如进一步考虑舒适性,则应适当减速.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国家规范对道路建筑限界的要求,阐述了安全带宽度对道路建筑限界宽度的影响,安全带宽度在不同的路缘石高度下的具体位置。随后对道路建筑限界在道路平面半径小半等于250m时的路段加宽设计纳入道路建筑限界的范畴,通过不同规范对加宽值进行计算,并给出建议的计算方式和合理的加宽值,以便在城市道路红线调整困难的情况下,给出了灵活处理道路建筑限界的要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积雪冰冻地区公路行车安全,提出了基于人-车-路虚拟试验的冰雪道路平曲线段行车安全分析方法。首先选取影响行车安全的冰雪路面摩擦系数、曲线半径、曲线超高值3个最重要参数作为安全影响因素,选定松软雪路面、压实雪板路面、结冰路面3种危险路况,采用纬地三维道路软件和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分别建立了超高值为3%、4%、5%、6%和曲线半径为200、400、600、800、1 000m的不同组合的三维路面,改变3D路面的摩擦系数,并考虑不同等级路面粗糙度和车道数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曲线要素、超高值的冰雪路面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以小汽车和载重货车为基准模型,然后与道路模型和驾驶员模型构成人-车-路虚拟试验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在仿真道路上的安全性试验。基于此提出了小汽车和载重货车在松软雪路面、压实雪板路面、结冰路面3种路况下,不同曲线半径和超高值对应的安全行驶速度,为合理确定冰雪道路平曲线段的限速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汽车前灯散射角、隧道标准断面以及驾驶人在隧道中驾驶规律的研究,并考虑汽车左转与右转行驶的不同特点,计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满足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内螺旋展线停车视距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结果表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曲线隧道内停车视距的要求;计算给出的最小半径不仅可以满足高速公路曲线隧道内停车视距的要求,而且可以保证隧道不加宽和超高不过大的要求,保持隧道内轮廓的统一,减少了设计和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冬季冰滑路面摩擦系数实测数据论了建立寒冷地区道路线型设计技术标准的必要性,并从道路摩擦系数角度讨论了冰滑路面上车辆爬坡能力,制动滑行距离和平曲线范围内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进而提出寒冷地区道路线型设计中的最大纵坡、停车视距和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等三项指标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5,(11)
针对我国公路安全评价中停车视距检验只考虑路侧道路建筑设施或者跨线构造物等静态设施的现状,研究在公路弯道行车过程中由于道路平曲线曲率的存在而导致的相邻或者对向车道车辆遮挡驾驶员视线的情况,提出动态停车视距的概念。通过分析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的车辆位置、驾驶员视点位置、车身宽度、道路横断面宽度、圆曲线半径等因素,建立动态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并基于上述因素确定最不利和正常的驾驶情形,对双向四车道和双车道公路进行分类研究。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最小圆曲线半径的规定对各设计速度的公路动态停车视距进行安全评价,结果发现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安全行车的要求。最终,针对不同设计速度的公路提出最小圆曲线半径的建议值,并对不良路段提出安全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林区公路测设中,除测设越岭线较困难外,合理选配圆曲线半径,也是不那么容易的事。如何选配好圆曲线半径呢?根据我多年的测设实践,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根据林业部颁布的“公路规程”,乙类地区,林区三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尽量选用75米以上。大于或等于75米的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和加宽;小于75米的圆曲线半径,必须根据“公路规程”的要求,设置超高和加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路平曲线内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仁泉 《中外公路》2005,25(2):8-10
视距对汽车行驶安全十分重要,该文根据汽车行驶特点,对满足视距要求的最大横净距进行了分析计算。对于双向双车道公路,计算得到的最大横净距较规范公式计算值大b1(外侧车道加宽值);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当汽车左转弯时,易受中央分隔带防眩物等阻挡,平曲线半径宜采用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的2~3倍,以满足视距要求。文中对现行路线规范的最大横净距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