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中一些常用的监测手段及监测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综合运用表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等手段,分析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可供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郑峰  王绪锋 《港工技术》2011,48(2):49-51
原位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组成部分,在施工组织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某填海软基处理工程的原位监测,利用3种方法预测工后沉降,并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基于实测沉降数据和"曾国熙等速加荷法"反向分析地基的固结度,并根据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综合评定软基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监测技术方法难以用于护滩堤工程这类水下建筑物软土地基分层沉降监测。针对鳗鱼沙护滩堤水下软土地基分层沉降的安全监测问题,提出新型测量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可避免干扰施工、保护仪器良好工作并获得地基土体压缩量。通过现场仪器安装埋设、原型监测试验及监测成果分析,得到施工加载期和结束运行期水下软基分层沉降及土体压缩过程规律。结果表明水下软基保持安全稳定,验证了水下软基分层沉降新型监测仪器设备及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埋设在砂肋软体排上的原形观测仪器,对防浪围堤抛石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尽管抛石初期地表沉降速率很大,但综合测斜、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分析,地基依然保持稳定。采用袋装砂和塑料排水板的软基处理方法完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5.
介绍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工程中常用的监测手段及监测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综合运用表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等手段,控制施工加载期的加载速率和荷载维持时间,确保施工期的安全性,并通过量测数据进行固结度计算和工后沉降的估算,以期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可供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天津港陆域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采用双曲线法推算固结度,提供卸载依据;分析原海底以下土层沉降量,得到原海底以下土层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31.9%;由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了解软基的加固机理;真空预压前后进行钻探取土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分析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十字板强度的变化情况,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姜海青 《水运工程》2013,(3):195-198
在用真空预压法进行软基处理过程中,对于真空预压引起的竖向、水平向影响范围的大小往往决定着软基处理的成败。为此,以江门新会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大面积软基处理工程为依托,通过在加载区内进行表面沉降、各 深度真空度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在区外进行表面沉降、水平位移等数据观测的方法对整个真空加载过程进行定期数据采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真空预压法加固大面积软基工程中真空荷载影响范围,可在处理效果和对周边影响方面为珠三角地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可靠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正珍  邓昭林 《水运工程》2005,(8):67-69,74
根据厦门岛西岸线整治工程B标段173m长岸线采用水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介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在潮间带软基处理工程中的设计、施工、监测及加固效果。通过成功地应用水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并与同等的堆载预压加固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该方法具有施工工期短、软基强度增长快、地基沉降量小且造价低的优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伟  孙爱华  张宁 《水运工程》2012,(9):170-173
砂井是利用土的排水固结原理来处理软弱地基的代表性施工技术。针对现有的软基沉降计算和预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离散单元法中二维颗粒元法PFC2D建立了砂井二维模型,对砂井地基堆载沉降过程进行二维离散元仿真模拟。采用由2~7个不同组合方式的簇单元来体现软基的孔隙率,改进了PFC2D中的水位降深模型,分析了软基沉降过程中水位的变化规律。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模拟沉降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7,(4):412-415
结合岳阳城陵矶新港陆域堆场软基处理工程,根据地基沉降分层总和法计算方法,采用地基附加应力等效原理,确定原地面大面积堆载沉降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大面积堆载沉降试验是一种较好的沉降试验方法,通过分析预测出的不同地基处理方案的工后沉降量,进而优化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指导了陆域软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1.
以古雷填海造地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为背景,对振动沉管砂桩处理软基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反应土体竖向加固与沉降状态;深层水平位移体现土体固结程度;孔隙水压与地表沉降紧密相关,反应土体加固强度。  相似文献   

12.
模袋固化土海上围埝技术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埝是围海造陆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对模袋固化土作为海上围埝的技术进行研究,在室内短时间内真实地模拟实际工程情况。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了模袋固化土围埝填筑和吹填阶段地基的沉降、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和固结变形情况,并与实际工程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地基变形以沉降为主,孔隙水压力在围埝填筑完成后半年内基本消散完毕,地基固结度达85%以上,地基整体稳定。认为模袋固化土海上围埝技术对软基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整体稳定性好。模型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监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对软基处理后的工后沉降有着不同的控制标准,本文从总结处理效果及丰富工程监测资料角度出发,结合珠海横琴某工程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期间观测成果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双曲线法、三点法、浅岗法推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工后沉降标准较严格的铁路、隧道、高速公路等工程宜采用双曲线法推算,而三点法更适用于普通道路、桥台、地坪、堆场等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工程项目,同时,为后期该区域的软基处理工程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均提出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港口工程中位于深厚软基上的堆场经常采用预压固结法进行软基处理,设计时需要考虑堆场的沉降、固结稳定时间、施工阶段的划分,以及使用过程中堆场堆载对轨道梁的影响。本文利用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对某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沉降量-时间关系、指导了合理的施工工序、并分析了地基处理后堆载对轨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机场扩建项目填海及软基处理工程的原位监测情况,利用双曲线法、指数三点法和Asaoka法3种不同方法预测地基最终沉降,并计算平均固结度,分析软基处理效果.同时,基于实测沉降和曾国熙分级加荷法建立简化计算模型,计算地基固结度,并将该固结度计算值与地基平均固结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高效节能真空系统与传统抽真空设备工艺相比具有节能、安全、稳定等优点。本文以某港口地基处理工程为基础,分析和总结了采用高效节能真空系统进行软基加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检测数据,探讨了地基处理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此类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卢建利  高军 《港工技术》2011,48(6):54-56
以某港区吹填土软基处理工程为例,重点介绍在施工中应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工艺的试验情况,通过对分层沉降量、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和地下水位变化等监测数据和软基加固后检测数据的分析,表明采用该技术加固吹填土超软弱地基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今后类似的软基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章途鑫 《珠江水运》2023,(10):94-97
堆载预压法在软土地基处理应用较广,为了研究其在温州地区深厚软土地基加固效果,通过设置表层沉降、深层沉降标、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等施工监测内容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处理后地基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处理后的地基较为稳定,堆载预压法在温州地区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施工工期较长,地基处理效果较好,能够达到预期加固目标。  相似文献   

19.
舒志明  聂坤超  王航 《水运工程》2020,(S1):159-163
针对孟加拉Mirsarai护岸工程的沿海软土地基,采用排水板软基固结沉降法进行处理,对塑料排水板材料特性、堆载方案、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排水板打设后堆载过程及满荷后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监测数据,利用双曲线、Asaoka、指数函数法等固结沉降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地基沉降趋势,得出最终沉降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拟合度均较高,预测出3个里程的最终沉降量分别为161.04、381.68、369.80 mm。  相似文献   

20.
翟焕明 《水运工程》2017,(S1):105-108
为保证防波堤施工过程中堤体地基和结构的稳定性,设置堤体沉降监测、戗台沉降监测和堤体孔隙水压力监测3个观测项目。结果显示:在施工初期,由于施工速度快、加载间歇短,造成地基出现瞬时沉降过大;堤体成型后,各监测数据区域稳定,变化速率缓慢,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高。根据堤体实测沉降数据,通过双曲线法计算的土体固结度较高,地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