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点生气     
这项运动高端而纯洁的时候怎么可以忍受被人如此践踏权威和地位?我想莫斯利先生在作乐的时候忘却了这些,放纵了自己!  相似文献   

2.
我从未想过会与如此优雅的一辆跑车共同参与一项拉力之旅,更何况我还有诸多的队友,看着高速公路上鱼贯驶出的阿斯顿·马丁车队,此起彼伏的发动机声浪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3.
双石 《摩托车信息》2007,(22):38-41
对于我来说,红军走过的雪山和草地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我一直想重走一回红军走过的这段路程.我也曾经对个别地段进行过尝试,这才发现重走计划很难完成,仅红军三大主力翻越过的雪山加起来就18座,其中大多数是人迹罕至,但越是如此我就越是禁不起诱惑,想重走一回雪山和草地的想法一直在心里徘徊.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自孩童时期就想追求的目标,很开心能够突破现状,现在真的有那种美梦成真的感觉!"莱科宁在法拉利车队官方网站如此表示:"过去我常说我要成为世界冠军,尽管我曾多次与其擦身而过,但现在所有的形势已然好转!最后这场赛事令人相当感动,我想我从未在驾驶舱里历经如此美好的一场赛事,这就如同天上掉下来的礼物一般,所有的事情都进行得相当顺利!"  相似文献   

5.
<正>人的命,天注定。这话说起来令人丧气。可事实摆在那儿,每个人的命运不同,恐怕不是你我说了做了努力过了就能成事的。冥冥之中,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个神在主宰着每个人的命运。就拿我儿子来说,人儿不大,就经历过两次车祸。我有时在想,难道命里注定会如此吗?第一次,是在他两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张闻宇 《摩托车》2010,(8):22-22
<正>2010年7月2日,北京路得宝马车行门前的广场上,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些人,一群来自欧洲的宝马骑手,他们穿越了欧亚大陆,驾驶宝马摩托车从英国伦敦出发抵达了中国北京,一共穿越21000公里,历时80天。在前往北京路得的路上,我还在想,这些人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如此有激情,能做出如此疯狂的事情。当车停在北京路得的停车场上时,  相似文献   

7.
未想过日产与雷诺的合作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1.6升家庭轿车各方面性能都平衡得如此理想,甚至都有资格跻身同级较高水平,然而TIIDA给我印象最深的肯定是,让你未曾想过的如此宽敞。  相似文献   

8.
康青 《驾驶园》2002,(7):21
我想开过车的人对自己面前的新车,都有一种想尝试的感觉,我就是因为这样,有次居然去接从没摸过的卡车.  相似文献   

9.
迈腾2.0TSI绝对是一辆不平凡的车,当为其装上GTi那副200匹马力的TSI引擎后,从没想过一辆行政级轿车也能如此让人痛快的驾驶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若想提升自己,需要走出去看看,至少我是给自己旅游挂上了如此高大上的理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虽然我看过的报道都说韩国人压力比较大,但看街道那些细节,他们也挺有情趣的从北京到首尔的距离,比北京到上海还近,当我手里那份飞机餐还没吃完,就准备要落地了,虽然难吃但看着被空姐抢走也颇为舍不得。总以为人在海外,很多事情会诸多不便,但走出飞机的一刹  相似文献   

11.
M&M’S糖豆鲜亮的颜色深深吸引着我们的视觉神经,漂亮的东西总是让人有想吃的欲望,更何况它还是如此的香甜。当一堆跃跃欲试而且颜色鲜艳的小车停成一排在我面前,同样让我为难,更何况它们是全新Polo,这让我无从下手,因为选择一辆就意味着放弃其他,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技术讲堂     
《汽车杂志》2009,(9):266-267
什么才算完美匹配 Onon大师你好!我是最近才开始看《汽车杂志》的.当我看到技术讲堂时更是有相见恨晚之感。现在很少人会如此诚恳地回答读者问题啦。我想请教个理论上的问题.如果抛开你个人对品牌的喜好.功放与扬声器如何匹配?不同品牌的搭配在一起会不会出现水乳交融的完善组合?  相似文献   

13.
福建的背面     
柴颖慧  徐雨 《汽车杂志》2007,(5):168-172
从前,福建之于我的印象便只有厦门了,那是一个美丽而安逸的海滨城市……从没想过会有机会如此亲近福建,没想到,它的另一面竞如此古香古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黎民 《轿车情报》2008,(11):130-131
经常在想,为什么雷克萨,斯能在国内卖得如此好。但当我之前驾驶数日LS600hL之后,那种舒心惬意,实在是让我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15.
大本 《车主之友》2016,(3):154-159
汽车设计哪国强?你是会倾向于法国人的生性浪漫还是会被德国人的严谨征IE?也许你更认可日本人的认真态度或是沉迷于美国人的冒险精神。而我个人最欣赏意大利人的汽车设计,不管是民用还是赛用,细节还是整体。意大利的汽车设计更像是“反工业化设计”般的存在。抱歉我不懂红酒,但我觉得如果在这里用上“好似一瓶陈年红酒般的韵味但又极具个性和新奇感”,如此的比喻应该是最为恰当的吧。提笔之前本想是详尽的介绍下意大利著名品牌阿尔法·罗密欧在北美市场的兴衰史,也通过一段时间的查阅资料补足了对这个汽车品牌的了解,但我内心对意大利汽车设计的热爱让我放弃了照本宣科似的转述历史。我还是更想通过意大利经典老车中的细节来展现属于老车的那股子热情!像心中的那一抹红,跳跃出枯燥的数据范围,肆意抒发!  相似文献   

16.
吴迎秋 《车时代》2010,(1):18-18
早就想写篇关于高尔夫6的文章。过去一段时间,看了不少人谈了对这款车的看法,有许多同感,只觉得有些判断还拿捏不准,所以迟迟没有动笔。目前,有朋友找我,希望尽快买到一汽大众生产的高尔夫6,一打听,得知年前根本不可能拿到车,这令我很是惊讶。说实在的,我看好高尔夫6,但如此紧俏却是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17.
陈洋 《汽车与运动》2011,(1):156-159
原本我还在想香港那个弹丸之地,怎能有如此大的面积建设赛车场!却没想到名为香港站,实际上确是在广东肇庆赛车场举行。  相似文献   

18.
开宏 《驾驶园》2001,(10):41
"车怕人"是我那几位开车朋友的感叹.我也有此同感."车怕人",褒耶?贬耶?令人深思.自从一百多年前世界上诞生第一部汽车后,车祸就应运而生.至今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人死于交通事故这"无声的战争"中.如此,应该是人怕车,岂能车怕人?  相似文献   

19.
专题后语     
看过了我们对纽伯格林北环赛道的介绍,也阅读了对于纽伯格林北环赛道的评价,也了解了如此众多已经在北环赛道战斗过的高性能车辆,在这里我还想说一说为何欧洲消费者如此崇拜纽伯格林北环赛道。  相似文献   

20.
HILTON  OD 《车时代》2010,(9):146-153
在今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概每隔4分钟,观众就会集体惊呼一次。我找准了这个时间节点,开始仔细地观察,我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能让观众如此整齐地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