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幽默     
张承 《汽车运用》2004,(4):45-45
他为什么笑甲:“小刘死了为什么还说他在笑,这是怎么回事儿?”乙:“小刘是被公共汽车撞死的,当时,他刚知道彩票中了大奖,根本没看见公共汽车开过来,所以他是含笑而终的。”驾驶员的幽默一天,一位出租车驾驶员开车在马路上溜达,突然看到前面一辆老普桑的后挡风玻璃上贴着一排很大的字:“车老、人老、手新,千万别撞我!”“嘿!这开车的老同志挺幽默,写得有点意思。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看不清,写得是什么呀!肯定也是挺逗的一句话,我得瞅清楚喽!”于是出租车驾驶员一点点靠近,再靠近点儿,还是瞅不清。再往前来点……“哐当”!得!追尾了!这回那…  相似文献   

2.
"车痴"崔毅     
“车痴”大名崔毅,一个自称没有摩托车就活不下去的铁杆发烧友,由于玩摩托车玩得到位而在单位里小有名气。“车痴”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对所有带轮子的东西特感兴趣,他当时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个汽车司机,因此只要有谁说带他去坐车,他马上就会跟人家走,幸好那时的人贩子还不多,否则这家伙现在还说不准在哪儿呢! 参加工作以后,崔毅又不可救药地迷上  相似文献   

3.
认识Tiger Lee好几年了,每次他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过来一般就两内容:一是对我新一期的文章表示鼓励,二就是询问新车,他对新车的走向、新技术、数据等特别关心,比我还清楚,对国际各大车展中推出的高端车型如数家珍,是个真正的玩车族!最近他刚购入一部保时捷Cayman S.发了图片来跟我“炫耀”,我就顺道“抓”住他聊了一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款家庭用车,长城酷熊沿用外国流行的“K-CAR”概念,其出色的性价比备受玩车迷的青睬,被动“手术”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相似文献   

5.
尹华林 《汽车杂志》2010,(7):232-232
Tonny是室内灯饰设计师,他喜欢自己的灯拥有一种鳞次栉比的美感,细腻中渗透着流畅。“灯饰设计需要用艺术的审美观去细细体味,而玩汽车,则是一种刺激的感官体验,两者截然不同,却让我的生活没有缺失,达到了一种和谐互补!”  相似文献   

6.
《车迷》2022,(3):98-99
一辆割草机,317公里混恩仇。影片中的老爷子说:“我这个年纪,总算曾见识过一点点人生。”人生是什么?是面对无数条岔路时的选择,是无路可走时的坚持,是一次次固执的争吵,还是一个个善意的谎言?人生,有时候真实得特不真实,就像这部改编自真实新闻报道的影片;有时候又假得特真实,即便医生认定史崔特先生的身体已经千疮百孔,他还是对自己的女儿说医生认为他会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7.
那一种感觉     
陈鸿拉开卷闸门,进店还没转身,就听得一声刹车。一回头,深蓝色奥拓车已停在路边。门开处,钻出的人瘦如麻杆。“陈老板,恭喜发财,恭喜发财。”打着哈哈,麻杆一脚早踏进店来。这是长林,陈鸿多年的朋友。和他一样,有玩摩托的瘾。不同的是,长林经济好,一辆接一辆换,全是新的。陈鸿不行,虽也一辆辆换,可都是“二手”。唯一值得自慰的收获是,八九年下来,练出一手好修理技术,名声大得连县城里的同行都常专程请他去“会诊”。否则下岗以后,任一起玩车的朋友再鼓动,他也不敢在竞争这么利害的摩托修理市场上开这个小店。  相似文献   

8.
爱你爱不够     
《摩托车》2003,(11)
我从小就迷恋摩托车,那时,公路上奔驰的摩托较少,大多是幸福250和嘉陵CT500。家里一有骑车的客人来,我就常常围着车看个不停,摸摸这儿,动动那儿。 记得有一次去邻居家玩,看见电视里在主人公潇洒激情的玩车动作,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这个计划一直在我脑中谋划着,一直到我结束学生生涯以后才得以实现。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一个人在街上闲逛,遇到从前的一位好友。无意中我听同学讲,他表哥又买了—辆新车是宗申150-A加长太子款的,特棒!想把以前的那辆旧车转让,问我是否能牵一红线。我顿时灵机一动,问了该车的一些情况后,便对他讲,自己有  相似文献   

9.
最新涡轮发动机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urbocharger就仿佛是件法宝,能让平庸的引擎变成让人顶礼膜拜的神器。这样的诱惑同样让各大车厂的引擎工程师为之倾心。于是原本特立独行地“玩”自然吸气的厂家,也开始探索Turbo能带来的狂野动力;原本“玩”Turbo的厂商开始变着法子压榨涡轮的每一滴潜力;更有甚者把Turbocharger和Supercharger统统装入引擎舱。这样的结果就让加给引擎的“压力”有了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仅有一点点变化而已,而且并不明显。因此2010款的指南者好像跟我们玩了一次“找不同”的游戏  相似文献   

11.
《汽车杂志》2007,(6):190-191
在赛车圈里,光头佬可谓大名鼎鼎。招牌式的“亮丽”光头,成了他独步国内赛车圈的标志。从早期国内改装和地下飙车刚刚开始起步就开始玩车,到现在“不地下飙车,要玩还是到赛场上尽情表现”,人称光头佬的何伟航完成了一个“浪子回头”的传奇历程。  相似文献   

12.
徐雨 《汽车杂志》2005,(4):63-63
一款在中国投放车型不管卖了多久换个脸就能再维持好几年,这点各大车厂深得其道,东风日产作为在中国最早建厂的厂商之一更是尝尽甜头。新阳光的上市再一次验证了这点,这将仍是备大厂家在中国继续玩下去的一个魔术表演。  相似文献   

13.
与阿Dic在麦当劳见面,第一印象就是个温文儒雅的男生。当年还不知道奔驰为何物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一位老师,说“汽车就是男孩的大玩具”,跟他聊天,也就像一起玩玩具一样开心自然。  相似文献   

14.
早听说郭东临有一辆能睡觉的“大篷车”,我们特想见识见识,找了他几个月最后终于在排演现场见到了他,并执意想让他讲讲他的“大篷车”。谁想平时说起小品来大大列列的郭冬临一提起他的大篷车”却极小心,可能是把我们当成间谍了,怕暴露他“大篷车”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15.
郑有娣 《车时代》2014,(5):21-21
在雷克萨斯还被叫做“凌志”的时候我就认识它了。那时我在上高中,依稀记得每当放学就会有一辆“三点零五分”LOGO的车停在校门口,接走我们学校最帅气的校草。那时感觉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即,每天的怦然心动就在放学的那一刻,看着他上车,看着那辆“三点零五分”缓缓的消失在车流中。后来才知道那个顶着“三点零五分”LOGO的车叫“凌志”。也不曾记得“凌志”何处让我如此的印象深刻,或许是那时的情窦初开让它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慢慢长大的同时I这个社会也在迅速地变化,“凌志”这个名字已经被“雷克萨斯”所取代。但“三点零五分”的LOGO始终让我保持着心动。  相似文献   

16.
悍马这家伙!爱车族恐怕是无人不晓。 先别说他特“各”的那副模样儿,单就他从问世以来所表现的非凡成就足以令所有的车迷为之倾心!  相似文献   

17.
骑车趣事     
我是一位摩托车迷,骑车已有十五个年头,最大的嗜好是换车。摩友们说我换车比换衣服还勤,其实这不过是玩车族的“通病”,认为玩过的车多经验就多,驾车技术就高。此说法不无道理,车换来换去,使我成了“老姜”,得到一帮摩友的“崇拜”。1997年成立龙脊摩托车协会时,大家一致推选我为头,且连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的F1开赛前,和其他大牌的拉力爱好者一样,“东欧赛车先生”库比卡去意大利玩了一下票。谁也没想到,他这一去把整个赛季都报销了。伤势需养一年,最终雷诺F1车队用“老人”海菲尔德顶替了他,库比卡以后的F1职业生涯很可能也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队伍在变、任务在变、装备在变,每一次变化都引发出安全行车系列难题。作为安全行车就如走钢丝绳般的运输分队,玩不得半点“虚”、掺不得半点“假”,广州军区某炮兵团汽车连组建50年来,紧紧把住预防、队伍、技术等关口,始终坚持以从难从严、科学务实的作风建连育人,不断创造安全行车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杂志:怎样走上职业车手这条路的?说说从学生到车手之间这个过渡时期的情况。彭天伟:我是四川人,因为爸爸妈妈在广东开店所以把我接到广东读书。广东的家旁边有一个摩托车越野场地,于是我经常去玩。后来彭活英教练见到我就问我:喜欢玩车吗?我说喜欢啊,他就借给我一台车让我玩。也许是他觉得我有作车手的潜质就有心培养我,加上我在学校很不听话,于是就放弃学业专心学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