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上海宣布将在2019年7月1日正式执行史上最严厉的"国VI b"排放标准。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省级行政单位宣布提前开始执行国VI标准,减排大潮来势汹汹,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严苛标准带来的种种考量,身陷"严冬"车市的汽车企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3年行动计划》要求: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Ⅵ排放标准,以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19年6月28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关于北京市提前实施国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规定自2019年7月1日起,重型燃气车以及公交和环卫重型柴油车执行国Ⅵb排放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起,轻型汽油车和重型柴油车执行国Ⅵ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7月1日,是汽车行业尤其是商用车行业一个重要的日子,按照国家标准,从此我国所有汽车排放标准将全面进入国Ⅵ(实际为国Ⅵa,下同)时代,而最后一类实施国Ⅵ的便是重型柴油车。按照国家标准,此前2年、1年,我国燃气车辆(重型)"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于2019年7月1日、轻型汽车(油/气及混合)和城市车辆"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于2020年7月1日,已经实施了国Ⅵa排放标准;2021年7月1日起,重型柴油汽车"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也将全面实施国Ⅵa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内燃机汽车(含油/气及混合)将全面进入国Ⅵa时代。(注:此处重、轻型汽车的界限是:总质量3.5 t。)  相似文献   

4.
<正>1重型柴油车的国六排放标准随着国家"蓝天保卫战"的实施,环保升级"迫在眉睫",柴油车排放标准升级如同箭在弦上。2018年7月3日,生态环境部刊发"关于发布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7691—2018)的公告"(以下简称"新国标"),宣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之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广东等6省市相继宣布将于2019年7月1日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对于重型车而言,无论是压燃式还是气体点燃式柴油机,要想满足史上最严苛的国六排放标准,都必须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环保局拟在2012年7月1日率先执行国V排放标准(相当于欧V),国V标准未正式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车辆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征求意见稿)已发。我国将"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作为能源战略之基本方针,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6.
汽车信息     
正2021年7月1日重型柴油车实施国六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公告。此公告的发布,意味着今后的重型柴油车将在规定的时间点内,全部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此标准将在2019年7月1日起实施。针对不同车型,《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准,大致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国六排放标准,燃气汽车先行。标准规定:"2019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登记注册的燃气汽车应符合本标准要求。"第2阶段:标准规定:"2020  相似文献   

7.
信息广角     
机动车国三排放标准如期实施在近日举行的中日汽车燃油国3、国4排放达标技术交流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重申了机动车国3排放标准实施日程。即今年7月1日起,全国实施机动车国3排放标准;国3加装OBD车型式认证时间推迟到2008年7月1日,企业生产销售有一年过渡期,届时国2排放的轻型车将不能继续销售;2009年7月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家出台了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Ⅲ标准(国Ⅲ标准等效于欧Ⅲ标准),明确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全国正式实施国Ⅲ排放标准。2005年12月30日,北京第一个在全国提前实施国Ⅲ标准;2006年7月31日,上海对公交车、出租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上海宣布将在7月1日正式执行史上最严厉的"国六b"排放标准。截止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省级行政单位宣布提前开始执行国六标准。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严苛标准带来的种种考量,深陷"严冬"的汽车企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正新的一页:7月1日,国Ⅳ标准正式全面实施2019年7月1日,备受瞩目的摩托车国Ⅳ排放标准正式全面实施。从这一刻起,国内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摩托车都应满足国Ⅳ排放标准,同时停止国Ⅲ标准车辆的上牌申报以及销售,这意味着延续了10年之久的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翻开了新的一页。国Ⅳ排放标准被誉为史上最严格的摩托车排放标准,它对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研发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行业新一轮优胜劣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日,万众期待的摩托车"国Ⅳ"排放标准正式全面实施。从这一刻起,国内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摩托车都应满足"国Ⅳ"排放标准,同时停止"国Ⅲ"标准车辆的上牌申报以及销售,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延续了10年之久的摩托车排放"国Ⅲ"标准翻开了新的一页,正式迎来更为严苛的"国Ⅳ"标准。从2018年5月1日起停止"国Ⅲ"产品申报,仅受理"国Ⅳ"产品申报,到2018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7月1日,摩托车"国Ⅳ"排放标准正式发布,业界一片喧嚣起伏;2019年7月1日,"国Ⅳ"标准正式实施,行业在经过一年的准备过渡时期后,即将跨入全新发展阶段。也在这一年时间里,让处于转型升级大潮中的摩托车行业不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年,中国摩托车行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2018年,摩托车全行业产销分别为1557.75万辆和1557.05万辆,比上年下降9.15%和9.13%。而在今年1月~5月,全行业累计产销633.37万辆和629.75万辆,同比下降5.13%和5.58%。同时期累计出口摩托车284.6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9.9%。从数据上看,市场全面下滑已成定局,且在今年有持续扩大征兆,大量中小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上海宣布将在7月1日正式执行史上最严厉的"国六b"排放标准。截止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省级行政单位宣布提前开始执行国六标准。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严苛标准带来的种种考量,深陷"严冬"的汽车企业何去何从?"减排"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一、"国Ⅲ"实施后市场现象及影响力简析今年乃至明、后年对轻卡制造企业和市场造成严重影响的莫过于"国Ⅲ"政策的实施了。2008年7月1日起,"国Ⅱ标准"车的销售和注册登记将全面停止,所有新定型轻型车必须符合标准型式核准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9年7月1日以来,全国多个重点区域提前实施国Ⅵ排放标准。国Ⅵ实施后,一系列影响也在各地区不断发酵:国Ⅲ不再年检、国Ⅳ全天禁行、国Ⅴ禁售、相应国Ⅲ车的淘汰,重点区域的"布防"全面展开,从国Ⅴ升级到国Ⅵ,对厂商和相关服务企业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挑战即机遇,谁能提前准备,从挑战中胜出,谁将最终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以2019年7月1日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国Ⅵ排放标准为标志,我国将全面进入国Ⅵ排放时代。由于国Ⅴ排放标准升级到国Ⅵ所需发动机技术的跨越性特征,此前发动机自主研发体系积累较弱的整车企业可能在这个时代更深地陷入被动。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占位优势将在国Ⅵ时代初期凸显,一个强者恒强  相似文献   

17.
国Ⅳ乱象     
7月份以来,有关国IV排放标准实施时间的说法又有了新变化。7月1日,早先国家环保部确定正式实施国IV的日子据消息称被推迟。且不说国IV排放标准具体实施的时间到底哪个说法是准确的,看看因为国IV而产生的各种乱象,我们不禁要问:产生这些乱象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产生这些乱象?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7月1日,对中国商用车行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的多个城市和应用领域率先进入国Ⅵ排放标准实施阶段,甚至直达更严格的国Ⅵb排放标准。在这个里程碑日期到来之前,国内的卡车制造企业先后发布国Ⅵ技术和产品。一家独大的发动机独立供应商康明斯还特意在这一天发布了和欧Ⅵ接轨的国Ⅵ技术。在机械制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将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IV排放标准.在中、重型汽车(货车和客车)中为达到国Iv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都采用直喷式柴油机、涡轮增压中冷、1600bar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废气后处理SCR系统.在满足国IV排放标准时不需采用微粒捕集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已提前实施国IV排放标准,而北京和上海将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提前实施国V排放标准.国内在大型旅游客车、城市公交车和高端重型货车上都已采用废气后处理SCR系统,因此,制定SCR有关标准已提到日程上来.在这次"2012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论坛"上,上海内燃机研究所计维斌高工介绍了中国制定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有关标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2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并公布了第六阶段轻型汽车的排放要求和实施时间: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该国VI标准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国VI标准替代《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 18352.5-2013)。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即可依据本标准进行型式检验,自2020年7月1日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