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资讯速递     
《汽车维修》2016,(4):48
政府报告明确新能源车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主3月1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版提出,"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这意味着相比其它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一般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其它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并没有投入大量商用,在目前统计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纯电动汽车没有突破瓶颈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油电混合)依然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目前众多汽车厂商都在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但是,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却在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另辟蹊径,开发出一套名为Hybrid Air的气体混合动力(气电混合)系统。  相似文献   

3.
传统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严重,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期的重要产品,融合了传统汽车和纯电动车的的优点,被各大汽车厂商重点研发。文章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必要性及其自身的优势,介绍了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特点,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希望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新能源汽车具有能耗低、污染轻的突出优势;因此,在发展现代运输业的过程中,应更多选用新能源汽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总运力中的比重,就能有效地节约燃油。笔者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应首推混合动力汽车。首推混合动力汽车的3个因素首先,混合动力汽车最具技术可行性。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关键技术(如电池和氢的制取和储存等)障碍以及受性能和成本因素的制约,目前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将成熟的内燃机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国家出台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照顾政策,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将研发重点从混合动力转移到了纯电力驱动上。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汽车科技前沿代表的汽车运动似乎没有跟上发展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丰田、通用、大众等汽车巨头在过去十年之间都没有停止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和研发,而很多品牌都相继推出了混合动力版本的量产车。随着全球  相似文献   

6.
《时代汽车》2014,(10):42-43
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动力系统的新能源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广泛共识。近年来,美、日、德等汽车工业强国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其间,日本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并计划到2020年普及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下一代汽车”达到1350万辆,为完成这一目标,日本到2020年计划开发出至少38款混合动力车、17款纯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7.
赵国亮 《时代汽车》2022,(5):118-1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新能源汽车便应运而生了,相对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且不会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新能源汽车较传统燃油车相比,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动力蓄电池,所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如若有所发展,那么新能源汽车势必会发展壮大.本文就结合我们国家目前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8.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8,(13):26-29
近期通用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是提高传统内燃机技术和采用替代燃料,如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燃料乙醇等;中期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远期是发展燃料电池车和电动车。  相似文献   

9.
赵坤东 《专用汽车》2023,(10):29-32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汽车进入各家各户,汽车数量不断增加,能源、环境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新能源汽车顺势而生。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满足交通出行需求,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混合动力属于新能源汽车中较为常见的动力形式,能够实现电动机与内燃机的混合驱动,当前该技术仍处于探究阶段,对其进行分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概述入手,分析发展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意义,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人类社会面临能源瓶颈和环境挑战的时代,21世纪也将是汽车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时代,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传统汽车产业必将转变成为一个以新能源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将从传统内燃机动力,经过混合动力,最终向氢能燃料电池动力发展;高度成熟的汽车产品将向建立在新型轻质材料、新型能源基础上消费类电子产品转变。1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柴油汽车之外,以清洁替代燃料和电能为动力的汽车总称,目前包括替代燃料汽车、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四大类:(1)替代燃料汽车,是指特性和成分接近现有汽…  相似文献   

11.
1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迅速,其主要贡献来自于混合动力乘用车。据市场调研机构Databeans预测,到2017年,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售量将达到420万辆。丰田公司预计2013~2015年,混合动力汽车每年的全球销量将超过100万辆。2011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但是传统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接触不多,关于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案例比较少,希望本文提供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故障排除案例能对广大传统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一、故障现象有1辆科研用轮毂驱动式纯电动汽车,在行驶中突然动力下降,无法提供足够动力来满足急加速、爬坡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路线在我国走得比西方更早,而且我们实施的步骤更为紧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确定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政策导向是优化传统汽车动力效率与鼓励新能源并重。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已经进入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东风公司承  相似文献   

14.
韩林 《汽车与配件》2010,(43):46-47
<正>今年8月份,由国务院组织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内容披露。该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未来10年政府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政府在税收政策给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很大优惠。比如,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新能源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车辆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的青睐与推广,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市场上正在被逐渐的接受,成为继普通内燃机车之后,汽车在动力形式上的一大转变,而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早已颇具建树的丰田却有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另辟蹊径,大力致力于氢能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中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电化学转换器,因此,它比其他发电过程具有更高的效率。氢作为能量载体在冷燃烧中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从而产生电流。燃料电池工作时,没有运动部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发展绿色能源交通已刻不容缓。节约能源,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电动汽车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传统汽车到纯电动汽车之间的过渡类型成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混合动力汽车较传统汽车有着良好的燃油经济性,较低的油耗和良好的排放特性。本文从混合动力重型汽车工作原理出发,依据汽车设计原则,介绍了陕汽集团SX5256DH434PHEV型混合动力环卫车驱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整车底盘驱动动力分配机构,为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分析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传统的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能量密度较低(动力电池容量一般低于1.5 kWh),因而不需要外接充电,仅籍由制动时回收动能为动力蓄电池充电或利用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多余功率通过发电机(电动机反转)为动力电池充电。如图1所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行驶在纯电动模  相似文献   

18.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在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问题解决之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并以奔驰S500插电混合动力为例,介绍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宏潮 《轿车情报》2004,(12):78-81
正如没有内燃机技术就没有汽车工业的今天一样,汽车工业的明天不能没有混合动力技术。它应该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可持续发展交通的一项重要技术,以及过渡到氢能源车的桥梁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的过度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我国汽车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情况、国家新能源政策支持、性能优势以及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技术领先水平,同时阐述了我国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