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机的燃烧系统是混合气形成质量的关键。为改善某高强化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在保证原机压缩比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了一种双层双弧脊分区燃烧系统——双层燃烧室匹配双排喷孔,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上下排喷孔油束夹角对缸内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设计的燃烧系统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均优于原机,上下排喷孔油束夹角会影响燃油在上下层弧脊处的分配,较大的上排喷孔油束夹角有利于对燃烧室顶隙空间的利用和上层弧脊下侧混合气的形成,较小的下排喷孔油束夹角有利于燃烧室底部凹坑附近空气利用率的提高和混合气分布范围的增加。因此,需要对上下排喷孔油束夹角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匹配,使得发动机的整体燃烧和排放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柴油机喷雾空间分布和缸内混合气形成质量,提出了一种双ω型燃烧室和与之相匹配的双排喷孔的燃烧系统。应用AVL FIRE软件对油束不同落点位置的缸内喷雾、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油束不同落点位置对缸内速度场、浓度场和温度场和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束落点位置对燃烧和排放性能影响较大,采用双排喷孔喷油嘴能有效提高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质量,而且碳烟排放最大值较采用单排喷孔时降低了57.8%。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改善采用双层分流燃烧室的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性能,在单缸柴油机台架上对不同喷油压力、喷油提前角和喷嘴伸出长度等喷射参数与双层分流燃烧室的匹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喷射参数与双层分流燃烧室的合理匹配可有效地改善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款匹配株式会社电装第3代180 MPa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和采用EGR方案的全新开发的国Ⅳ平台中型柴油机,研究了其3种不同燃烧室形状与喷油器匹配的燃烧规律,结果表明大径深比带翻边结构的2#燃烧室与8×810×150型号喷油器更加适合低排放燃烧系统开发要求。采用STAR-CD计算模拟软件,对油束落点与燃烧室的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试验的准确性和模拟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在某国六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中,基于数值模拟指导燃烧室与喷油器优化匹配,3个燃烧室分别与4种喷油器匹配.燃烧模拟研究表明:随着油嘴凸高增大炭烟排放显著改善,指示燃油消耗率也降低,但不同工况的最佳油嘴凸高不同;流量为900 mL/min的喷油器综合性能优于流量为860 mL/min的喷油器;各燃烧室均有与之匹配较优的喷油器...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柴油发电机组广泛使用的135系列柴油机普遍存在的燃油消耗率高,排放差的问题,开发了了种四角缩口ω紊流型燃烧室燃烧系统。在2135G型柴油机上的试验表明,在不改变原机进气系统的条件下,利用燃烧室的特殊结构在压缩行程后期可产生很强的挤流和紊流,加快了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速度,缩短了扩散燃烧过程,使柴油机的燃油经,烟度及NOX排放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直喷柴油机“双壁面射流”燃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喷束壁面引导、分层技术和空间分散的思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柴油机燃烧系统——"双壁面射流"燃烧系统,提出了"双壁面射流"燃烧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燃烧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采用新型燃烧系统后,气缸压力和NOx排放降低,扭矩点的缸压峰值由原机的13.0 MPa降低到10.7 MPa,标定点的缸压峰值由原机的12.5 MPa降低到10.1 MPa;扭矩点的NOx排放体积分数由原机的731×10-6降低到487×10-6,标定点的NOx排放体积分数由原机的516×10-6降低到369×10-6;在燃油消耗率与原机相当的情况下,烟度仅恶化0.2~0.3 BSU。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柴油机的排放,满足当前国六排放法规要求,分析了更高轨压燃烧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在同一台发动机上进行了台架对比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高轨压燃烧系统匹配不同的气道方案、燃烧室方案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轨压燃烧系统能够使发动机中、高负荷区域碳烟排放降低约20%,小涡流比大流量系数的气道、扁平化燃烧室结构方案能够使发动机性能更佳。相对于原燃烧系统,高轨压燃烧系统WHSC测试循环碳烟排放降低了约60%,发动机排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超高压共轨系统工作原理,基于Fire软件分别建立了进气道和燃烧室的仿真模型,并在利用试验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了油、气、室参数间的匹配关系对超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柴油机的性能和实现油、气、室参数间的优化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超高压喷射条件下,同一喷孔直径匹配的涡流比越大(1.21~3.62范围内),越有利于改善柴油机性能,并且喷孔直径越大,改善的效果越明显,当3.62涡流比匹配0.30mm喷孔直径时,可获得最高的平均有效压力,并且此时具有最好的排放效果;同一喷孔直径匹配的燃烧室口径比越小,越有利于改善柴油机性能,并且喷孔直径越小,改善的效果越明显,当0.75燃烧室口径比匹配0.23mm喷孔直径时,可获得最佳的动力性和排放性。  相似文献   

10.
杨淼  林学东  李德刚  刘迎澍 《汽车工程》2023,(4):672-680+707
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是柴油机的基本燃烧模式,本文选取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两种典型燃烧室:缩口型燃烧室和扩口型燃烧室,通过仿真计算研究在不同背景气流环境下基于卷吸效应的混合气形成机理。结果发现:喷射初期油束贯穿背景气流时,油束表面小尺度涡流引起的卷吸效应是形成预混合气的主要原因;对一定的喷射条件不同背景气流直接影响卷吸效应;缩口型燃烧室喷射初期卷吸作用强,预混合速率较快,且大部分燃料在燃烧室内部强滚流的作用下快速扩散燃烧,所以属于预混合扩散燃烧(PDC)模式,虽预混合燃烧占比小,但高温区宽;扩口型燃烧室虽喷射初期卷吸效应相对较弱,预混合燃烧速率较低,但油束冲击壁面凸台后形成二次预混合过程,使预混合气形成持续期延长,预混合燃烧占比大,形成双预混合扩散燃烧(DPDC)模式,通过这种DPDC燃烧模式可减小高温区域面积,由此有效抑制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影响涡流室柴油机冷起动性能的因素及涡流燃烧室最佳结构参数匹配问题,采用5种燃烧室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了0℃左右冷起动时合理设计的涡流室副燃烧室形状和尺寸、通道的形状与位置、起动孔的锥度与夹角、主燃烧室活塞顶导流槽的形状等参数;将各项性能较优的方案1和方案2应用于165F柴油机,结果表明,在-2℃的低温下能使其顺利起动,且性能指标得到了改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喷雾夹角影响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CF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FD软件对直喷柴油机燃烧室中的喷雾及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考察了不同喷雾夹角下燃油的雾化过程、射流的发展形态以及近壁面区域浓度场的分布情况,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速的射流漩涡对混合气的卷吸能力很强,油束末端的滞止区呈现较高的浓度;喷雾夹角过大会使燃油喷溅到燃烧室壁上,过小则活塞顶隙内的空气利用不充分,均对燃烧过程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降低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有害排放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长明  李骏 《汽车工程》1997,19(6):363-369
为了满足车用柴油机未来的排放限值,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燃烧过程,在保持良好的燃油经济性的同时,大大降低在害排放物。本文对燃烧室几何形状、喷油压力、喷嘴类型等进行了匹配试验。结果表明,重新匹配的6110型柴油机废气排放可满足欧洲法规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小型直喷柴油机喷射系统与燃烧室匹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小型直喷式柴油机喷射系统与燃烧室匹配的几个重要因素,并阐述了它们对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及作用。还提出了通过比较油束在燃烧室壁面上的落点高度大小来分析喷油嘴空间角度参数对匹配性能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多因素作用下降低增压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对柴油中添加二甲醚的比例进行优化,然后对柴油机供油提前角和EGR率分别进行优化匹配,最后将优化的柴油机与原机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略有下降,排放性能得到优化,NOx排放大幅度降低,高负荷工况下炭烟排放降幅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新132发动机燃烧系统进行了匹配试验,阐述了供油系统改进、喷孔参数匹配、燃烧室优化的整个过程,确定了新燃烧系统合理的供油参数、喷孔方案和燃烧室方案,并对比分析了燃烧系统改进前后燃烧放热过程的差异,最终实现了原机功率提升45%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进气道三维流场测试装置、定容弹喷雾试验台和光学单缸机测试系统组成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可视化开发平台,开发设计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性能进气道,并匹配了缸盖燃烧室和活塞,有助于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提高燃烧速率;综合考虑排放与机油稀释量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喷雾靶点。对所设计的燃烧系统进行了光学单缸机试验和热力学多缸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进气道和燃烧室组织引导的气流在缸内形成高滚流,对喷雾油束有强烈的弯卷作用,极大促进了均质混合气的形成,并减小喷雾碰壁的风险;喷雾靶点的合理设计有效避免喷雾油束与壁面的碰撞,减少了机油稀释率和起燃工况HC排放;所设计的燃烧系统搭载1.5TGDI发动机实现了80kW/L、最大扭矩250N·m、排放较低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CA4D32—12柴油机进行了喷油器及喷油泵的匹配试验研究。选择不同的喷油器孔径、喷孔夹角及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喷油泵进行排放及性能试验,就这些因素对排放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喷油器和喷油泵的优化匹配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匹配提高了CA4D32—12柴油机的排放性能指标,使其在满足欧Ⅱ排放标准的同时,外特性最低燃油消耗率达到了209 g/(kW.h),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在CFD模拟软件FIRE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提取柴油机燃烧系统油、气、室的关键参数,即燃烧室口径比、缩口比、缩口半径、喷射锥角、涡流比,安排三水平正交模拟试验。计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得出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对发动机动力性和排放性的影响并找到较优的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20.
油嘴油线喷雾锥角和燃烧室的匹配,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试验使用上汽商用车自主研发的高性能2.0L柴油机,变化油嘴垫片模拟不同的油线喷雾锥角,结合外特性性能试验和排放试验,确定最优的垫片,即最优的油线喷雾锥角。外特性台架试验选取3个外特性工况点,最大扭矩范围内的最小和最大发动机转速点,以及发动机额定功率点。根据整车车重和速比等参数,使用软件模拟出WLTC的1800个工况点,从1800个点中选取典型的5个排放工况点进行排放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