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汽车车内噪声对汽车的舒适性影响较大,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车内噪声已成为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中对某国产轿车在怠速工况下发动机噪声对乘坐室内声场传递路径的研究,得到其发动机舱和驾驶室噪声信号,然后基于数字信号分析技术,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对该车乘坐室内多点声压进行了测量,并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各测量点与驾驶员右耳声压的互相关性以及能量的传递,分析乘坐室内声场传递路径的识别方法,并且提出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2.
首先针对含一个弹性面的刚性长方体简单耦合系统,运用有限元法分别计算决定其腔内声压响应的4个关键参数和声压响应幅度的判定参数,并与解析式直接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计算精度较高,与解析法计算结果吻合很好。然后分别利用判定参数和频率响应分析两种方法,计算某型轿车车内声压响应,发现两种计算结果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从简单耦合系统确定的声压响应幅度判定参数也适用于车内声压响应的分析,精度满足要求,可用于快速预测和控制车内噪声,为设计阶段的轿车车内低频噪声优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由动力总成引起的车内噪声统计能量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产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完整的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并确定了该模型的基本参数.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激励输入,测量了车辆50 km/h匀速行驶工况下发动机舱声压和驾驶员耳旁声压,确定了传递发动机舱噪声到车内声场的主要板件,模拟分析各噪声控制措施并对比了降噪效果.分析表明,应用SEA方法可有效控制动力总成对该车车内噪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声压测试技术对某轻型客车车内声场进行了测试分析,找出了影响该车车内噪声的主要因素,根据识别结果,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降噪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响度为度量的车内噪声有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听觉的主观性,提出一种基于响度控制的车内噪声有源控制系统.通过在传统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加入若干响度滤波器,适当放大人耳敏感频率成分,衰减不敏感成分,使控制目标由声压转变为响度.相应导出Loudness-LMS算法,设计了响度滤波器.对车内噪声进行响度和声压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响度控制的声压减小量少于声压控制,但响度衰减得更多,具有更好的主观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摩托车噪声源分析主要是基于近场声压测量法和声强测量法等;然而,这些方法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而且测试相当耗时。采用最大加速行驶噪声工况基准法模拟摩托车最恶劣噪声场,并应用一种不规则形状的传声器阵列对摩托车噪声源进行试验分析,从而获得匹配的声强(或声压)分布图。通过声场分布图,可直观得到各主要噪声源的分布、强度和频率,并可方便制定出合理的摩托车降噪技术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加速行驶噪声工况基准法能准确模拟摩托车最恶劣噪声场,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噪声源分析路线和方法准确有效,这:恃有助于改善摩托车噪声。  相似文献   

7.
《汽车电器》2023,(3):43-44
介绍一种基于主动降噪技术的汽车降噪头枕,在头枕内布置降噪扬声器,乘客的头部空间形成单独的定向声场,通过降噪算法,在头枕降噪扬声器中播放抑制噪声的音频,起到降低车内环境噪声的效果,提高车内环境声音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叶志刚  王军民 《汽车科技》2000,(5):27-29,49
针对车内噪声对乘用车舒适性的不良影响,透析了乘用车结构声源产生的原因与机理,重点分析了其声场分布特性,为控制噪声提出了对策,并为乘用车在降噪及相关领域内,确立了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轿车车内200 Hz以下的低频噪声非常恼人,它主要是由结构振动引起的,所以研究结构声腔的耦合机理非常重要.而结构声腔的耦合主要包括振型耦合以及频率耦合两个方面,其中振型祸合可用振型祸合系数描述.首先基于腔内声压计算公式,获得了仅适用于规则结构或者声腔的振型耦合系数的解析计算公式.而对于不规则对象,推导并验证了一种振型耦...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重构某越野车车身表面声场,分析了噪声产生机理,并结合车内噪声特性,制定了车内降噪方案。对样车进行噪声对比测试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状态车内降噪与声品质提升明显:定置工况,车内噪声平均降低3.3d B,声品质平均提升5.4%;巡航工况,车内噪声平均降低2.2d B,声品质平均提升4.5%。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汽车车内噪声的过程中,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降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是一个难点。运用声传递向量(ATV)技术,以某轿车为例,建立车内声学空腔边界元模型,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仿真;通过对声传递向量以及声压频响函数的计算,进一步对低频段的噪声贡献量分析,为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选取车内驾驶员右耳畔声压响应的6个峰值点,采用幅值—相位图对场点声压进行模拟,对车身板件声学贡献量进行排序,发现防火墙和前挡风玻璃的结构振动对车内低频噪声的产生可能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改进设计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12.
道路试验测得了某小型汽油车进气管口、车内驾驶员右耳处声压频谱,确定其2.6~3.0k Hz频段噪声源为增压器。结合有限元法设计了压气机进气口消声器,并计算了其无流条件下的传递损失,用两负载法实验加以验证,两者结果相吻合;1.8~3.3k Hz频率范围内,传递损失平均达25d B以上。最后对比了安装消声器前后进气管口和车内噪声的声压频谱,结果表明:消声器在目标频段具有理想的消声性能,有效降低了因增压器噪声引起的车内异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车内噪声,应提高汽车仪表板的隔声性能.采用声学边界元方法求解仪表板的透射总声功率,找出仪表板透射声场的最大声压点位置,即"目标场点".将仪表板划分为几个区域,分析它们对"目标场点"的声贡献量,找出仪表板隔声的"关键区域".在"关键区域"敷设声学包装,利用结构- 声耦合法,建立复合结构仪表板模型,计算其隔声量.结...  相似文献   

14.
声压法识别小型客车主要噪声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控制汽车整车噪声,首先必须找出其主要噪声源。论述了识别汽车主要噪声源的声压法识别技术,并应用声压测量法、声场分析和谱分析技术,对6440型小型客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声压法也能识别出汽车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15.
刘鹏 《汽车科技》2005,(6):43-46
车内噪声中的结构噪声是由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空腔声场的耦合产生的,传统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在针对车内噪声控制时由于没有考虑这种耦合特性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介绍结构—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上,计算出了客车的结构、空腔和声固耦合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据此分析了产生车内低频噪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车身结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孟天  王坤祥  韩晨扬  杨鄂川 《汽车工程》2020,42(5):651-657,664
为研究特种车车内声品质,对3辆不同类型特种车进行实车道路实验,建立了主观评价烦躁度和声品质客观参数之间的Kriging模型,通过滤波分析得到不同频段声品质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混合FE-SEA模型,以计算车内中频噪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精度。计算了车身主要板件对车内中频噪声的声学贡献度,找到对车内声压贡献较大的板件,并对其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车内中频噪声。  相似文献   

17.
张勇  王普荣 《驾驶园》2014,(7):68-69
<正>炎炎夏日,室外的温度往往都在30℃以上,经过长时间暴晒的车内温度会达75℃,如入蒸笼,如何在此时快速降低车内温度?下面的小窍门值得一试。第一步:先开空调外循环。上车前应先把车门、车窗打开,释放积聚在车内的热气,不要急于关上车窗,打开空调外循环,待车厢内外温度相近时,关闭车窗,启用内循环。待车内温度达到舒适状态时,立即关闭风门,达到快速降温效果。第二步:风口向上控制温差。  相似文献   

18.
车内噪声中的结构噪声是由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空腔声场的耦合产生的。传统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在针对车内噪声控制时由于没有考虑这种耦合特性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在介绍结构一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上,计算出了客车的结构、空腔和声固耦合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据此分析了产生车内低频噪声的原因,并提出的具体的车身结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将汽车乘坐室简化为一封闭的矩形空腔,搭建了一个在作为矩形空腔的一个面的弹性智能板上装有压电分流阻尼装置的振动控制实验模型。针对弹性板第1阶模态,以压电元件存储电能最大化为目标,对压电元件粘贴位置进行了布局优化。为模拟车内噪声的不同来源和传播途径,分别进行了力锤、扬声器和激振器3种激励下压电分流阻尼的减振降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压电分流阻尼控制后在1阶模态频率处的智能板频响函数幅值和空腔内声压幅值均有降低。本研究为车内低频噪声的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将汽车乘坐室简化为一封闭的矩形空腔,搭建了一个在作为矩形空腔的一个面的弹性智能板上装有压电分流阻尼装置的振动控制实验模型。针对弹性板第1阶模态,以压电元件存储电能最大化为目标,对压电元件粘贴位置进行了布局优化。为模拟车内噪声的不同来源和传播途径,分别进行了力锤、扬声器和激振器3种激励下压电分流阻尼的减振降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压电分流阻尼控制后在1阶模态频率处的智能板频响函数幅值和空腔内声压幅值均有降低。本研究为车内低频噪声的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