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牵头,会同通用汽车、长安汽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制定的《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于9月19日正式发布,该标准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V2X应用层标准的空白。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V2X应用层团体标准,为国内各车企及后装V2X产品提供了一个独立于底层通信技术的、面向V2X应用的数据交换标准及接口,以便在统一的规范下进行V2X应用的开发、测试,  相似文献   

2.
利用层合单元思想,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建模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手算和实体建模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层合单元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单元个数,计算结果准确,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客运信息服务系统的产生动因与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其相关技术与组织体系的互动关系分析,为实现系统整合的可能视角及方法奠定了概念背景.针对城市客运信息服务系统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分别从战略、执行力和推进动力角度对系统实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以此为分析基础提出了以"服务应用层战略规划"和"信息环境层协调构建"为切入点的系统整合框架.最后在实现模式上提出了从初期建设利用少量接口直接联系各服务应用系统与基础管理系统逐步向共建共享共用信息平台转换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搭建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总线仿真环境,利用CANoe/MATLAB接口模块将CANoe完善的总线仿真功能和MATLAB/Simulink的建模仿真功能结合起来,实现了整车控制单元模型、电机控制单元模型和电源管理控制单元模型在CANoe环境下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CANoe/MATLAB联合仿真可以对整车总线应用层协议和整车控制策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针对行车主动服务"主动感知-自动生成-主动推送"过程中忽视推送与行车用户的相互影响,设计了基于行车用户操作行为的行车主动服务推送平台(DPSP),包括存储层、应用层和评价层。存储层用来分类和存储用户行为的历史和实时数据;在应用层基于用户操作行为设计了B-Num.BT算法,提高了DPSP的服务推送用户接受度;而评价层则利用操作数据对推送服务进行评价和监控。通过驾驶员在环(DIL)试验验证典型推送场景的及时性、安全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DPSP满足推送系统性能要求,所设计B-Num.BT算法的各项性能皆优于对比算法Hybrid.BT和CAR.BT;另外发现,及时性同时具有对行车用户分类的功能。本研究对完善DASS、加强行车安全,乃至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章详述了利用单片机技术进行频率相关测试的工作原理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用单片机进行频率相关测试的突出特点是用较简单的接口电路,通过软件实现自动改变正弦波输出幅度、自动扫频,自动存贮实验所得数据,利用通讯方式将数据传给PC机,从而实现频率相关测试的自动操作、自动打印记录、自动进行系统辨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统筹指导城市ITS建设,发挥大交通管理的优势,实现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大交通模式下的ITS体系框架,对框架的4个层次——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表现层分别进行了展开,同时提出了“一套保障体系”,为城市ITS建设提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dSPACE SCALEXIO系统的硬件在环仿真技术,建立AMT系统故障诊断测试平台,分别从TCU硬件、底层软件及应用层软件方面,对AMT系统进行故障注入及故障诊断测试.结合ECU-TEST软件,使测试步骤通过测试用例实现,能够实现故障诊断测试的自动化运行及测试报告自动生成.测试结果表明,AMT系统能够及时识别各类...  相似文献   

9.
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控制器的硬件在环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此系统基于dSPACE平台搭建而成,用来验证AMT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对该系统进行了自动升档、驾驶循环测试和软件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搭建成功,能够为后续AMT应用层软件控制策略和故障注入等的验证提供快速、有效的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故障现象有1辆标致汽车无法起动,仪表PTAS指示灯长闪烁,显示变速器故障。二、故障排除首先验证故障确实存在,仪表还显示发动机故障。常规检查步骤,利用解码器进行故障码检测,发现解码器与车辆无法成功连接。利用先前对话进入,检测故障码及网络测试。根据网络测试结果,所有高速模块全是失败的,说明高速网络是瘫痪的。如图1、2所示,分别测量网络诊断接口:诊断接口3和11号角之间电阻为61.0Ω,正常,6和14电阻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实车上各CAN节点控制器模块的CAN网络通信功能是否完全符合CAN规范定义的CAN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管理层及应用层要求,本文介绍了基于CAN网络而设计的CAN单节点网络自动化测试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硬件与软件。该测试系统可完全实现自动化测试模块的信息提取、测试数据记录、测试数据分析处理、测试报告自动生成等一系列测试过程。  相似文献   

12.
阐述CAN规范和SAE J1939协议;SAE J1939是适用于货车和客车的应用层协议,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却没有统一的应用层协议。本文参照SAE J1939协议格式制定出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应用层协议;结合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特点,提出了CAN总线和LIN总线并用的双总线控制方法;通过实验测试了混合动力汽车CAN总线通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信网络性能满足控制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了通用串行总线USB的技术特点,在道路平整度测试系统中,实现了利用USB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改变了传统的利用PCI总线接口形式的A/D采集卡与上位机进行通信。经测试,完全可以满足快速实时的传输要求。同时具有即插即用,便携的优点,并且大大降低了测试设备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林凯  罗禹贡  杨殿阁  李克强  连小珉 《汽车工程》2007,29(12):1032-1035
针对混合动力电动车控制器网络的特点,使用对独占窗和仲裁窗分别调度的系统矩阵设计方法设计了时间触发CAN总线(TTCAN)协议。在对网络仿真系统CANoe进行二次开发、增加应用层和会话层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设计协议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实车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周期型信息实时性好、抖动小;事件型信息的实时性受仲裁窗调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用于测试自动变速器控制器的硬件在环测试台架。介绍了测试台架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设计了应用层软件和负载箱,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模型。以AMT TCU的2挡升3挡工况为例进行了闭环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测试值与实际值误差在设定的范围内,该测试台架可有效地对TCU的硬件和底层软件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手机基站定位数据的地图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如何利用手机基站定位数据信息进行地图匹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采集车载手机通过道路的基站切换序列,在剔除冗余数据后,利用初始蜂窝小区定位算法实现每一个切换点在电子地图上的匹配,再利用路网的连通性实现路径的匹配。选取广州市到中山古镇路段作为实验路网进行实地实验,对所获得的基站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地图匹配的结果进行分析,证明通过手机基站定位数据来进行地图匹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CAN总线技术在汽车电子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协议的一致规范表述变得日益重要。通过建立对于CAN应用层协议的描述模型,能够方便地建立起协议的通用构架,为协议的发布、实现和测试提供了统一的原始协议数据描述,为CAE提供了可能。文中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基于跨平台的技术手段,采用UML作为建模语言,并选用XML作为UML模型的实现,在对CAN总线应用层协议进行抽象建模的基础上,给出了具有可机读和方便互换的XML实现,对于CAN总线应用层协议制定和发布以及基于CAN总线的测试系统的开发均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对建立统一的行业语义标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可靠地获取场地土动剪模量,利用JB型波速仪,采用单孔法,现场对场地土分别沿1.80 m、2.80 m、3.65 m和6.65 m深度进行了波速测试,得到了场地各层土的剪切波速。此外,取出了场地各层土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循环单剪试验,获得了各层土的动剪模量,并与剪切波速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现场剪切波速试验和室内循环单剪试验得到的最大动剪模量比较接近,说明两种试验的结果都比较可信,两者可以相互验证,建议实际应用中将两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N总线技术和SAE J1939协议,研究了重型汽车车身总线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了应用层协议,开发了控制模块节点的硬件与软件,并基于Vehicle Spy测试了应用层协议,实现了对重型汽车车身电器装置的总线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在视觉失效情况下能够顺利移交车辆控制权,利用目标车方位信息间接估算道路曲率,在纯追踪(Pure Pursuit)算法的基础上,参考车速和道路曲率,利用模糊控制器进行转向修正,并提出了车道保持指数用以评价车道保持性能。构建了硬件在环(HIL)仿真测试平台,利用快速控制原型和某视觉感知系统分别对3种控制策略进行了4种测试场景下的硬件在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型Pure Pursuit策略的自车能够有效避免驶出车道,4种测试场景下平均车道保持指数为65.1%,较Pure Pursuit策略和转向盘保持策略分别提高73.9%和1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