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从这个角度看8系概念车,几乎与之前发布的Gran Lusso Coupe概念车颇为相似,甚至可以证明二者的衍生关系虽然宝马在1989年推出过8系列车型,但由于那个时代汽车消费理念和全球经济状况的原因,导致第一代8系价格不菲且销量惨淡。在此之后一直没有其继任车型诞生,虽然宝马也曾放出过不少关于复产8系车型的卫星,但都石沉大海没有下文了。就在前不久宝马又放出了全新8系概念车的照片和一部分资  相似文献   

2.
<正>曾经的宝马3系双门轿跑车型终于脱离3系,自成一派,成为宝马4系的开宗之作。从此,宝马4系车型开始走上从双门轿跑到4门轿跑再到高性能M4等一系列衍化之路。在宝马的车型阵容里,双门轿跑车型一直都是作为奇数车系的衍生车型而存在,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日趋强烈和宝马车型系列扩张的需求,这种衍生的车型被进一步细化。关于市场和车型的细分,宝马向来是高手。轿跑车型被细分出来之后,形成了宝马的偶数车系,继6系  相似文献   

3.
宝马3系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2年宝马推出的1500型汽车,当时被称为“新级别”汽车。这是一款外观漂亮,性能出色并带有运动风格的新型汽车。继1500型发展出来的宝马114车型奠定了宝马3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4.
佳俊 《世界汽车》2014,(7):44-45
<正>近几年,关于宝马要复产8系的传闻一直被关心这个品牌的车迷朋友传来传去,但宝马方面一直未给出准确的信息。不过在近期,我们留意到在宝马的官方网站上频繁地出现关于宝马8系的信息,内容包括早期的8系车型以及当时这款车型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先进技术等。我们留意到,从第一辆8系开始,这个中国人眼里最为吉利的数字已经在宝马品牌中存在了25年。25年之后,宝马重新拾起了对于8系的回忆,其中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回忆一款特殊的车型这么简单。我们认为,全新的宝马8系可能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5.
对于宝马的车型我们向来都无需多做介绍,简洁明了、定位清晰的车系结构让各个层次的买家都能很轻松地找到所需要的车型,从熟知的3、5、6、7系列轿车和跑车(6系可以看成是已停产8系跑车的延续)到 Z 系列个性跑车,以及 X 系列 SUV和高性能的 M 系列(对应奔驰的 AMG),宝马的车系比其它汽车品牌的更加容易区分。  相似文献   

6.
<正>"第六代宝马5系(F10)车型在上市两年后迎来了中期改款,改款后的车型配置明显有越级感。"宝马5系车型从1972年诞生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现在市售车型是其第六代产品,于2010年上市,内部代号为"F10"。这一代5系车型在中国市场的累积销量已超过32万辆,车型销售数量占华晨宝马当期5系与3系销量总和的84%,是华晨宝马绝对的主力车型。宝马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7.
<正>相对于宝马其他车型而言,2系运动旅行车是叛逆的,它身上有太多颠覆之前我们对于宝马车型认识的元素,比如它是宝马品牌历史上的首款前驱车型,搭载了一款直列3缸1.5T发动机。可以说,这是一款很有趣的车型。不过,笔者要谈论的不是驾驶乐趣,而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碰撞安全性。今年1月才在国内上市的2系运动旅行车,于日前进行了严格的C-NCAP碰撞测试。同时,参与测试的218i也是C-NCAP启用2015年版规则后测试的首批车型之  相似文献   

8.
二手运动车     
《汽车与运动》2014,(1):168-169
<正>你知道吗?每一款都有性格,每一辆车都有历史。有时候,老车要比新车更经典,因为运动永远不过时宝马M3 2007-2013宝马M部门最为出色的一款运动型跑车,精准的操控和澎湃的动力让其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业界标杆,同时风靡全球当2005年宝马公司推出第五代3系轿车,按照宝马崇尚性能的一贯做法,会将旗下的几乎所有的车型送入M部门深造。对于已经成为了B级车佼佼者的3系轿车自然是不可能例外,所以2007年M3轿车闪亮登场。宝马一共在3系轿车的基础上推出了M3 Coupe、M3 4门版和M3敞篷版,这三款车型分别代表着经典、实用和时尚。宝马的M部门不满足于如此成功的M系列跑车只有三款可选车型,又后继推出了诸多特别版:M3敞篷跑车磨砂限量版和M3Coupe碳纤顶版等。  相似文献   

9.
集运动性、优雅性和高贵品质于一身的6系是宝马旗下独具个性的车型系列,在设计、制造方面都融入了宝马与众不同的见解。2005年,宝马M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高性能版车型M6,随后又在2006年推出了敞篷版,在共销售了14152辆后,宝马于2010年9月停止生产这款车型,与此同时,M6上所搭载的V10高性能发动机也  相似文献   

10.
集运动性、优雅性和高贵品质于一身的6系是宝马旗下独具个性的车型系列,在设计、制造方面都融入了宝马与众不同的见解.2005年,宝马M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高性能版车型M6,随后又在2006年推出了敞篷版,在共销售了14152辆后,宝马于2010年9月停止生产这款车型,与此同时,M6上所搭载的V10高性能发动机也同M6一起停产.  相似文献   

11.
佳俊 《世界汽车》2010,(10):108-111
<正>2010年3月,宝马新一代5系在欧洲上市;5个月之后,国产长轴距版宝马新5系在中国上市。全新的外形、全新的动力配置,宝马新一代5系轰轰烈烈地来了。相比上一代车型,新5系的车身造型更加流畅、线条更加优美。在宝马所有的车型中,5系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其具有行政车型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全新宝马3系长轴距版在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用厂家的话来说,这款车是宝马历史上首款3系长轴距版车型,也是继长轴距5系后第二款专为中国打造的车型。宝马无疑希望在3系上复制5系在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与国内和许多东方国家喜好"6"和"8"不同,西方世界偏好单数,博彩中也以"7"作为终极大奖的中奖数字。1977年,宝马汽车正式推出了第一代宝马7系轿车,车型代号E23,取代了原有的New Six车型,这是宝马第一次生产一款大型豪华轿车,7系的旗舰地位也从此确立。作为第二代7系的E32车型在动力上更为丰富,其中750i更是搭载了一台拥有  相似文献   

14.
正宝马的电能驱动技术的研发早在2008年就已经提上日程,在研发之初宝马为了让技术适应各地的环境,选择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电力驱动车型的开发和测试,积累了丰富的电能驱动技术,通过几年的技术积累后宝马向市场推出了i8和i3这两款先锋车型。宝马i8与i3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i8是插电混合动力车型,而i3则是纯电动车型。当时使用在i3上的正是宝马第一代eDrive技术。时隔多年后,eDrive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如今这套技术率先搭载在iX3上,为iX3带来了NEDC 520km的续航里程和百公里6.8s的加速成绩。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宝马2系Active Tourer上市预热之后,2月11日,宝马官方发布了全新2系Gran Tourer车型,新车型也被普遍看作为前者的7座版本。宝马2系Gran Tourer在前脸外观方面与Active Tourer如出一辙,而车尾的造型则与宝马SUV系列颇为相似,不过从车身尺寸上还是很容易区分开来,2系Gran Tourer长4556mm,宽1800mm,高1608mm,轴距达到2780mm,内部采用"2+3+2"的座椅布局,行李箱空间可以通过后排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宝马推出新7系车型后,围绕新7系的各种技术探秘的话题不断,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装备让这款车型如此吸引眼球呢?宝马在每一代车型的更新换代上,都会推出大量的创新性科技装备,缔造了很多业界传奇,开创了很多业界第一的史话。尤其在宝马7系车型上,各种高科技含量的装备都被宝马毫不吝惜地搭载在每一代车型上。到了第六代7系,车上搭载的新装备更是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7.
它顶着GT的名号,却不属于赛道;它虽然被列在宝马5系之中,却有着7系车型的豪华配置;它依然属于轿车行列,却拥有宝马X系列车型般的宽敞空间;它比旅行车造型优美,却拥有同样媲美旅行车的载物空间。它很难被划分到某一类车型,却将各类车型的特点集于一身。  相似文献   

18.
<正>在宝马公布2020年的年度计划中,3系GT和6系GT都被移出了列表,这意味着宝马的GT车型即将成为历史。企业的发展总是以市场为导向,停产的原因也不外乎消费者不买单。当SUV在21世纪大放异彩的时候,GT的生存空间实在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9.
正Q:新一代宝马3系和现款3系相比有什么变化?大眼贼A:在走过43年的发展历史之后,宝马3系终于在今年的巴黎车展上亮相了全新一代车型。作为第七代车型,全新一代宝马3系的亮相再一次颠覆了这一经典车系在人们心目中的思维定式,它的出现也势必影响着乃至宝马全系车型的发展。底盘代号为G20的全新一代3系毫无悬念地将整车尺寸进一步增大。相比目前在售的标准轴距3系,全新一代3系的车身长度增加了59mm,车身宽度增加了16mm,轴距也从2810mm增加到了  相似文献   

20.
<正>"眼前这款车,它虽然挂着蓝白相间的经典宝马车标,但它身上有太多颠覆我们对于宝马车型认识的元素,比如它是宝马品牌历史上的首款前驱车型,搭载了一款直列3缸1.5T发动机……"相对于宝马其他车型而言,2系运动旅行车是叛逆的,但稍微分析一下,你也就明白宝马的良苦用心了。该款车型具有娇小紧致的身型,还想要在空间上能满足多元使用需求,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无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事实上,竞争对手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