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科技给出行行业带来巨大变化,伟世通也从一个传统的产品制造商转型为科技创新公司,聚焦于座舱电子以及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在5G、AI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迭代下,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推进让智能座舱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伟世通在这一板块也加速产业布局,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
徐磊 《时代汽车》2023,(9):114-116
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发展,带来智能座舱Cockpit和辅助驾驶ADAS域控制器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高阶座舱域控制器系统对硬件平台芯片及接口资源、软件系统、多模态交互方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高通SA8295车规级芯片主要特性和座舱应用要求,设计出智能座舱系统平台的软硬件架构及其功能,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详细研究分析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3.
正4月26日,全球汽车座舱电子领导者伟世通首次在中国展出DriveCore~(?)自动驾驶平台。DriveCore~(?)作为第一个支持汽车制造商与第三方的开放合作,快速开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将大大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配件》2022,(10):46-50
<正>决策层包括芯片、控制器、汽车软件等。目前英伟达与Mobileye处于智能驾驶芯片的第一梯队,高通Ride平台有望进入行业前列,同时国产芯片厂商正在快速成长;域控制器为智能汽车计算中枢,为产业链竞争高地,预计国内市场2025年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超200亿元;汽车软件为智能汽车未来的价值核心,行业远未定型,对于软件的分工更加明确,市场空间较大。汽车软件行业属于一个有着较高投入门槛与技术壁垒的领域,硬件供应商在短期内难以取代软件供应商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伟世通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广汽研究院)日前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协议的签署,表明双方将借助各自的优势共同致力于发展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领域。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伟世通DriveCore~(TM)自动驾驶控制技术,联合开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DriveCore~(TM)在2018 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首次亮相,其  相似文献   

6.
<正>北汽:发布未来智能汽车规划方案在本届CES消费者展上,北汽发布了未来智能汽车规划方案,其中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汽车智能网联以及智能座舱三大部分。在智能驾驶方面,北汽将与百度展开全面合作,计划在2016-2017年实现量产具备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以及半自动泊车的车型(L1级别);2018-2019年实现量产L2级别自动驾驶汽车;2020-2025年间实现量产L3以及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2025年  相似文献   

7.
当前,智能汽车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进化为域控制器架构,如自动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底盘动力域等,中间件毫无疑问将加速这一进化过程.—方面,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正在加速;另—方面,国家工业软件的卡脖子战略已在眼前.零念科技站在这两个风口上,似乎在用发布会告诉整个行业:中国智能驾驶平台软件由零念科技定义.  相似文献   

8.
《车主之友》2021,(1):134-134
1月20日,WEY摩卡正式全球亮相。新车基于长城汽车最新的柠檬+咖啡平台打造而来,从产品命名上就能看出其与“咖啡智能”的深度关联。基于“咖啡智能”平台打造的“摩卡”搭载全球领先的车规级高通8155芯片、首款车规级5G+V2X、首款车规级激光雷达、AR-HUD、L3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配置。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24,(5):30-32
<正>随着高阶功能逐步落地,汽车智能驾驶功能渗透率向上增长,而高阶功能对数据传输提出更高的要求。受益下游多行业持续发展,国内连接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华为与新势力有望推动智能化加速。自2024年以来,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环节,华为和新势力纷纷进行关键布局,推动车端配置升级。智能驾驶环节,华为、小鹏等推出可实现NOA(自动领航)功能的车型,推动智能驾驶从L2向L3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若以数字解读伟世通,可以发现,这家汽车座舱电子科技公司一直在成长。2016年销售额达31.6亿美金,21000个独特的零件可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在全球19个国家拥有22个制造基地与19个技术中心……庞大的数据交织错落,为人们勾勒出伟世通宏伟的发展蓝图。然而,伟世通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汽车座舱电子行业的领先者,传统供应商的身份不应成为局限,其渴望在  相似文献   

11.
<正>智能座舱已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智能座舱是汽车迈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路径中关键的人机接口,消费者对于汽车座舱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样化。1智能座舱的主要领域汽车智能座舱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中控屏、仪表盘、后视镜、芯片、氛围灯、音响系统、座椅系统等部件的升级和座舱域控制器、智能语音、平视显示器(HUD)、数字钥匙等部件的新增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伟世通公司于近日宣布,刘伟坚就任伟世通中国区总裁一职。他全面负责伟世通在中国的业务,领导工程、产品和业务战略的各个方面,并推动这个关键的战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刘伟坚先生拥有三十多年的汽车电子行业经历,是空调、仪表、车身、动力、汽车安全、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等领域的专家,并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自动驾驶技术开始迈入落地及应用阶段,在系统架构层面传感器和域控制器的复杂度越来越高,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各类传感器及域控制器间的数据同步和融合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文章详细介绍了集成多类传感器和高阶域控制器基础上的自动驾驶系统时间同步方法,为多传感器数据的精确时间同步、传感器与域控制器的精确时间同步提供了较成熟、可靠及可实施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孟健  王馨  李函遥 《时代汽车》2023,(11):132-134
自从互联网技术加入到汽车的核心技术中之后,不仅开始引领汽车行业的变革,更让汽车从一个单纯的代步工具进化成了人们的人生伴侣,汽车从工具到伴侣的身份转变,不仅意味着汽车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化,更意味着汽车有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就是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达到了更高的级别,尤其是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的不断亮相,让人物对智能汽车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其实相比难度极高的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技术不仅简单好实现,还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伴侣级服务。目前就用户对汽车智能化的体验来说,智能座舱无疑是现阶段用户可以直接体验的智能服务,智能座舱也因其强大的商业落地能力、更强的可自定性,以及更直观的用户感受能力,成为了各大车企竞争的一大重点领域,因此智能座舱便成了各个车企的创新点和打造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下,华为坚持“平台+生态”的发展战略,聚焦ICT技术,围绕iDVP、MDC和HarmonyOS智能座舱三大平台,构建生态圈,携手合作伙伴,帮助车企造好车。[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被美国多番制裁后开辟智能汽车的蓝海新赛道,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黑科技,定位于助力中国车企造好车,专营于设计、研发和制造车载智能组件,以实现将企业技术能力场景化应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渐渐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向着智能终端方向发展。汽车座舱作为人与车的直接交互窗口,决定着人的驾驶体验和乘车体验,一直以来备受汽车消费者关注。5G作为当下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低能耗及大容量的优势,使得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成为“出行、生活、社交”一体的智能空间,同时也推动着汽车座舱向智能座舱的发展。首先对汽车座舱的发展历史以及智能座舱的概念进行梳理,然后结合5G背景对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探讨5G自动驾驶时代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22,(19):34-35
<正>伟世通亚太最新技术中心于近期正式落地武汉。在工业4.0时代,跟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伟世通的科技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也将迈入新的阶段。未来,伟世通将本着在安全、便捷环境中提供丰富驾驶体验的宗旨,继续不断把领先的科技和高质量产品引进中国市场,并提供高效和快速反应的本地研发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智能语音助手、AR-HUD(增强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数字液晶仪表显示……随着汽车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与出行关联性不强的功能出现在汽车上,汽车也从曾经出行辅助工具逐渐转变为集音乐、观影、互动等为一体的智能硬件设备。智能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发展中的分支产物,成为现阶段汽车研发、制造、宣传中的重要一大考量因素,以屏幕更大、实体按键越来越少、语音交互为主要互动方式的智能座舱模式也逐渐趋于统一。相较于自动驾驶技术对于安全性要求过高,落地难度过大等特点,智能座舱无疑是现阶段汽车技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模式改变,从卖车到卖“迭代”2020年,全球汽车产业首次爆发芯片“断供”危机,一家名为地平线的中国芯片企业却迎来首次“上车”,成为继Mobileye和Nvidia后,第三个实现汽车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AI芯片公司,也成为首个经过量产验证的中国车规级智能芯片供应商。如今,地平线已与包括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奥迪等传统车企巨头,以及理想汽车等新造车势力,达成在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多层次深入合作,包括芯片供应、软件算法协同、联合开发等。首个量产汽车AI芯片征程2截至2020年底,出货量已达16万片,AI算力高达96 TOPS的征程5将于2021年发布,支持L4+自动驾驶的征程6也已经在定义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张秀婧 《时代汽车》2023,(20):192-195
为了明确现阶段L3级自动驾驶汽车致他人损害的责任主体,本文通过对L3级自动驾驶汽车致人损害责任主体的域外考察以及分别对系统、驾驶员、生产者是否应作为责任主体进行批判性分析,得出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在L3级自动驾驶模式开启时致人损害,由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如果驾驶员在不应当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的情形下开启自动驾驶模式,造成他人损害由驾驶员负责,但是有证据证明汽车存在明显缺陷则由生产者负责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