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人驾驶     
<正>人类很懒,连开车这么富有激情的事情都希望交给机器来做,于是乎在今年的CES展上,一大堆无人驾驶技术出现了,为我们勾画了不久将来,街道上将会出现的盛况。以后老板都会坐在自动驾驶的奔驰里面和员工开会,将路上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提升工作效率奔驰F 015奔驰在消费电子展览上发布一款概念车,这实在是太有魄力,这款名为F 015的车型秉承了奔驰一贯概念车命名规则,是一款采用氢燃料电池车型,当然最重要的,这是一款自动驾驶电动车。这款车车头采用LED灯组,在自动驾驶时会发出蓝色光束,而人工驾驶时会发出白色光束,但对于周围行人,什么颜色的灯光显然没  相似文献   

2.
正标致的概念车设计与其他厂商略有不同,并不是纯粹以外观或动力系统为特点打动路人,而是采用了更且实际的自动驾驶技术。全新的INSTINCT概念车将会采用4种全自动和半自动驾驶模式供人选择。人工驾驶模式为动态驾驶和辅助驾驶,这两种模式下自动驾驶功能将只在预见到将会发生危险时介入,而多数时间则由驾驶员对车辆进行主导,而"舒适自动和高效自动"这两种自动驾驶模式时,驾驶员则可以彻底放弃对车辆控制,由车辆进行自动驾驶。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斯堪尼亚布与芬兰Ahola Transport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在北欧道路上进行半自动驾驶卡车车队路测,并重点开发与驾驶员辅助相关的新型交通技术。这是欧洲首个在公共道路上测试半自动驾驶卡车车队的合作协议。在该项目测试中,将采用3辆或3辆以上相连的自动驾驶卡车,车队首辆卡车驾驶员将控制整个车队,其他卡车都采用自动驾驶,以全面实现货物精确对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动驾驶成为汽车行业热点,但是事故频发,商业化落地困难阻碍了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文章以驾驶安全为核心,提出了新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方法并对不同等级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基于此方法,指出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弊端并规划了一种在量产车上逐级释放自动驾驶功能的技术路线,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模式主要成分结构,采用Matlab编写了主成分分析算法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选取问卷中超车、转向和并线3种驾驶行为的数据,分析得到这3种驾驶行为对应的驾驶操纵动作模式的主成分载荷矩阵和贡献率。结果表明:通过研究驾驶行为及其对应的驾驶操纵动作模式,可以发现对特定驾驶行为影响较大的驾驶操纵动作,进而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反向实现个性化驾驶行为的识别,为后续设计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汽车功能正变得日渐复杂,尤其是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网联和驾驶辅助技术运用到车辆上,整个系统架构必须更加集成和优化。对于自动驾驶车辆来说,如何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帮助驾驶员识别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并做出反应,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涉及到各类传感信息以及安全技术的集成。未来的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安全地管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信号交叉口环保驾驶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因素对环保驾驶效果的影响,构建了环保驾驶车辆与非环保驾驶车辆混行环境下的驾驶仿真平台,并制定了合理的仿真驾驶测试方案.测试过程中采集了不同驾驶员所驾车辆的运动数据,并利用VT-Micro微观车辆燃油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模型实时计算车辆的燃油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结果表明,环保驾驶能有效降低10% 以上的车辆燃油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驾驶员性别、年龄对车辆环保驾驶效果无影响;驾驶员接受环保驾驶的最佳驾龄为4~6年;驾驶员环保驾驶训练时长与车辆环保驾驶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应低于60 min;信息系统界面宜采用车辆速度曲线表形式;非环保驾驶车辆通过跟驰环保驾驶车辆可获得一定的环保收益;系统整体的环保驾驶收益随环保驾驶车辆的占比上升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正>为自动驾驶而拼搏,为技术创新奉献青春,一场自动驾驶的挑战赛让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自动驾驶技术现状自动驾驶的战争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响,在国际上,有个全面展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盛会,也是西方主要展示自动驾驶技术的舞台,就是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每年的北美CES展上自动驾驶技术都被炒得火热,而这个平台主要是零部件产品的展示及它们在理论上的虚拟比拼。在现实世界中,还有一个真实比拼,那就是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  相似文献   

9.
<正>车辆平稳地行驶在路上,驾驶员刚刚吃完早餐,又开始浏览当天的新闻,并处理了几封工作邮件。什么?您觉得这是危险驾驶行为?非也,这便是传说中的自动驾驶,驾驶员全程零参与。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当然,要完全实现自动驾驶还需要10~15年的时间。目前,许多品牌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开始路试,博世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5月,博世自动驾驶技术在德国进行了路试,主要测试了日常驾驶环境中自动转向与自动驾驶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其性能表现,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驾驶行为来判断驾驶安全性的方法,以此挖掘和显示不同驾驶行为与其驾驶安全性的关系.利用来自OBD设备获取的北京市出租车司机驾驶行为数据,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驾驶人划分为3种类别:安全、一般安全、危险;采用图谱理论进行数据编码,构建了基于微观驾驶行为指标的驾驶行为特征图谱.图谱可以揭示驾驶行为内部复杂数据结构关系,实现驾驶行为变化过程的直观表达.本研究更加针对性地在安全层面上为优化驾驶行为提供参考和依据,对于减少交通事故与改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记满12分驾驶员的不当驾驶行为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选取包头市扣满12分的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利用驾驶行为、驾驶态度、驾驶技术和人格量表,获取了570份有效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驾驶行为、驾驶态度和驾驶技术量表中的题目分别重组形成综合性指标.为研究不同性别司机不当驾驶行为的成因,将被调查驾驶员按照性别分类后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得到3种不同类型的驾驶员群体及其对应的驾驶特性和人格属性得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且驾龄较短的男驾驶员驾驶技术较差;年龄较小、结婚率较低且驾龄较短的男驾驶员群体独立性得分较低,判断能力较差;年龄较小、驾龄较长的男驾驶员驾驶行为和驾驶态度存在问题.对于女性驾驶员来说,年龄较小、驾龄较长的女驾驶员独立性得分较低,判断能力也较差;年龄较大、驾龄较长的女驾驶员在驾驶行为、驾驶态度和驾驶技术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同时自律性较差;年龄较小、教育程度较低且驾龄较短的女驾驶员驾驶技术较差.研究成果可以为多发不当驾驶行为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和行为矫正提供参考,有助于对驾驶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12.
汽车驾驶行为被认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一直是交通安全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进展.对驾驶行为的涵义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分成了信息感知、决策和操作、车辆状态表现3个主要阶段,提出了表征3个阶段驾驶行为风险的方法,建立了具体的表征指标.根据所建立指标体系,介绍目前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主要内容、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目前驾驶行为研究的趋势.结合目前其他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驾驶行为研究的主要方向,阐述用于研究驾驶行为的新方法和手段,对驾驶行为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的原理,列举了当前常用的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并对各种检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从驾驶人疲劳判别的研究、可穿戴设备在驾驶疲劳检测中的应用、多信息融合及多功能智能车载设备的研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在驾驶人疲劳检测的应用4个方面指出了驾驶疲劳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险性驾驶行为状态的有效辨识,提出了一套驾驶行为险态辨识方法.以单位时间误操作率为依据,采用自底向上的分段算法实现了行为险态分级,采用因子方差分析,选取听觉感知、动视野、动视力、色觉、暗适应、注意力、判断能力、反应时这8项因子构成驾驶行为状态因子集,构建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特征向量,然后再对行为状态指标数据予以预先分级的前提下,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对试验数据予以分析.并设计出BP神经网络行为险态辨识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时、注意力、判断能力3项指标在各分级间差异显著,故可作为驾驶行为险态辨识主因子,行为状态错判误差率为2.5%.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驾驶考试和颁发驾驶证起源于法国.早在1893年8月14日,法国政府颁发实施的<巴黎警察条例>中,第一次规定了"凡年满21岁以上的成年人,且通过资格考试并获得驾驶证后,可以在公路上驾车行驶.考试内容涉及驾驶技术、发动机构造原理和保养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汽车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发展,随着更多信息娱乐及驾驶辅助功能在车辆上的应用,整个汽车产业链也面临更高技术挑战。针对智能网联趋势所带来的这些技术挑战,TE在2018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推出以太网解决方案,并发布自动驾驶之路白皮书,探讨未来的技术趋势和应对方案。TE在自动驾驶之路白皮书中提到,自动驾驶带来几个关键技术挑战,其一是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其二是对运行高级控制功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的需求;此外,自动驾驶车辆还要求  相似文献   

17.
如今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引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这些最新技术的引入,除了让行车更加轻松、安全外,也为未来实现自动驾驶铺平了道路.但在市场上,厂家对于驾驶辅助的宣传过于激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不禁要问上一句:驾驶辅助靠谱吗?  相似文献   

18.
禾丝 《汽车与运动》2010,(11):34-35
<正>汽车越来越多,对于驾驶汽车的安全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多了,9月21日,我体验了一下日产最新的科技成果——全方位驾驶系统,它们就装备在刚刚上市的英菲尼迪QX56等几款车型上。这是日产公司在北京金港赛车场举行的汽车安全与环境科技巡演活动。作为日产汽车在中国举办的规格最高的年度技术展示盛会,现场展示的技术包括驾驶安全、环境保护、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9日,兰博基尼宣布推出兰博基尼Urus Performante。这是一款在设计层面强调了运动性的超级SUV,无论在街道、赛道还是松散路面上都以一种强有力的形象确立了自身地位,优秀的性能令其足以成为‘驾驶乐趣’的新标杆。"Urus Performante将兰博基尼开创性的超级SUV最高性能与独特外观提升到全新水平,并保留了其豪华的多功能性,提供了最吸引人的驾驶体验。在包括公路在内的多种环境中,Urus Performante通过独特且极具吸引力的设计,在本就广受好评的车型中推出了驾驶动力的新基准,更彰显了其与众不同。”兰博基尼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温克尔曼说,“Urus在推出时就树立了新标准。在采用兰博基尼设计基因和技术才能后,Urus为新时代提供了世界上第一款超级SUV。Urus Performante为SUV细分市场设定了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设计或将颠覆传统理念。除了当前大家所关注的制动、转向等操控技术外,内饰设计也将有大的变革。设想一下如果到2025年时车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那么驾驶员专注于驾驶的时间比例将降至20%,剩余80%的时间可以在车内自由支配,这就对内饰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内饰供应商江森自控推出了ID15概念车,展现了面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的创新内饰解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