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     
正大众汽车集团加入负责任采购网络近日,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加入一个开放式的行业合作平台,旨在负责任地采购战略性矿产资源,并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全球矿产供应链的效率、可持续性和透明度。加入该合作平台将使大众汽车集团更深入地了解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原料——钴的来源,以及应用于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其它各种矿物的来源。区块链技术不仅对当前的评测和审计程序形成了有益补充,还为经济合作与发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心文:"电池以及整车核心技术不成熟是阻碍电动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电池而言,技术不成熟、制造成本较高导致电池价格居高不下。"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拉尔斯·邓:"中国是全世界汽车电商最大的一块试验田,中国的消费者对于移动端的使用已经非常的普遍,熟练掌握移动端消费的消费者至少比国外的消费者年龄要小10岁左右。所以,汽车电商非常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车企汽车数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难以保障、管理机制陈旧、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本文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车企的汽车数据管理系统。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相关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传统汽车数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初步探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汽车数据管理,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数据云化平台方案,来提高汽车数据的安全可信度和融合共享能力,此应用将助力新一轮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目前汽车有毒有害物质的数据交互模式和区块链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数据交互模式,以期优化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5.
区块链是未来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基础。本文以汽车产业为例,在对“区块链+汽车产业”相关内涵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汽车研发、汽车生产、汽车销售和汽车服务等维度创新构建了“区块链+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最后,本文还提出应从顶层设计与统筹、技术研发与普及、典型规模企业试点先行、新的商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区块链+汽车产业”的高效融合发展。本文的结论为区块链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闻     
《汽车与运动》2015,(3):172-174
<正>扬帆起航"品牌年"——沃尔沃汽车驶入中国成长新阶段广受瞩目的第12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再次起航开始第四赛段比赛,由此揭开沃尔沃汽车201 5年在中国强劲发展的序幕。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宣布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正在实现全球复兴。沃尔沃汽车中国在实现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后,于2015年进入中国"品牌年"。同时,沃尔沃"北欧豪华"将伴随全新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程》2021,43(9)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和信任,为解决当前汽车产业用户隐私泄露、维修保养服务散乱差、不透明、不规范等难题带来了契机。区块链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关键在于汽车身份和用户信用体系的构建与融合,通过构建汽车身份,完整记录汽车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促进传统汽车产业链规范化,为整车企业建立可靠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优化的库存动态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维修、保养和二手车交易服务。将汽车身份与个人信用体系在区块链系统中关联打通,可改造原有汽车共享的业务流程。未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等周边技术相互结合,将实现不同智能化设备的安全互联,并不断提高区块链技术的处理能力,加速其在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的假冒汽车身份攻击方法和多服务器身份认证问题,分析并总结了车联网安全和身份认证的相关研究和成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和原理,将区块链技术与车联网相结合,应用在汽车身份认证中,提出适用于车联网身份认证的区块链系统框架,并基于该框架设计了汽车与多服务器、汽车及路边设施单元(RSU)之间的认证,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特斯拉CEO Elon Musk:"除了太空探索以外的每一种交通工具最终都将实现电力驱动。如果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价格都足够诱人的话,未来对电池的需求几乎是无穷尽的。"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沃尔沃一度全球化程度偏低,过于  相似文献   

10.
《汽车知识》2013,(11):16-16
10月17日,201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作为全球安全与环保技术的领导者,沃尔沃汽车携其新能源车领域的最佳成果一沃尔沃V6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C30电动车精彩亮相,展示其源源不断的新能源车创新能力。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业务高级副总裁拉尔斯·邓(LarsDanielson)参与本次车展的新能源高峰论坛,畅谈沃尔沃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历史传承、技术蓝图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沃尔沃集团与五十铃汽车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意欲在商用车领域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探索当前行业转型的机遇。首先,双方将建立全球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为五十铃汽车和UD卡车在日本及国际市场打造更为强大的重型卡车业务组合。为此,沃尔沃集团将向五十铃汽车转让其在全球范围内整个UD卡车业务,通过扩大业务规模和优势互补加速业务增长。两大集团在业务覆盖区域和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12.
正沃尔沃汽车集团及其战略投资品牌极星和领克与全球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知名的Waymo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Waymo成为沃尔沃汽车集团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全球独家合作伙伴。此次战略合作的首要目标是将Waymo Driver技术搭载到一个出行专属的全新纯电动平台上,从而创造包括网约车服务在内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系统对电池续驶里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动力电池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还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需求,尤其是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受技术条件制约。库卡的工艺技术涵盖了电池装配的整个工艺链,同时将自动化生产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丰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关注,近些年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情况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销售累计超过7000辆。而丰田Maria全球共计销售超过6000辆。其中,美国为3400辆,日本为2500辆,欧洲为300辆,占  相似文献   

15.
沃尔沃(Volvo)率先在欧洲推出沃尔沃V6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款可充电的柴油混合动力车是沃尔沃有史以来开发的技术最先进的车型,堪称全球第一款配有柴油发动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沃尔沃汽车集团和瑞典凡腾富(Vattenfall)电气公司共同投资了该项目的研发,是双方通力合作的成果。提升混合动力技术沃尔沃V6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1月8日,沃尔沃汽车公司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在嘉定汽车博物馆签署了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备忘录,沃尔沃与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正式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运曹。沃尔沃汽车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电动车量产化的豪华汽车品牌。  相似文献   

17.
<正>专注于商用车和设备的专属金融服务公司——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近日在京举办十周年庆典。沃尔沃金融服务全球总裁Scott Rafkin、沃尔沃金融服务中国区总裁Paul Le Houillier、沃尔沃卡车中国区总裁Eric Labat、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区总裁Francis Sum、与沃尔沃集团经销商代表和员工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难忘的里程碑时刻。  相似文献   

18.
企业     
<正>斯凯孚开始为中国制造的沃尔沃S60L供应部件2013年11月,斯凯孚宣布,根据与中国沃尔沃汽车公司所签订的合同,将开始为新发布的沃尔沃S60L车型提供轮毂轴承单元(HBU)和麦弗逊悬架。这款车型将由沃尔沃位于中国成都的新工厂生产。斯凯孚汽车业务领域亚洲总监陶诺德(Torsten Nordgren)表示:"长期以来,斯凯孚和沃尔沃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全球合作关系。如今,两者在中国再度强强联手,双方的团队在这里开展了密切的合作。这为沃尔沃在中国市场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支持。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资源调  相似文献   

19.
<正>沃尔沃汽车全新一代7座豪华SUV XC90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迎来全球盛大首秀。这款沃尔沃斥资110亿美元、历时三年研发、面向未来科技趋势打造的旗舰车型,不仅凭借全新设计语言为世人带来惊艳的外观震撼,同时更集成了全球领先的智能安全技术、澎湃动力、和高效环保科技、以及最具北欧格调的豪华内饰及其它大量领先科技配置。全新沃尔沃XC90首次采用了更有立体感和豪华度的悬浮式车标设计。新车标延续沃尔沃著名的箭头铁标设计,与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燃料电池汽车以其清洁、高效等特性逐渐成为公认的未来最有前途新能源汽车。首先,本文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简要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材料;其次,对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现状简要概述,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最后,对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方案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燃料电池加蓄电池的动力配置方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